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16-05-30 03:19:48韩静
职业·中旬 2016年2期
关键词:工学交替顶岗实习职业教育

韩静

摘 要: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升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实现企业与学校资源共享,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方式,是技工院校中不可或缺的教育环节。本文就技工院校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究,明确了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目的和内容,提出了正确处理学生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工作中存在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工学交替 顶岗实习 职业教育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技工院校高度重视学生生产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了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要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学生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重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使行业和企业真正参与教育教学环节。规划纲要明确了职业教育的方针和人才培养方向,我们必须全面理解,创造条件,贯彻落实。

1.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是培养合格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知识与技能单从学校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虽然学生在校期间学到了一些基本操作,但是因为技能有限,并不能满足企业生产对人才的需要;学校教学设备有限,虽能满足教学需求,但与企业生产设备的种类及先进性能还相差甚远。学生通过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可以更好地领会岗位生产与技能,实现校企两个阶段的无缝对接,毕业即成为企业合格员工。

2.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是培养学生服务意识、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的有效途径

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不仅是对技能高低的要求,对职业素养等也有一定的要求。必须让学生深入企业一线,了解企业管理内涵、企业文化、生产工艺,提高学生的产品服务意识、质量服务意识和生存服务意识,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职业道德。

3.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是对学生进行准员工式培养的有效途径

学生参与企业生产,可以从实践中感受到生产一个优质产品不仅仅体现技能水平,更是员工的责任意识、严谨的工作态度及团队协作能力的综合体现。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操作对产品及企业的影响,通过实践领悟出对产品、对企业、对学校、对他人、对自己都要有一种高度负责的精神,从而可以从行动到思想上完成由学生向准员工的角色转变。

二、技工院校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模式

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是将课堂理论知识与企业生产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一般分为以下三种.

1.实践见习

实践见习是指在学生校学习一段时间,需要了解所学专业在实践中如何应用时进行的工学交替活动。通过去企业参观、听取专业人员的讲解、小组讨论、实地操作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加以验证、深化、巩固和充实。这样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同时激发学生进行实践学习和不断探索的积极性,为今后的学习和将从事的技术工作打下基础。实践见习时间一般不超过一个月。

2.教学实习

教学实习是先在校内进行理论课学习,再到企业进行实际操作。目前,一般采用1+0.5+1+0.5的教学模式,即学生入学的第一、二学期在校学习一年理论知识,第三学期到企业由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指导学生进行为期半年的教学实习。第四、五学期在校针对实习出现的问题及不足进行一年核心专业课程的学习与训练。第六学期,结合学生就业意向,有针对性地安排顶岗实习,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让学生通过教学实习寻找自身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差距,在返校后可以有目的地学习,从而保证教学质量,增加职业院校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

3.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即《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的“2+1”教育模式,即在校学习2年,第3年到专业对口的企业带薪实习12个月后由学校统一安排就业。通过顶岗实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工作岗位的认识,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目的和内容

一是感悟企业环境,学习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真实的企业环境有助于学生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增强现场工作能力,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一个优秀的企业,必定有一套科学而严谨的管理方法。因此,我们要走出校园,通过开展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加深学生对企业的认知,具有传统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

二是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应用所學的知识与技能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开展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将在校期间所学的理论和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由于身处企业一线,遇到问题可以第一时间咨询企业专家,加快了学生的学习进程,增强了学习效果;第三,针对不同岗位的特点学习岗位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岗位实操,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了解和掌握实际生产中的生产流程和技术要求,提高技能水平。

三是了解企业对员工岗位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要求。通过开展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使学生能够自觉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认真学习企业员工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及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增强团队协作意识。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认真做好每件事,提高责任意识及职业素养,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四是通过学习和感悟,结合专业、岗位,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在技能水平、职业素质、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目标。

四、正确处理学生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与教学计划之间的冲突

职业院校的教学计划一般在学期初制订,具有完整性。而企业依据产量用工具有灵活性,在时间上具有不确定性。学生能力培养要服从于企业生产需要,这就必然导致工学交替时间上与教学计划发生冲突。

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把理论课放在企业生产淡季,把实践课调整到企业生产旺季。通过对教学计划实行动态调整,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需求,做到校企双赢。

2.与学生管理之间的冲突

从学校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首先,企业一般为两班倒或者三班倒,导致学生时段错位,给学生管理带来困难;二是学习与工作环境的更换,导致学生自律意识淡薄,对学生管理产生不利影响;三是工学交替过程中学生布局分散,使学生管理难度加大。

工作期间是学生了解企业、适应岗位、培养职业情操的最好时机,学生管理应以企业为主,按企业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管理,奖优罚劣。同时,管理情况可以作为学生就业时择优录取的考核标准之一。日常管理应企业、学校齐抓共管。

3.与企业生产之间的冲突

技工院校推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是为了培养学生岗位技能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企业则是利用学生劳动力价值和人力资源优势,缓解生产压力,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生产价值。因此,可能会出现如下问题:企业不能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资源提高技能水平;学生无法掌握关键岗位技能;由于企业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不同,导致效果不佳;由于分散顶岗实习,导致实践学生能力不一,效果不同。

总之,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是学校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对所学专业建立感性认识,巩固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培养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重要环节。通过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操作技能,提高就业能力,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建中.高职高专学生顶岗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Z1).

(作者单位:邢台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工学交替顶岗实习职业教育
“工学交替”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
商业经济(2016年6期)2017-01-03 20:52:53
产学合作教育项目的构建、实施与评价研究
建立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实践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2:02:09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1:57:21
校企合作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04:53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9: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