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萍
摘要:大课间是近年来在课间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学校体育组织形式,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的相关问题成为了当代学校体育热点问题之一.为了解当前我国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总结归纳法等方法对有关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并提出建议,希望为从事大课间相关研究的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课间;学校体育;热点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8-0281-01
一、前言
大课间是传统课间操逐步发展的历史产物,其活动内容相对传统课间操较丰富,形式较多样。为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确保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随着亿万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作为学校重要组成部分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成为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重要途径之一。由此可见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1999年至2014年有关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相关文献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数字期刊网,图书馆等多种渠道查阅大课间相关文献资料以及参阅国务院、国家体育总局等与本研究有关的文件、政策、法规,为本文提供理论依据。
2.总结归纳法
结合查阅的相关资料综合分析、总结问题的产生和提出相关建议。
三、结果与分析
(一)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概况
1.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概念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传统课间操不断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新型体育活动形式,较传统课间操而言,其活动内容较丰富,活动项目以及组织形式更多样化且运动强度适当加大,更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为更好的理解大课间概念,本论文在此将大课间体育活动概念总结为:为贯彻“健康第一”响应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锻炼,学校特此积极开展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课间体育活动。
(二)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根据查阅整理“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相关文献发现,我国不同地域的中小学在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过程中出现了因地制宜的不同问题,但是通过整理影响其大课间开展的主要因素可归纳总结如下:
第一: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枯燥,形式单一;第二:学校场地不足;第三:学校经费不足,器材不足;第四:部分学校受阴雨天气影响,无法顺利开展室外大课间;第五:大课间组织注重形式,华而不实,无法长期激发学生锻炼积极性;第六:学校领导重视度不高等
(三)促进大课间体育活动有效开展的对策
1.加强教师创新性培养,进一步创编出较为合理的课间操
教师既是组织学生锻炼的的主导人物,同时也是参与大课间的成员之一。教师的组织能力和创编能力直接影响了学校大课间的开展质量。因此加强对其创新性培养,为其提供相应的培训平台是学校进一步创编出形式多样较符合中小学生锻炼的课间操的前提基础和保障。
2.加大体育经费投入,挖掘新的体育活动资源空间
体育经费投入的多少直接决定着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力度和质量。各学校应适当加大对学校的体育经费拨出,为进一步挖掘新的体育锻炼空间资源和器材提供条件,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场地和器材参与锻炼。
3.加强对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教育
学生是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主体,其体育锻炼意识直接决定了其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和动机。学校应积极开展宣传正确的体育锻炼态度,为学生培养终身体育观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大课间体育锻炼起到根本性作用。
4.合理利用室内空间,开展室内课间操
由于部分学校室外场地不足并且缺乏室内课间操项目,当偶遇特殊阴雨天气时便束手无策,这将直接导致大课间的暂停,影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因此进一步合理利用室内教室等空间,开展室内课间操,不仅能缓解场地不足的问题,还能避免偶遇阴雨天导致大课间被迫终止的问题。
四、结论
至1999年教育部把课间操改为大课间后,我国不少学者已对大课间相关概念和发展背景及其自身特点以及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了比较全面的研究。通过查阅分析发现全国大部分学校在开展过程中主要遇到了场地不足,易受特殊天气影响,经费不足,器材不足,组织注重形式,华而不实,无法长期激发学生锻炼积极性以及领导重视度不够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并提出了要加强教师创新性培养,创编出较为合理的课间操;加强对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教育;进一步加大体育经费投入,挖掘新的体育活动资源空间;合理利用室内空间,开展室内课间操等相关意见。
(作者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徐芳.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的调查研究[J].体育科技,2012(11):162.
[2]张连蕊.大课间活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国学校体育,2012:13
[3]张渲,张义忠等.困扰开展“大课间”活动的主要因素及对策研究[J].体育教学,20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