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玉顺 芦明月
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在于指导和关注学困生的机会和时间上显得更为充裕,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对学困生学习内容的消化、正确掌握知识的同时,启迪他们爱学习、会学习,引导和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习惯是不可忽视的。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指导学困生的学习呢?
课堂提问法和主动提问法
学困生一般对教师提出的课堂提问,缺乏胆量和足够的勇气面对。因此,教师应该做到:提出的比较简单的问题由学困生回答,稍有难度的则让中、上等学生去答,起到启发、引导学困生进行模仿性回答,教师和同学并给予他们适时地鼓励和赞扬。另外,教师和学困生可以通过合作的形式完成,即教师对问题的前面一部分进行提示和解答后,引导学困生做后半部分的解答。在师生间提问和解答的过程中,应注意问题的难易度和回答方式,从而引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避免走形式注意。
例如: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关于“2、5、3的倍数特征”教学中,“2的倍数特征是什么”“5的倍數特征是什么”等较为简单的问题由学困生可以直接解答,“2、5的倍数特征是什么”等有难度的题则由优等生回答,并说明原因。学困生聆听后,教师再次给予回答的机会;或教师对前半部做出提示,如“2、5的倍数特征是个位数……”然后让学困生再完成回答。
学困生的特点之一就是对学习内容存在诸多疑惑,这不仅是知识性障碍,而且是学习的心理性障碍。因此,教师必须启发和引导学困生主动提出问题。如果学困生不能主动提出问题时,教师或优秀学生范例性提出,再向学困生问:“你们还要提出的问题吗?”通过质疑的方法启发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提出问题,无论提出的问题如何,都应给予积极地鼓励。
例如:在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传授“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时,在观察长方体教具模型之后,教师提出:“观察长方体后,你有什么疑问吗?”如果学困生不能提出,就让优等生提出。优等生提出下列问题:“长方体有几个面?”“长方体的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教师借此向学困生问:“你们还有什么要提出的问题吗?”“老师提出几个问题,可以吗?”如此提出质疑,引导学困生,激发他们积极思维,促进学困生提出质疑,再如,观察长方体的特殊形态正方体后,再让学困生依照优等生提出上述类似的提问,就可以模仿性提出:“正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有几条棱?”“每条棱的长度怎么样?”等问题。
小组讨论法和阶梯练习法
小班化教学中,分组学习是最常用的形式。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对学困生的学习、指导、关注会更加有利。学困生与学习成绩较优秀的学生有效地、合理地组成学习小组。学困生就会从优等生身上获得有益的启迪,学习了解怎样理解、探究、思考问题,知道应用什么方法解答等具体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在小组学习中,教师应该做到引导、帮扶学困生大胆积极地参与讨论和交流。在交流中,发现学困生学习方法和能力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且及时加以补充性指导。
对学困生的学习指导应该循序渐进,给予充分的“阶梯”作为铺垫。课前,做好对本节课学困生所需的相关知识的补充辅导,以便在扫清课堂上解答部分难题的障碍。遇到学困生解决不了的疑难留给其他学生,再随机让学困生做适当的补充性回答。课外作业,一般布置一两个基础性问题,使独自学习难度降低,以免影响学困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例如:在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讲授“分数的意义”时,结合在三年级已经初步接触过“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铺垫型教学。即在三年级时,“分数的意义”是“一个物体分成数份时,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而五年级时,“分数的意义”则加深了难度——“多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分成数份,其中的一份或数份可以用分数表示”。因此,在课前教师对学困生进行三年级的知识的补充辅导,起到温故知新的效果,使他们在课堂上学习难度有所降低。
角色互换法和及时反馈法
学困生有了一定的进步或者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时,为了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可以使他们担当“小老师”的角色,达到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熟练掌握知识。例如:在讲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小数,合成数”时,知识内容是不难理解的。学困生上课注意听讲的话,就适合进行角色互换。在讲授“判断100以内的小数和合成数”时,教师采用小组竞赛式教学方法,让那些进步快,具备一定能力的学困生担任“小老师”角色。让他们自由发挥,显现自己,从而培养学习的态度和兴趣,促进熟练掌握知识技能的目的。
学习情况的反馈其本质意义是在于及时反馈对学习信息的处理。一般情况下,学困生所堆积的疑难问题,就是因为没有及时加以解决造成的。在小班化教学中,教师能有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能及时解决学困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惑也是优势之一,能使教师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给予学困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及时掌控他们的学习状况。
此外,弹性作业法、优等生协作法、巡回指导法、优先面批法等形式多样的方法,只要符合学生实际,就是最有效的方法。作为一名教师,不能一成不变地照搬他人的辅导方法、手段,而是应该依据教育理论,经过不断实践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再加工和提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