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博
摘要: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育事业的初衷是通过系统且有规律的教学培养优秀的民族民间舞表演及教学等人才,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组合的教学是高等院校以及中等职业院校民间舞蹈教学的主要教学手段,组合编创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舞蹈人才的培养,本文分别从中国民族民间舞组合创编的原则、中国民族民间舞组合创编的方法以及音乐和道具的选择三个方面来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组合的创编。
关键词:中国民族民间舞蹈 组合 创编
中图分类号:J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16-0122-03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中国民族民间舞组合的教学是高等院校以及中等职业院校民间舞蹈教学的主要教学手段,组合编创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学生成品舞蹈的表演,民族民间舞教学组合的编排有其自身规律和特色内涵。本文分别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组合创编的原则、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组合创编的方法以及音乐和道具的选择三个方面来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组合的创编。
一、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组合创编的原则
(一)民族性与风格性原则
民族民间舞的民族性与风格性是中国民族民间舞美学风格的重要标识,是民族民间舞创编之魂,是舞蹈创编应把握的首要原则。即使舞蹈动作编创的再好看、再花哨如不把握此原则就即会使舞蹈看起来似是而非,且达不到训练的目的和效果,最后南辕北辙、事倍功半。这就要求编导在创编民族民间舞时应准确的把握该民族的舞蹈风格特点,对该民族舞蹈的基本体态、基本动律、民族文化、民族心理都要有非常精准的掌握和了解。如东北秧歌的“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维吾尔族舞蹈的“立腰拔背、挺而不僵、颤而不窜”;安徽花鼓灯的“溜起意先行、刹住不断线”等。这些都是历代舞蹈先辈经实践遗留下的宝贵财富,是对各民族舞蹈风格与动作特征的准确总结。
(二)目的性与功能性原则
中国民族民间舞学院派教育事业的初衷是通过系统、有规律的教学培养优秀的民族民间舞表演以及教学等人才。民族民间舞组合的训练是成功表演民族民间成品舞蹈的阶梯和有效途径,每个组合都有自己独立的训练目的,体现着强列的功能性,既要保持风格的准确又要达到训练的目的。所以,民族民间舞蹈组合的创编不能盲目拼凑,一味追求创新,避免主体动作复杂,元素不能太多,应根据教授的具体对象、具体程度,训练的具体部位、具体目的给予恰当的动作组织和编排。
(三)传承性与创新性原则
每一个民族的舞蹈都体现着本民族的文化和审美,都受到语言环境的影响,具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独特风格。民族民间舞组合的编排不仅要体现传承性,也要体现创新性。这使得舞蹈组合既要保持传统舞蹈的风味,又要与现今时代接轨,与现今观众的审美和生活需求相吻合。保留传统不是单纯的停留在简单地再现和风格性展示,因而在创作过程中,特别是一些基本的动律和体态是不可更改和违背的,应该强调和突出。另外,无论怎样变化,都不能随意打破民族禁忌,舞蹈的编排要尊重当地的民族特色与风俗习惯。只有突出其个性特征,才能显示出它独立存在的文化价值。
(四)观赏性与表演性原则
学院派民族民间舞蹈教学非群众娱乐性、健身性、广场性舞蹈,舞蹈教学虽是在教室内进行,但它最终要走上舞台,以一个经过提炼的艺术化的形象与大众见面,所以舞蹈组合的编排还应注重观赏性与表演性。尤其是综合性舞蹈组合的创编,舞蹈动作应体现多样性、丰富性和综合性原则,使学生从情感、情绪、内心体验、情景表演等多方面来体验该民族舞蹈艺术的深刻内涵,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技能,锻炼学生的舞蹈表现力,还能够增加学习的兴趣,培养特定民族的审美意识,为成功的舞台舞蹈表演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组合创编的方法
(一) 重复
重复是舞蹈编创的基本方法,也是使用最为普遍的编导技法。通过重复,可以起到强化主题动作的作用,并增强动作的肌肉记忆,增加对观众的心理暗示,以达到掌握舞蹈风格与技能的目的,是自然的人体向艺术的人体转变的必经之路。但是,教学过程中不能滥用重复,过度的重复训练会使舞蹈枯燥无味,所以,在编排组合时,要充分利用中国民族民间舞素材的丰富性、多样性,采取多种方式,在多种要素重复训练的同时,适当变化附随因素以减小重复练习带来的枯燥感。重复有以下几种方法:1.单一重复;2.组合重复;3.舞句重复;4.舞段重复;5.间断重复;6.不间断重复;7.完全重复;8.不完全重复。
(二) 对比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它是我国文学艺术领域普遍使用的表现手法,对比也是舞蹈创编中使用广泛的技法,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因而产生强大的舞蹈感染力和舞台效果,对比的类型有以下几种:1.美感对比;2.力度对比;3.速度对比;4.幅度对比;5.方向对比;6.线性对比;7.密度对比;8.光色对比。
(三)对称
