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教育中普通班的教育处境

2016-05-30 16:05:33陈丹
亚太教育 2016年16期
关键词:普通班

陈丹

摘 要:普通班的提出是相对于重点班而言,是在我国现行考试制度及教育现状下由学校教育中教育管理者根据学生考试成绩而人为划分出来的一种班级形式,主要存在于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包括了义务教育阶段同年级中大部分中等生和差生。在国家基础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它以一种重要而被无视的姿态存在于教育中,在此教育处境下,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无期待、学校教育资源公正的缺乏以及校领导功利性心理的盛行都严重地影响着普通班中学生的教育权利。使他们感受不到教育中的关爱与尊重从而产生自我怀疑和自我放弃的情绪。

关键词:普通班;教育处境;教育无期待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054-01

一、概念之界定

教育是一项朴实而伟大的事业。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教育是把知识交给一切人的全部艺术”。在教育面前,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充足的发展。它不应受种族、地域、性别及年龄因素的影响。然而,在我国现行教育制度下,总有一些学校教育管理者无视教育的最终目的而为了某些潜在的利益人为地决定学生的选择甚至是命运,如普通班和重点班的划分。

(一)普通班

普通班的提法是伴随着重点班的提出而提出的,期初并没有成为一种学校教育的现象,后来因为学校之间的功利竞争及现行考试制度的压力下伴随着重点班的产生而被迫产生。在学术上它没有一個确定的概念,只是根据它的教育对象及其特点被人们约定俗成而形成。从教育发展的真正意义上和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势上看,普通班的存在是没有意义的。真正的教育是为人的教育,正如教育学者鲁洁教授而言:“教育以生活中的人为基本出发点,在人的生活世界中,教育是因人之自我生成、自我完善的需要而产生。人的自身生成与完善是人类整个生活和历史发展的终极目的,而教育这一实践活动在实现人类的终极目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育的存在根本和基本使命就是使人成为“人”。[1]只有当教育真正地抛开功利性的价值取向而关注到每个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时候,每一个学生才会被给予同样的教育权利。

(二)教育对象的隐形放弃

教育对象的隐形放弃是针对普通班中的学生作为受教育的对象因为成绩的原因或其他的原因而被教育者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忽视的教育现象。在此过程中,教育者会因为该教育对象是普通生而不作教学上的努力和师生关系构建上的努力,因而导致普通班中的学生处在教育中被遗忘和被忽视的边缘化状态。这种教育对象隐形放弃的客观存在俨然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教育问题去解决。

导致对普通班教育对象的隐形放弃和忽视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即包括学校领导对学生的管理方面,也包括教师不甘于“安贫乐道”而放弃部分学生的教育以此换取利益的最大化。如在教学活动中,对于普通班,任课教师不愿意把更多的时间和心血放在那些短时间内无法带给他显著教学成就的普通学生身上,从而在教学设计和课前准备上“偷懒”等。

二、普通班学生的教育处境的存在状态

由于该教育对象是被学校及教师所忽视的群体,因此不管是他们智力的发展还是情感的培养都是被搁置在无人问津的角落。他们中的大部分由于没人看管而处在身份漂浮不定的状态,没有老师会刻意关注他们,学生处在隐形的抛弃状态使他们得不到应有的教师关怀,他们的兴趣得不到发展,他们的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因此生命中本该有的活力在一定程度上被压制着。

普通班教育对象隐形放弃的教育处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一)教师教育结果期待的缺乏

在教育心理学领域,研究教师期待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中,皮革马利翁效应印证了教师的态度和行为严重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如教师喜欢某些学生就会给该学生积极的暗示并给予高期待,而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望时往往会更加努力以此来达到教师的期望值。而如果教师不喜欢某些学生,则就对学生的进步无期待。对于普通班的学生而言,由于没有优异的成绩吸引教师,因此,教师对其教学结果自然不会产生热切的期待。因此教师在考虑自身功利利益最大化中牺牲了普通班学生的学习机会,而把更多的知识传给了精英班的学生。在教师期待中,一个善意的眼神、一个温暖的微笑、一个鼓掌的动作对于普通班学生来说都是巨大的精神支持。然而现实教育中,教师除了教学时间出现在普通班,便再也不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关注他们。

(二)学校教育资源公正的缺失

由于重点班的学生可以给学校带来较高的升学率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学校声誉,因此学校把更多的教育资源分给优等生。如优质的教师资源、丰富的学习资源等。优质的教师资源表现在学校将一些特级教师分给重点班,对所谓的“精英班”重点培养,而对于普通班的学生而言就享受不了这么好的待遇;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过分重视导致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学生按等级划分,从而使丰富的学习资料流向优质生手里,还以我个人为例,在高中时代,学校为我们班定制的教育资料远远多于普通班。这其中的原因不仅包括学校对普通班学生能力的客观考虑,同时更多的包括了学校对重点班的“格外照顾”。

(三)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缺乏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谈及师生观,顾明远教授在《教育:传统与变革》一书中提到“师生观是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在普通班中,由于学生成绩的不突出而片面导致师生关系的陌生,这就使得师生关系的良好构建变得异常困难。处于隐形教育放弃下的普通生与老师之间更是不存在共通的热情和欲望。

造成隐形教育对象忽视的原因是复杂且多样的,教育应是面向全体学生而不带任何偏见的。同时,人是教育的原点,成“人”是教育的终极追求,教育活动就是促使人成为“人”的活动。因此每一位学生都有权利享受同等的教育。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生命的美好,我们需要为改变当前教育处境中的每一处不合理和每一丝的不公正而努力。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鲁洁.教育的原点:育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4).

[2]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李树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徐明津.论我国基础教育下的精英主义表现[J].科教文汇,2003第259期.

[4]顾明远.教育:传统与变革[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5.

猜你喜欢
普通班
“破境”而出,向上生长
让普通班学生更优秀
浅谈农村高中普通班的英语教学
高三普通班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和校企合办班级学生相比普通班级学生的优点
普通班学习障碍儿童教育干预的探索
考试周刊(2018年25期)2018-02-07 19:45:29
农村高中普通班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及对策
若想成功,就别把路堵上
面向普通班的尖子生培养策略探究
青春岁月(2017年3期)2017-03-31 10:16:44
高中普通班“一三五”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