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研究

2016-05-30 18:06:32谭琳
科教导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学生干部积极心理学队伍建设

谭琳

摘 要 基于积极心理学开展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研究有利于有助于培养高校学生干部的积极乐观的精神品质,进而充分发挥自身重要作用。本文从目前学生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将积极心理学理论引入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意义,并提出完善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 高校 学生干部 积极心理学 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8.081

Abstract Based on positive psychology research to constructing university student leader team is conducive to help develop positive mental quality.?This article start from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student leader team,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positive psychology theory used in construction of student leader team, and put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improv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tudent leader team.

Key words university; student leader; positive psychology; team construction

高校学生干部是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职能;同时,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优秀骨干力量,他们充当着联系教师和学生的桥梁,发挥着朋辈群体的榜样力量。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研究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工作,有利于激发学生干部的积极力量,为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工作开辟新路径。

1 目前学生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干部的培养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目前我国高校现存的学生干部培养未在学生干部差异性的基础上开展针对性的培养,缺乏系统性规划,培养工作也往往流于形式,培训效果不明显。具体表现为:一是重上层干部和高年级干部的培养,越是身处重要岗位的学生干部,越容易得到老师的重视和指导,而处于基层的学生干部则容易被忽视。如此一来,学生干部未形成梯队培养,难以推陈出新;基层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容易受挫产生工作倦怠。二是,培训方式也多以理论传授为主,未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1.2 学生干部缺乏归属感,未充分发挥凝聚作用

学生通过竞争上岗,渴望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得到尊重与认可。但由于学生干部角色的多重性,在协助学校和老师组织开展各项活动时,若不能正确处理其间的关系,很容易产生角色冲突。比如,当学生干部缺乏个人影响力和号召力时,无法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如果生硬执行任务,会产生与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困扰,而不执行工作又会受到老师对自己能力的质疑。这些都让学生干部们陷入两难局面,只能自己完成活动任务,不仅造成工作拖沓、相互推诿的局面,更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压抑。从而影响学生干部在学校基层党团组织以及校园文化活动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1.3 学生干部工作热情不稳定性,容易产生工作倦怠

基于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化,其在成长过程中也表现出相应的阶段性。大一新生的学生干部往往有很高的工作热情,精神饱满;在经过一年锻炼后,大二时期即将经历学生干部的换届选举,这种不确定性因素给其带来的焦虑情绪不利于全身心投入学生工作;大三阶段的高校学生干部往往相对成熟,工作能力突出、具备较强的责任意识,但同时也会面临着较重的学习压力,因此更容易产生对工作的倦怠感;毕业阶段的学生干部则面临较重的就业和考研压力,是其工作热情的消退期,显著减少工作投入时间。

1.4 部分学生干部存在功利性思想

在对学生参加学生干部竞选动机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带有一定的功利性色彩。除了少部分学生追求服务和奉献的价值观外,大多数都是以自身利益出发,例如有利于发展党员、评优争先的加分、增加求职筹码等。另外,高校学生干部中的官僚化倾向也日益凸显。在“官本位”思想的消极影响下,部分学生干部对权力和级别的欲望强烈,而脱离了本身的服务职能,一味追求自身等级的晋升,不做实事。这与所倡导的以集体利益为重、不图虚名、担责奉献的积极价值取向相背离。

2 将积极心理学理论引入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满足学生成长性需求,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如阶梯般划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前两者为缺失性需求,后者为成长性需求。大学生处于身心急剧发展的阶段,最迫切的需求已经由低一级的缺失性需求转变为感情、尊重和自我实现上的成长性需求。积极情绪有利于激发潜能动力,提高学习能力和创造力,帮助学生干部在实际工作中积累正确经验和丰富阅历,为将来的工作岗位和等其他社会活动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朋辈榜样作用。作为学生集体的中坚力量和各种学生活动的带头人,学生干部需要具备较强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向心力,在学校教育和学生管理与服务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有助于培养高校学生干部积极乐观的精神品质,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价值观,营造充满积极能量的优秀校园文化。

第三,有利于提高学生干部培养的科学性。大学生生长阶段的特殊性决定我们必须分阶段对其开展针对性教育。借助于积极心理学,结合学生干部不同阶段的特点,开展思政、综合能力、心理等教育,使其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早日成为国家栋梁之材。