对称是物体或图形在某种变换条件下,其相同部分间有规律重复的现象,亦即在一定变换条件下的不变现象。对称,象征着一种高度整齐的程度,是我国传统艺术美学的标准之一。生活中人们的审美要求仍然以追求均衡为多。对称是我国民族民间舞当中普遍使用的方法,对称分可为1.动作对称;2.人数对称;3.队形对称;4.节奏对称等。人数相等的对称,舞台排列给人一种平衡感,赋予舞台庄重、稳定的特点,但过多的运用对称会使人感到呆板,缺乏活力。
(四)变化
变化就是在原有的动作的基础上使动作的顺序、结构、幅度、方向、速度、力度、动律、节奏、情绪等要素发生改变。变化直接导致舞蹈的不同,有效的变化使得舞蹈动作更具丰富性、可视性。变化的方法有附加、增补、移位、变向、变态、变形、省减、倒序、延伸、收缩、放射、聚集等。
(五)复合
复合是针对舞蹈画面、舞蹈形式的综合创编方法,复合的使用使得舞蹈的画面更有层次感、错落感、立体感。复合的主要方法有并列、分列、重叠、交错、接续、递增、轮作、穿插、对立以及服装、道具、灯光、布景、色彩等方面的综合复合。
三、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组合音乐及道具的选配
(一)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组合音乐的选配
自远古艺术起源之始,舞蹈便和音乐亲密联姻。我国古代所说的“乐”,就是对音乐、舞蹈、诗歌三位一体的总称。人们常说的“乐之在耳者为声,在目者为容”,具体而又生动地说明了音乐和舞蹈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旋律动听的舞蹈音乐不仅是舞蹈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还为舞蹈增光添彩,增强了舞蹈的流畅度和艺术感染力,给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我国地大物博,5000多年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各民族也都有各民族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例如维吾尔族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蒙古族的“鸿雁”、藏族的“翻身农奴把歌唱”,东北的“小看戏”等。这些音乐往往风格突出,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朗朗上口。还有一些不为人所熟知的乐曲,因具有强烈的风格性和感染力,也成为了舞蹈创编的候选资源。在选择舞蹈组合的音乐上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民族民间舞蹈组合与音乐风格协调搭配。风格不匹配会直接导致组合创编的失败。第二,民族民间舞蹈组合与音乐情绪协调搭配。在统一了舞蹈组合与音乐的风格后,舞蹈组合所体现的情绪如:欢快、悲伤、喜庆、激动等也应与音乐达到高度融合。第三,民族民间舞蹈组合与音乐速度协调搭配。应避免选择的音乐速度、節奏型与组合不符,过快或过慢的音乐不仅会降低组合的表现力、又达不到训练的目的,产生不和谐之感。
(二)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组合道具的选配
道具在舞蹈中的运用是一个古老的问题,我国历代舞蹈都有使用道具的习惯。从劳动产生了舞蹈的那一刻起,道具也就和舞蹈联系在了一起。用石器或木器击节而舞,于是,舞蹈中就有了道具的运用。尤其是民族民间舞,应用道具表达情意,塑造形象,渲染艺术效果,是民族民间舞的一大特征。道具是广大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它是民族文化、民族风俗、民族精神的直接体现,也是人们情感的延伸,有着极强的表情达意的功能。我国民族众多,不同民族因其不同的地域环境、风俗习惯导致产生了不同的舞蹈道具,如藏族的袖子、维吾尔族的盘子、蒙古族的筷子、汉族的扇子、手绢、朝鲜族的鼓、苗族的芦笙等。舞蹈道具是舞蹈舞台美术的造型手段之一。舞蹈道具常常作为创造舞蹈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舞蹈造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道具的使用会直接增强舞蹈的表现力,增加舞蹈的视觉效果。民族民间舞蹈组合道具的选配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道具的选择应尊重、符合该民族的文化传统。一个道具与一个民族的舞蹈往往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编导不应随意变更,破坏舞蹈的原风貌,产生文化断代。第二,舞蹈动作的编排应与道具产生联系。在选择了道具之后,应对道具在舞蹈中的使用进行深入的研究,道具与动作和谐统一,不能只单纯的做动作,与道具失去呼应。
中国民族民间舞是我国古代遗留下来的丰富文化资源和宝贵财富,编创者要立足于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整体认识和教材横纵关系的把握上,理清编创思路,在遵循民族性和风格性,传承性和创新性,观赏性和表演性的基础上灵活运用重复、对比、对称、变化、重复等创编手法,并合理的选择民间音乐及道具,才能准确的体现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精髓和内涵,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
参考文献:
[1] 但丽鹏.黄自新.道具在舞蹈创作中运用[J].民族艺术研究.2001.5
[2] 杨庆新.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组合编排方法[J].艺术教育.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