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
摘 要:反思当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在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难度大、结构不科学、管理不明晰的问题。需要从提高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完善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保障机制、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方面来解决。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反思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出现了诸多的新问题、新情况。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力军的辅导员,即是学生的人生导师,也是知心朋友,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担任着愈发重要的历史使命。
一、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队伍工作难度大
一个称职的高校辅导员除了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外,还需要懂得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懂得学生成长的规律和特征,懂得沟通的技巧和方法。现如今高校的这批九零后学子们,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习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方式,突然间要融入集体生活,环境、条件大不如前。学生的良莠不齐、贫富差距,学习困难、生活困难、心理困难的“三难学生”也给辅导员提出了大大的难题。在高校中,辅导员的角色就是“千根线,一根针”的针,凡是和学生沾边的工作,都需要輔导员老师出来解决。
(二)队伍结构不科学
1.辅导员数量不足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规定,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照1:200比例配备辅导员。但在高校实际工作中,由于编制问题,往往很多辅导员老师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个比例。
2.年龄结构不合理
没有老中青相结合的梯队。目前在高校的辅导员队伍中,多数为35岁以下,刚刚毕业的本科生或是研究生。这种年龄结构,虽然有利于与广大青年学生的沟通产生共鸣,但往往由于自身的生活阅历、工作经验的欠缺,在担当大学生人生导师之职时,往往是力不从心,起到的启发和指导作用有限。
3.性别结构不合理
在辅导员队伍中,往往女性辅导员的比例高过男性。虽然女辅导员在工作中会更加细腻、温柔和富于感情,但在日常工作中,女性辅导员从体力、精力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上比起男性辅导员还是处于劣势。
(三)队伍管理不明晰
1.“双重归属”的身份认同
在辅导员队伍的所属管理上并不明晰,辅导员既属于学生工作处,也属于学院;既受学生工作处管理,也受学院管理;既上达下派学生工作处的工作,也要保质保量完成学院交给的各项任务。这就造成了辅导员工作上没有依托和侧重。
2.考评机制的无法量化
都说与人为对象的工作是最复杂最有难度的。辅导员恰恰就是这样的一份工作。在地方高校,往往缺少一套科学、合理的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评价体制。就是因为在工作中,以人为对象,很多东西是无法从质与量上进行考评的。
3.“双线晋升”的双向规约
在高校中,专业职称的评定和管理干部的选拔任用有着不同的评价体系,有着各自的评聘标准和要求。对于辅导员来说,看起来是有著优厚的自选性,两个方向都可以选择晋升,但实际上两个方向都存在困难。
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解决策略
(一)提高高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
历史遗留问题,造就了辅导员队伍地位的失语现象。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大学生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高校辅导员的重要地位也在逐步凸显。无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还是《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都明确了辅导员应该被赋予的社会角色和重要地位。所以,高校应不断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制定相应的制度机制,梳理和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范围与职责,改变以往“保姆”、消防员、考勤员、安全员的角色,让他们能脚踏实地的思考大学生的切身问题,不断探索一条适应时代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二)完善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保障机制
地方高校要逐步完善辅导员队伍的保障机制。要把好严近关和完善考评机制。基于很多高校当前女性辅导员比例过高的情况,要适度增加男性辅导员的招聘计划。并且在专业结构上,除了考虑思想政治、教育学和心理学专业外,还要针对二级学院的专业进行考虑。在考核评价中,既要考核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表现,也要考核在各级行政部门、学工处、团委、二级学院的意见和想法,并要让学生发出自己的心声,评价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和态度,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考评机制。在考核合格的基础上,实行“二五八”的晋升机制,有导向的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从而形成良好的辅导员队伍建设机制。
(三)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术业有专攻”是对任何专业从业者的素质要求,辅导员队伍也不例外。专业不但对社会有作用,而且其作用是整体社会继续存在及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倘若其专业服务不足或专业人员水准低落,则会对社会构成严重的伤害,严重影响自身的声望和社会认同。[ 1 ] 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辅导员必须具备专业的能力和素质,才能胜任人才培养的重大历史使命。高校应该重视辅导员队伍的梯队建设,以教授为核心,培养一支适合当代大学生实际高校辅导员专业化队伍,在思想政治教育、学院专业和人本教育等方面都得到完善。
参考文献:
[1] 胡金波.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研究[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