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桂幸
【摘 要】“集中办学”的本质目的在于优化整合资源、提高教育水平、适应经济发展,并凸显出教育公平性的一面。从表现形式来说,农村偏远地区开展集中办学的可能性较大。本文结合横县六景镇教育部门“集中办学”的特点展开分析,重点针对集中办学后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方面的衔接展开研究,并在归纳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集中办学 思想品德学科 有效衔接
一、前言
“集中办学”教育模式的出现具有一定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之间收入水平差距不断扩大。为了提高家庭收入,横县六景镇农村有不少进城务工人员,其子女也随之进入城市,造成农村中小学生源逐渐减少。一些农村学龄人口的数量甚至不及80、90年代的十分之一,以传统的班级或学校规模开设明显不符合义务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要求。本着合理利用教育资源,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的原则,将现有义务教育体系中小学、初中进行合并,提高生源教育转化率就成了必然,也就是“集中办学”。
从2012年(秋季学期)开始,六景二中招生片区的六年级学生全部统一集中到六景二中办学;2013年,小学高年级集中化办学的优势得以凸显,在2013年7月的全县初考中,本届六年级的学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此基础上,全镇小学高年级集中化办学步伐明显加快,2014年秋季学期,六景二中招生片区的小学五年级、六年级全部集中到二中办学,六景一中和六景民中的校园也迎来了六年级新生,全镇三所初中学校同时担负起了小学高年级集中化办学的实践任务。
“集中办学”对于六景镇教育部门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它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小学、初中合并,还要求对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理念等进行革新,提高办学效益和办学质量。在进行“集中办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两部分生源的阶段性特点,小学生年龄小、学习能力较差,初中生思维活跃、管理困难,两方面在教材内容、教学方式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同时小学升初中在同一个环境中完成,就要充分考虑课程教学的有效衔接问题。
二、小学初中集中办学模式开展的不利因素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解决好学校撤并带来的突出问题,有条件的地方应为学校配备心理健康教师。要科学管理学生作息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开展符合学生身心特点、有益于健康成长的校园活动,加强寄宿制学校安全管理和教育。”根据《意见》的指示,小学初中集中办学模式下,学校任务并非减轻而是增加。一方面源于生源成分复杂性提高,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思想、生理方面的认知不同,对作息时间、健康意识方面存在认识偏差。另一方面,从教学工作角度来说,小学和中学差异明显,学习任务、内容和目标不同。
基于此,六景镇教育部门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开辟出一套农村小学高年级集中化办学的有效教学策略,消除集中办学后产生的不利因素。
三、集中办学背景下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有效衔接的策略
结合六景镇教育部门开展“集中办学”的经验,以思想品德学科为研究对象,展开教学有效衔接的策略研究。
(一)教学方法衔接
六景镇教育部门展开的集中办学措施中,目前尚未涉及三年级以下生源,是典型的高年级集中原则。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纯地考虑“年纪接近”或“年级接近”,还要从心理认知角度充分考虑。
思想品德课程的中小学教法存在很大差异,变化太多容易造成学生心理落差,突出表现是:小学阶段教师讲解详细透彻,旨在直接灌输给学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初中教师讲解较为抽象,旁征博引的内容较多。因此在两种教法的衔接上,必须从学生心理方面入手,注意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实现,如多媒体、小品、思品论文等。
(二)教学价值衔接
根据《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要求,“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活动方式和内容”,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从理论向实践延伸,并实现应用性和研究性的衔接。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爱好以及中小学不用的知识结构,展开研究性学习和理论实践,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判断对错的能力,以及采取正确的应对手段,优化《思想品德》在中小学衔接工作中的价值。
(三)教学活动衔接
思想品德学科可以看作是一种自身价值观培养教育,在小学思品教学工作衔接过程中,要了解新课程背景下思品教育的内容和特点,以小学为平台向中学延伸。
首先,完成常规教育的延伸。思想品德学科中小学阶段不存在太多的关联性,根据教材来说,主要以“主题+事例”的方式展开,可以借助现实中的常规教育手段,如卫生打扫、板报布置、户外活动等增强优秀品质的培养,提升集体凝聚力。
其次,完成相关主题的延伸。小学思想品德与中学思想品德的主体主线几乎一致,但在教育形式上存在差别,如开展主题班会、思想汇报和课后总结。
再次,完成社会实践的延伸。思品教学工作成果更多地从现实生活中表现出来,需要一定的社会实践周期。
四、结束语
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最基础要素,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手段。教育工作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受到经济、文化、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因此要求在不同的环境下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结合我国农村偏远地区的现实情况,推行“集中办学”的教育工作理念,也是实现教育公平、资源优化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李官,张婷婷.集中办学模式分析[J].青春岁月,2011(14):246.
[2]陈万民.集中办学是农村教育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J].内蒙古教育,2014(19):28-29.
[3]刘臣.大力推进农村集中办学 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J].黑龙江政报,2006(18):47.
[4]邹梅.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中的问题及优化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5]蒋渠忠.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之我见[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2(0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