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学林 李姣芬
摘要: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一直是教学过程的重中之重,如何把握教学质量监控的力度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难点。在不断的尝试中,高水平大学已经逐渐将触角探入校企合作办学上,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优化教学质量监控的契机。本文通过深入剖析高校教学质量监控存在的问题,挖掘校企合作参与教学质量监控的必要性,并且提出具体的教学质量监控原则,以此制定有效的校企协同教学质量监控对策,最后构建科学的校企合作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关键词:校企合作;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0-0032-02
一、高校教学质量监控普遍存在的问题
1.教学质量的评价主体单一。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责任单位通常是教务处或下设的教研室,这两类部门具备决策、监控与评价等权利于一身,往往造成教学质量的评价具备一定的主观性,并不利于教学单位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导致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缺乏公平、公正和客观的评价结果。高校若能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双方协商制定可行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可以着力提高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习与实践能力。目前,高校是独立担任教学质量监控的唯一主体,无法针对职业胜任力的要求制定出满意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存在严重的脱节,一方面不利于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技能,另一方面不利于拓展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2.教学质量的监控范围局限。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的范围普遍狭窄,主要表现为:一是教学质量监控的对象不全,过多重视教学计划与过程的监督,而忽视了教学手段实用性与创新性以及教材等对象的作用;二是缺乏理论教学环节与实践教学环节监控上的平衡,更多侧重理论教学质量的监控;三是校外实训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未纳入教学质量监控的内容,这是最容易忽视的。
3.教学质量监控的环节弱化。教学督导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理应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高校教学督导年龄结构趋于老化,工作积极性偏低,在教学质量监控的环节逐渐弱化其地位。目前,教学督导方式集中采取课堂听课、查阅相关教学档案信息,更多的是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未深入研究如何提升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手段等实质问题,只注重“督”而忽略了“导”。
二、校企合作背景下高校教學质量监控的原则
1.校企互利原则。“互利共赢”是校企双方合作的宗旨,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必须高度统一。合作企业有权优先选拔优秀学生,有权根据学生综合素质对学生就业进行部分淘汰。学校有责任义务对学生进行“维权”教育,对合作企业进行筛选,切实保障学生和家长的利益。
2.校企互动原则。校企合作是一项双向活动,应定期开展交流沟通工作。学校将定期组织人员到企业进行实习生、毕业生用工回访,组织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参加技术、设备等培训,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或见习生产。企业定期派遣高级技术人员来校开设讲座,或对师生进行现场指导。通过校企互动,使师生能收获更多的实践知识与能力,使企业技术人员增长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3.统一管理原则。校企合作必须在企业和高校之间达成共识,制定统一的规章、制度和相应的评价管理办法。企业在对高校人才培养和指导上采取一致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的有效结合。
三、基于校企协同构建高校教学质量监控有效对策
1.合理设置专业结构。高校的专业结构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重要的影响。大而全的专业设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扩展学校的招生规模,但也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改进和提高。一些高校在与企业合作办学的过程中盲目增开专业,只是片面地追求全面合作,硬件设施以及师资力量等方面却无法满足大规模专业设置的要求,导致“量变”引发了“质变”,不利于高校的长远发展。因此,高校应该合理设置专业结构,结合自身发展的定位目标,以社会与企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完善专业设置,构建精细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高校自身的办学定位为宗旨,创办具有学科特色的专业是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结合区域行业发展的动态以及经济形势打造特色专业,一是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的专业建设有一定的针对性,更易于赢得政策上的扶持;二是打造的特色专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能够深入校企合作的层次和范围。
2.完善校企协同办学的课程体系。高校和企业要共同建设一套健全的课程体系,主要是指在同一类特色专业中,能够实现相同的实践技能以及与企业人才目标需求吻合的技术支撑平台,通过若干课程的组合建立起具有行业特色背景的课程设置。不同的企业中岗位设置的结构并非相似,校企合作背景下的课程体系必须基于企业人才储备的目标来着手如何开设具有行业特色需求的课程,为企业输送高端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一旦出现缺陷,势必影响教学运行的效果,教学质量严重低劣。校企协同建立的课程体系必须协调控制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授课学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开课比例必须分配恰当,才能体现技术性的要求。企业需要的不仅是单纯的技术员工,更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3.掌握教学质量监控信息来源。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的教学质量结果取决于教学质量监控信息的来源。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以及有效性直接决定教学质量评价的优劣,通过掌握教学质量监控信息的来源途径以及获取的手段、方式确保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真实是校企合作办学的有效保障。教学质量监控信息的来源形式要多样化,涉及校内教学反馈信息、企业实习监控信息、企业调研结果、专家评审意见等途径。校内教学反馈信息的获取来源于教学督导的听课评议结果、学生信息员广泛收集信息以及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下的多种能力测试。企业实习监控信息是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的工作表现、技术水平、创造能力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情况。学校也将定期进入企业开展大规模的企业专项调研活动,旨在了解学生的实习状况,发放调查问卷搜集企业和学生两者的意见作为改进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专家评审则是学校每年的必行任务,通过邀请同行专家审核高校的教学文件,并依据专家意见进行修改,真正在施教过程中做到质量把控。
四、建立科学的校企合作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1.选择多元化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主体。第一,要有完善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信息反馈机制,开展的形式是以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体会作为评价的内容。第二,不断优化教学督导工作机制。通过建立分层管理的教学督导团队,形成以校级督导小组统领,二级院系督导深入开展的工作机制,共同承担全校教学质量的检查、监督、评价和指导等工作内容。教学督导委员会中各个层级的代表可邀请合作企业的法人代表或者资深经理人等担任重要角色,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双方肩负对学校教学质量的管理、监督和评价等任务。第三,主讲教师课堂教学互评机制。同一院系、同一教研室的教师相互听课、交流,双方进行观摩、学习,可以取长补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第四,高校可安排企业的专业人士参与到学科建设的规划、教材编写以及实践教学环节中,确保企业随时掌握学校人才培养的动态,方便对学生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监控和评价。
2.基于校企合作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高校在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时要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作用,深入贯彻校企合作办学的宗旨,制定符合企业人才需求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围绕校企合作办学的理念,科学规划和出台相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保障措施。高校可考虑将合作企业的用人标准引入到教学当中的质量評价标准、评价办法、反馈机制等环节中。此外,高校应借鉴合作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模式、创新考核方法和考核方式,把企业的安全标准、技术标准以及生产标准等借鉴到教学质量标准的建设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成本与安全意识。经过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理念的革新,明确校企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目标,逐步构建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3.完善和优化教学质量评价的方法。正确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对于教学质量监控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校企合作办学时应注重强调过程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其特征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可见,高校在开展教学质量评价时必须全局考量:一方面要求教师教学的任务必须满足一定的工作量,并且通过某些实践环节体现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是在教学质量评价时,应将“教、学、用”三者结合起来,以“用”为最终目标。在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地位,多采取情境结合的教学质量评价方式。最后可以采取开放性教学的评价模式,在校级层面综合评定整体教学效果,在个人层面要实现学生创新应用能力和技能提升的突破。总之,教学质量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持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袁剑波,杨伟军,郑健龙.教学质量主动监控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118-122.
[2]张俊.校企合作背景下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4,(6):35-36.
[3]韩天学.校企合作下教学质量监控纠偏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3,(9):6-8,16.
[4]敬鸿彬,鲜耀.校企合作视野下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4,(9):38-40.
[5]李晓靖.构建高效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5,(19):142-144.
[6]王承淑.教学质量监控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5,(4):11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