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红
【关键词】 作文教学;观察指导;写景状物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6—0106—01
学生作文,写景状物,表情达意,最大的毛病就是描绘得不形象,不具体,表达得不真切,不细致。其原因除驾驭语言的能力不够强之外,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会观察,胸中无被反映的对象,即俗语所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鲁迅认为“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因此,写作前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与题目有关的自然观察、社会观察或生活观察。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好观察对象、观察视觉,采用适当的观察方法,把握住被观察事物的特征和背景、整体和局部、动态和静态,并能进行联想。这样学生会有意识、有目的地接触实际,了解生活动态,开拓眼界,增长见识,进行有关题意的思考和体会,形成印象和感受,获得“为炊”之“米”。
为了引导学生如何观察事物,我曾做过这样一个训练。我拿了一张兔子彩图,让学生结合自己见到的活生生的兔子进行观察,然后把自己的观察结果写下来。其中有位同学是这样写的:“小白兔全身长着一层雪白的毛。它像别的哺乳动物一样,有嘴、有鼻子、有眼睛、有耳朵,长着四条腿,一条尾巴。”当时我叫他把自己写的念给大家听,结果其他同学都笑了。问其原因,有个同学这样说:“一条尾巴不用说,谁都知道,难道还有长两条尾巴的?而且有嘴、有鼻子、有眼睛、有耳朵更不必说,人不是也有吗?”当时我就趁机引导:“刚才这位同学的发言已经表明,观察事物时必须注意什么?”有一个同学回答得很好:“观察事物应注意不同之处。”于是我因势利导,指出观察事物要注重分辨甲事物与乙事物之间的区别,观察时应细致。我让那位同学再观察、琢磨。第二遍是这样写的:“小白兔长着一身柔软雪白的毛,两只耳朵很长,一双眼睛又红又亮,嘴巴还是三瓣的”。这样一改。小白兔的耳朵、眼睛、嘴的特点就出来了,和其他哺乳动物有区别了。但是特征还是写得不仔细,有些该写的还没有写。现代作家沈从文曾经说过,他特别注意“各处去看,各处去听,各处去嗅闻”。观察事物可以从一个固定点、从静止的角度出发去看一个事物,也可以移动观察点,从运动的角度观察;可以从正面观察,也可以从反面、侧面去观察,观察的角度不同就会有不同的发现,从而撷取具有独特价值的写作材料,如范文中“有长长的耳朵”是静态,“有时直竖,有时抿在后面会微微颤动”就是动态。这样有利于突出事物的特征,把事物写“活”。这么一分析,学生一听,和自己写的一对照,自然明白自己的得失。最后拿出描写松鼠,猫等动物的范文,读了之后,让学生根据文字表述判断是那种动物,让其体会、领悟、思考,回答为什么能根据描写判定是哪种动物。然后布置一篇《老鼠》的作文题,让学生去观察,去了解,去体会,写出老鼠的特征。如学《活板》一文后,为了让学生掌握程序说明,布置一篇作文《做面条》,这对于女生来说,是较容易的。因为她们大都亲手做过面条有感受,但对于男生来说却是困难的事儿。这篇作文提早布置,要求他们去观察。必要时可深入实际,亲手做做,并提出观察的重点、角度、方法,应该了解的常识,注意事项。特别指出对观察的事物要很好地感受、体会。因为写文章就是写自己的见闻和感受,把自己感受的那种认识和感情用文字表达出来。王蒙在他的创作中提出,“作家的能力首先是感受生活的能力”。感受好是想好、说好的前提。一周以后作文交上来,男生中竟然不乏好作文,读来让人倍感亲切。如他们把做面条的过程分为和面、擀面、切面三步。和面时要边到水边搅拌而且要慢慢加水,多了会伤水,擀成的面条就不劲,煮面的时候会糊。面粉拌成糊状,继而揉压成块状,和上一会儿,再用擀杖推成圆饼,接着缠在擀杖上沿着边沿依次推擀,擀成铜钱薄厚的面皮,擀制时要不时地撒些玉米面粉,以防粘在一起。这样详细准确的描绘,我想肯定离不开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体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作文指导训练中,引导学生亲身体验,观察,是写好作文的最好准备。其教育价值是双重的,它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材料要写,有思想要表达,能激发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使多种训练因素得到统一,使多种训练形式得到联合运用,使学生受到多方面的锻炼。
编辑:刘於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