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珍
摘 要:本文对技工院校师资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师资培训的策略,强调技工院校的师资培训应以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出发点,突出实践性,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教学水平,同时促进教师个人的自我发展。
关键词:技工院校 师资培训 教师队伍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技工教育发展最根本的依靠力量。开展教师培训,打造一支具有技工教育特色的教师队伍是十分必要的。
一、技工院校开展师资培训的意义
1.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技工院校培养的是面向生产、技术、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技工院校教师既要能传授专业知识,又要具备实践教学能力。通过开展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教学水平对实现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2.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近年来,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技工院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熟练的职业技能,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靠于教师素质的提高。开展师资培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才能保证培养的人才符合企业和社会的要求。
3.技工院校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要求
技工院校在迎来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保持市场占有率,只有通过教师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因此通过培训,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技工院校长久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二、目前技工院校师资培训存在的问题
1.缺少培训时间
近几年,随着技工院校在校生人数的增加,师资队伍的增长速度明显滞后于学生的增长速度,导致师生比例失调。很多教师承担了大量的教学任务,没有时间参加脱产类的培训学习。
2.培训内容单一
技工院校师资培训的内容比较单一,如对教师所教专业领域的最新理论成果、前沿技术和关键技能,专业教学法和课程开发技术以及相关企业最新的生产工艺流程、企业文化、岗位用人要求等方面的培训还比较欠缺。
3.尚未形成完整的培训体系
技工院校的师资培训是一项系统的工作,贯穿教师专业成长的全过程。很多技工院校只侧重于教师的职后培训,忽视教师的职前和入职培训,尚未构建起融职前、入职和职后培训为一体的教师培训体系。
4.培训缺少与企业的合作
目前,虽然很多技工院校与企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比如建立实训基地、开展产品教学、顶岗实习、接收毕业生等,但合作主要针对学生。企业还远没有真正参与到师资队伍建设的合作上来。
三、技工院校师资培训策略
1.立足校本培训
把学校作为培训的主要基地,将教师培训内容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立足教师工作岗位,充分利用本校资源。通过开展教师之间的观摩和交流、专题讲座、教研活动、教师帮对等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及时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专业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丰富培训内容
学校对教师既要进行学科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又要注重教育管理、教育科研、教育评价以及新的教育技术的培训,更要注重将知识培训与技能培训相结合,持续提高专业教师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同时为教师提供关于职业道德、心理健康、生涯规划、人文素养等丰富内心、提高自我的培训活动。
3.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实践
学校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教师深入企业进行顶岗锻炼和专业实践。通过企业实践,让教师了解所教专业目前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在教学中及时补充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教学水平。
4.鼓励教师参与科研
学校鼓励专业教师利用其专业知识,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这样既加强了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又可以帮助教师加快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改革的实施。通过科研可以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以科研促教学,以使教师始终紧跟产业和行业发展动态。
5.开展教师传帮带
开展教师之间的传帮带活动,选拔一批名师或骨干教师,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教师之间开展结对活动,通过听课、共同参与教学、教研活动、指导学生、企业实践等方式,增强优秀教师的责任意识和积极性,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
6.完善教师培训体系
构建融职前、入职和职后培训为一体的技工院校师资培训体系。
职前培训和入职培训应侧重于教师职业道德、技工教育教学特点、教学方式和方法等的培训,职后培训应侧重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教学水平。
(作者单位:青岛市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