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慧
【摘 要】 学生的有效探究离不开老师的精心组织和引导,在教学中,老师极善于以“教”导“学”,从而让学生的探究活动变得如火如荼,乐此不疲.
【关键词】 新课标;引导;有效教学;高效课堂;有效探究
【课题项目】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探究活动的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BY2015_590)成果”.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探索与发现(一)”.
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量、剪、拼、摆等操作活动,探究和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归纳、概括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教学难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探索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三角形等.
学具准备:三角形、剪刀、量角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设疑
1. 回忆.
想:三角形按角来分,可以分为几类?
2. 画三角形.
(1)学生画自己喜欢的三角形. (2)学生画老师指定的三角形.
师:大家都能轻松画出自己喜欢的三角形,真棒!那么你们还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再画一个三角形吗?(学生跃跃欲试. )
师:那么,就请大家画一个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吧. (生动手画)
师:画出来了吗?(没有)画不出来是吗?(学生一脸的迷惑不解)
3. 揭示课题.
【简评】在这里,老师基本做到了以“学”定“教”,温故知新,让学生在极具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中展开自己的探究之旅.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 研究特殊三角形的内角和.
想:三角尺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
2. 猜想.
师:哦,三角尺的内角和都是180°,大家不妨大胆猜一猜一般的三角形的内角和可能会是多少度?(180°),还有别的意见吗?(有少部分同学的表情还不十分确定).
3. 验证.
师:其实,要想知道大家的猜想对不对,就需要想办法去验证. 那么,你们有什么办法来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呢?
生:我想可以先量出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再把它们加起来,就可以了.
(1)量算法
师:我们就把刚才这名同学介绍的这种方法叫量算法吧,(板书:量算法)请同学们拿出量角器,量出自己画好的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并算一算它的内角和.
(学生分三种情况汇报)
生:我画的是锐角三角形,量出三个角的度数分别是62°、39°和79°,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接着让学生补充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
师:通过刚才的汇报,我们发现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有的不是180°,看来这个方法并不能使人很信服,大家仔细想一想,还有其他验证方法吗?
(2)撕拼法
生:我想可以把三角形的三个角撕下来,然后拼成一个平角,因为平角是180°,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也就是180°.
师:嗯,真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大家掌声鼓励. 那好,你能不能把你说的方法给大家展示一下?(生上台展示)
师:你先告诉同学们你拿的是什么三角形,然后演示给大家看. 师:说一说,你通过撕和拼,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师:这种方法真不错,同学们还想试试吗?(安排左边的同学用直角三角形,右边的同学用钝角三角形动手撕拼)
师:谁拼好了?把拼好的拿上来贴到黑板上. (指名上台展示. )
师:通过刚才的撕拼,大家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生2:我发现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 生3:这说明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板书: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3)折拼法
师:刚才大家用量算和撕拼的方法都能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不过,大家如果虚心请教我们的不说话的老师,一定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的. 请同学自学课本. (生看书自学)
师:通过自学,你们又发现了什么?
指名说一说. (生:把三个角折过来,也能拼成平角的. )
师:同学们听明白了没有?(没有)请看大屏幕. (课件演示折拼法)
师:大家会折了吗?想不想自己动手试一试?(指名上台展示汇报:一人折直角三角形,一人展示钝角三角形)
师:刚才大家通过折拼法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为什么前面量算出的结果不统一呢?(在学生小议的基础上适时介绍一下误差)
师:现在老师再要求你们画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你们还会试着画吗?(不会)
(生: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直角,它的内角和就大于180°了. )
师:既然一个三角形中不会有两个直角,那么会不会有两个钝角呢?(小组互动:议一议,说一说)
【简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学生的有效探究离不开老师的精心组织和引导,在教学中,老师极善于以“教”导“学”,从而让学生的探究活动变得如火如荼,乐此不疲. 在课堂上,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变得经常化,有精心预设,更有精彩生成,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探究的机会留给了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三、应用拓展,内化提升
四、回顾总结
师: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的表现的确精彩,现在谁来说一说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简评】杜郎口中学经验倡导“放手才是真正的愛”,在这节课上我们看不到老师的包办;昌乐二中经验之谈在于“教学就是老师教着学生自己去学”,在这节课上老师全身心地在“把每一个孩子的一生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洋思中学经验的核心理念就是“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是引导学生学. ”在这节课上也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来自老师的那份让人如沐春风般的“导”,也许,正是这种时断时续的引导,让学生的探究活动才变得更加主动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