3完善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策略

3.1 建立系统性的培训机制,提高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

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要建立科学的且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的培训规划制度,充分发挥高校学生干部的积极作用。

一是以定期开展针对性的培训为基础。联动校级、院级、校友资源,定期针对学生干部开展理论及相关工作能力的实践培训,设置系统化的培训课程、编制学生干部培养实训手册。通过定期培训,逐渐强化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和理论水平,促进学生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具体工作能力和心理素质的综合发展。二是以丰富的培训方式为载体。除了传统的课堂理论培训外,运用网络媒体和多样化的方法为学生干部提供个体咨询、小组咨询、定期研讨学习会;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在吸收和借鉴外部优秀经验的同时客观认知自身存在的不足,以包容多元的心态优化发展自身工作能力。三是结合学生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开展岗前培训和主题培训。根据学生发展阶段和所担任职务的差异和层次,高校应当为学生干部的成长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建立学生干部的成长档案和人才储备档案,关注学生干部发生的思想变化,通过谈心谈话和心理疏导等方式及时发现并解决其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困惑及问题。

3.2 树立正确的行动价值观,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自我效能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行动价值观,通过丰富多彩和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树立学生干部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有时学生干部只是单纯地根据上级的要求和指示下发与执行工作任务,很难从工作当中获得成就感。若鼓励他们以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将有意义的工作做得更加有意思,在引导其树立正确的行动价值观的基础上大胆放权,让学生干部充分发挥自我效能和特长,在自娱自乐和自导自演中充分发挥朋辈的相互激励作用。将以往的被动接受工作转变为主动开展工作,增强学生干部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激发潜能,从而保证学生管理工作朝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营造充满活力的健康校园文化环境。

3.3 建立科学的激励体系,满足个性发展需求

积极心理学注重人与环境的良性互动作用,要努力创造适合个体发展的积极环境。正面的反馈有利于壮大学生干部队伍的力量,保证高校学生干部人才库的健康持续发展。精神激励是激励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干部的管理工作中,适时对其优秀的工作思路、合适的工作方法、成功的工作案例给予表扬和肯定,有利于满足和增强学生干部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第一,通过激励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和归属感。精神激励能够为学生提供坚定的组织支持感,引导学生干部认真投入学生工作,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第二,开展学生干部生涯规划,提供科学的晋升通道,帮助其增强自身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升学生干部的自信心,增强其应对竞争的能力和成功的机会。第三,结合学生干部的成长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奖励。

3.4 优化学生干部考核体系,调动工作积极性

学生干部的考评是学生干部管理的重要工作,通过对其工作绩效的考评能够关注和促进能力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发掘和培养优秀人才,更有利于调动广大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可从以下几个层次进行学生干部考核体系的优化:第一,制定系统的考核标准,建立全面的考核内容。在注重能力考核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的考核。考查学生干部是否具备良好的社会主义坚定理想、工作大局意识、廉洁自律精神、服务意识和群众基础等。杜绝发生学生干部在学生群体中作威作福、脱离群众的不良现象。第二,建立多样化的考核方法,确保学生干部的良性竞争。将教师考核、部门考核、学生群众考核、个人评价考核相结合,力求得到客观真实的考核结果,同时公开考核结果,确保考核制度公正透明。让每位学生干部既感觉到压力又有动力,引导其认知自身的优缺点和工作不足。第三,建立学生干部例会制度。定期组织学生干部进行工作汇报和经验交流,让学生干部现身说法,充分发挥帮带作用,达到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与相互促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裘秀群,纪天新,毕亚琴,洪飞.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及其管理的若干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1).

[2] 林宇晖.关于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12).

[3] 陶新宏.高校学生干部发展问题探析与对策考量[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2).

猜你喜欢
学生干部积极心理学队伍建设
基于学生干部教育管理的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分析
大学教育(2016年11期)2016-11-16 19:59:55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3:27:07
高职学生干部成长需求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与应对能力研究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8:00:17
做好四个结合强化基层政工干部队伍建设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1:40:38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浅谈如何加强医院队伍思想政治工作
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高校学生干部软实力培养研究
企业导报(2016年12期)2016-06-17 16:4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