李洪墨
【摘要】舞蹈是以肢体语言表达内容的形式,舞蹈创作是舞蹈家主观情感和客观生活相结合。从生活的体验、感受开始,经过集中、概括、提炼,择定题材内容,再到艺术构思,再配合电影镜头手法,用音乐来表现舞蹈的情绪,在每一个舞蹈作品中都有情感的体现和生活的体现,舞蹈能表达感情。舞蹈本身有肢体表述的能力,可以陈述舞蹈的内容,因此,舞蹈编导必须能够较好得提炼细节,掌握生活的情节,捕捉影视镜头创作的手法,利用音乐激发创作情感。
【关键词】舞蹈 创编 创作思维 灵感
一、舞蹈创作思维方式
舞蹈的创编需要独特的思维方式,舞蹈创编的不仅仅舞蹈动作,更重要的是用这些舞蹈动作汇编成为舞蹈语言。是将内心视像通过具体可知可感的形象外化而来的。舞蹈编导决定舞蹈的动作结构及舞蹈的内容,舞蹈创编不仅仅要突出剧本创作的艺术思维,还要巧妙安排技巧性动作。
舞蹈结构安排与设计要符合剧本的内容,同时能够表达舞者内心世界,动作结构合理,构思巧妙。舞蹈编导需要将舞蹈作品中的动作和思维模式进行艺术上的重新构建,用艺术形象重新形成舞蹈作品。舞蹈的编排是编导想象出来并且付诸于实践的舞蹈构思。并且将舞蹈的艺术构思通过动作创编成为舞蹈动作。动作是在编导的构思中创立,通过演员的表演表达编导的情感和意象,人物设计和情节设置,因此,舞蹈均是源于生活,生活元素搬上了舞蹈,再加上舞蹈基本元素。
舞蹈编导一般都是通过舞蹈动作创作舞蹈剧本,同时也要发挥舞蹈演员的潜能,编辑动作技巧。舞蹈编导要熟知演员的能力,争取达到演出时候的在创作,完成演员与导演的艺术碰撞。舞蹈编导不仅仅要创编了作品,还要和舞蹈演员一起完善舞蹈作品,提升舞蹈作品的文化价值。
二、舞蹈创作艺术来源
(一)舞蹈作品一般取材于生活
舞蹈创编要做到题材与生活相一致。舞蹈创作中,社会生活是舞蹈创作的源泉,只有深入生活,以生活素材为范本,才能创作出脍炙人口的作品,如舒巧、应萼定的《玉卿嫂》,陈香兰编导的《人参女》,以及《阿诗玛》都是生活素材的体现。
舞蹈题材的选用一般都与舞蹈创编者的生活经历情感经验相关。根据舞蹈作品表现社会生活,基于每个舞蹈创编者不同的表达能力,编舞者有自己独立的思维方式,从生活中提取艺术灵感,需要观察生活,找寻素材。
舞蹈反映社会生活现状,揭露社会生活。舞蹈要表现当代现实生活题材,寻找反映生活的视角,运用艺术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对生活题材进行改造和再加工,用肢体语言来表达生活艺术。提高对生活的体验,挖掘生活情感,才能成为舞蹈作品的题材内容,舞蹈编辑的创作有很多来源于采风,实地考察,如藏族男子独舞《灯芯》的灵感来源于西藏采风。在西藏一个寺庙中有一棵树,在西藏的藏传佛教中,有做酥油灯的传统,在这个寺庙中的所有酥油灯都是此树的灯芯做成。在西藏的古老文化中,认为此树有灵性,而其通过酥油灯芯来付出自己的生命,向上苍传递朝拜者的心意,是朝拜者向神灵表达意愿诉求的神树,因而在舞蹈中有宗教文化的体现,而舞蹈的创作来源也是与此地的传说息息相关。
(二)电影镜头手法的运用
舞蹈编导思维要了解当地文化,并且根据演员的优势在后期的排练中完成再创作,迸发出新的艺术灵感。舞蹈不仅仅是解释动作图像意义,还要对当时的生活进行艺术上的还原。当然,也可以适当运用舞美设计,道具的使用来完成舞蹈的创作,如运用电影的蒙太奇手法,将舞蹈画面进行重叠,用不同的场景,设置不同的艺术人物,重叠故事的内容,重叠内心情感,将事件的矛盾推向高潮。可以利用镜头的设置,进行故事的叙述,利用倒叙、虚拟故事情节来丰富了舞蹈画面的空间感,在作品的情感表达上尽量保持画面的完整。
藏族男女双人舞作品《牛背摇篮》中,舞蹈编辑对男主人公扮演的牦牛,进行肢体条件和个人风格的分析,进而对扮演牛背上的少女,进行人物设计,用当地的素材创编二人的力量配合、简单托举、情感交流。用二人的身高差距,设计一次托举,利用托举动作表达出男女演员的技巧。用画面镜头体现作品情感,体现藏族草原风格,并且利用音乐节奏表达艺术思维,在训练中完成在创作。
(三)寻找历史题材
在创编舞蹈的过程中,历史题材一直是舞者创编的热点话题,如50年代的《宝莲灯》和60年代的《五花红云》,《红色娘子军》, 70年代《丝路花雨》等等。
《鼓舞声声》创造性地用抗战时期血雨腥风的那个年代作为舞蹈的背景,编导可以在历史中找到一个契合点,从而让舞者内心产生舞蹈的欲望与冲动,这种刺激一般是想要表达的内容,表达战争内容,舞蹈作品中舞者笔直身姿,纪律严明,训练有素,反映血腥与罪恶,屠杀与掠夺。舞蹈更是在后期的排练中提炼出摸爬滚打的动作,在排练中进行艺术再创作,在动机的把握上,可以选择历史题材强的舞蹈。《鼓舞声声》表现了战争的生活,体现了历史沧桑,一个小小的战士也代表了当年的一类人。一腔热血,为国捐躯,通过战士们表达当时爱国人士的情感,有生命力的作品才有艺术性,也才能反映生活,回顾历史,用历史题材范围,引发社会的思考与情感的触动。
舞蹈动作应具备高度概括的艺术提炼,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李泽厚指出:“舞蹈以身体动作过程来展示心灵、表达情感,一方面源自日常生活中情感动作、体貌姿态的表情语言的集中,发展;另一方面则又来自对培育身体力量和精神品质的操演锻炼动作的概括、提炼。”例如,《刀锋》在创作中表示当代的军旅生活,表现野战部队生活,大量的运用了士兵用枪、擦抢、端枪等动作,这些动作就是从士兵的日常作战训练中所提炼,作品在表达士兵爱枪及熟练用枪的同时,也表现了士兵的威猛气概及爱国情怀,展示了士兵圣神庄严的典型形象。
(四)音乐的灵感
林怀民现代舞《水月》用巴赫的大提琴无伴奏组曲。而正是巴赫音乐提供了林怀民的创作灵感与创作思维。西方大提琴音乐庄严肃穆,也表达了宗教神圣的内涵,大提琴所特有的低沉饱满、温暖厚实的音色,形神结合,传情达意,六首大提琴无伴奏组曲是巴赫的鼎盛成名时期的作品。高昂,肃穆,沉重,崇高,旋律连续发展、延绵不绝,复古的手法和复古的思维充满了庄严肃穆沉重的音乐形象,小调与蓝调的伤心,黯然的色彩,使得音乐充满了悲凉之感,痛诉人生的无奈与落寞。当年林怀民就是在大提琴的忧郁中创作了《水月》,体现了深远意境,更能体现出《水月》万事皆空,在尘世间痛苦挣扎,不与红尘结缘的忧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