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渝
【摘要】语文有一种独特的味道,儒雅而清纯、智慧而生动、轻盈而芬芳,这种味道常常让师生如痴如醉。随着新课程改的深化,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感受到语文的“味道”,是所有语文教师面临的一重要挑战。本文结合自身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文味 倾听 朗读 写作
我一直感觉语文课堂上有一种特别的味道,儒雅而清纯、智慧而灵动、轻盈而芬芳,无时不在熏染和浸润着师生,让人如醉如痴、流连忘返,其实这就是“语文的味道”。语文教学要通过语言理解、语言品味和语言运用等活动,让学生在提升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咀嚼品味芬芳馥郁的语文“味道”,这是语文教学的独特韵味和美好追求。语文的“味道”是什么?怎样才能教出语文的“味道”呢? 语文味,即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为宗旨,通过语言品味、情感激发、意理阐发等手段,让学生体验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本文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学会倾听,听出语文味
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说:“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这句话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听”的重要性。倾听是一种习惯、一种能力、一种素质。从小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不仅能听出语文味,提高学习质量,而且也将是学生走入社会的一种财富。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有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话,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倾听的重要性,多创设倾听的氛围,培养学生乐于倾听、积极倾听的意识,耐心倾听、礼貌倾听、仔细倾听的习惯,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评的能力。语文课上训练学生用心倾听,不仅仅是听明白话语表面的意思,还要用心感悟话里的深层意蕴,捕捉字里行间的生命情感和人生真谛。语文课因为有了倾听,更有韵味,更有文化的气息,更有生命的灵性。
二、注重口语,说出语文味
口语是语言最直接的表达方式,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高低。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忽略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致使部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差。“能说会道”、“能言善辩”是现代人际交往的重要素养,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高度评价的那样,“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从中足以看出口语表达的重要作用。
语文教学要注重口语表达训练,就是在感悟文本的基础上,积极引发学生与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多重的对话,巧妙地打开学生的“话匣子”,使“说”成为课堂教学一道亮丽的风景。说话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采取各种形式进行训练。一是要鼓励学生说话的胆量和勇气,让学生敢说。二是要创设情境,激发说话的兴趣,让学生想说。三是要教给说话的的方式方法,让学生会说;四是提供丰富多彩的说话内容,开展兴趣盎然的活动,让学生能说。五是多元评价、表扬激励,让学生乐说。说得生动有趣,说得清楚明白,说得头头是道,说得激情澎湃,语文课因“说”而更加精彩,语文味因“说”而更加浓郁。
三、强化朗读,读出语文味
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美读就是表情朗读,是学生阅读感知的主要方式和获得审美享受的基本途径。叶圣陶先生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表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 ,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正所谓:“好文不厌百回读,涵咏功夫意味长。”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语言,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还原成鲜活的画面和真情实感,它是语文教学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美读训练呢?首先,拓展朗读的时空。课前让学生预习读,课中让学生充分读,课后让学生延伸读。其次,丰富朗读的形式。如集体读、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师生轮读等。再次,读出自己的感情。朗读不是简单地读出“声”,重要的是读出“情”,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让朗读“火”起来。什么是朗读的“火”?俄国作家果戈理曾说:“像样地朗读一篇抒情作品……需要同诗人分享那充满他心灵的崇高的感受;需要用整个心灵去感受它的每一个词。这时在朗读者的声音里听得出一种真实的内心激动。”这种“整个心灵的感受”,这种“真实的内心激动”,就是朗读的“火”。指导学生朗读时就要善于点燃朗读的“火”,让朗读“火”起来,让童心“火”起来,让朗读成为一种精神享受,使朗朗书声成为语文课堂最美的旋律。
四、以写促化,写出语文味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归宿。随文练笔是阅读教学中体现读写结合,长线短线并进,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学习一篇课文中,借助文章的言语形式和内容进行巧妙地模仿迁移,内化吸收作者的写作方法,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游离于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阅读教学中的写作训练,关键是选择好读写结合的落点。如文本空白点、情感汇聚点、思维疑惑点、认知冲突点、主题升华点、结构突出点、结尾延伸点。随文练笔在内容的选择上要突出针对性,在形式的设计上要体现灵活性,在时机的把握上要注意随机性,在评价的策略上要凸显赏识性,让写作因阅读而丰盈,让阅读因写作而精彩。
五、咀嚼品味,品出语文味
有人说,语文的味道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嚼”出来,“品”出来的。叶圣陶先生说:“我们读一篇东西,无论诗歌词曲,总要像吃东西一样,细细咀嚼……把它的滋味辨出来。”这个滋味就是“语文味”。语文学科的重点是对语言的咀嚼、品味与感悟,以及对语言背后价值取向的感知和人文精神的悦纳,从而领悟语言规律,获得言语智慧。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咀嚼体会语言的精妙,提高语言的鉴赏能力,经常使用揣摩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文本中重点字、词、句,进行“增一增”、“删一删”、“换一换”、“调一调”、“改一改”等一番“咬文嚼字”的比较和咀嚼,让学生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品味语言的内涵和情味。通过对文章语言进行品味与揣摩,在语言学习的实践中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把握语言,培养语感,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无疑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