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社区公民教育的策略

2016-05-30 23:01孙梦琪孔锴
亚太教育 2016年30期
关键词:公民教育社区教育策略

孙梦琪 孔锴

作者简介:孙梦琪(1991.09-),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在读,沈阳大学,小学教育。

指导教师简介:孔锴(1975.12-),男,汉族,教育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沈阳大学师范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公民教育、比较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摘要:现阶段,由于社会转型,城市结构产生了较大变化,这对社区成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新形势下的社区不但需要丰富自身功能,同时还必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成为对公众进行教育的最佳场所。社区教育若要发挥真正的功效,就必须调动社区成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只有提升其参与度,才能使社区教育的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关键词:公民教育;社区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7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0-0297-01

一、社区公民教育的内涵

所谓社区公民教育是以社区为范围,以社区全体成员为对象,同社区民众利益和社区发展紧密相连,是能够提高全民素质,共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和教育协调发展的教育社会一体化的组织活动[1]。

二、推进社区公民教育的策略

(一)加大对社区公民教育的财政支持

作为公共性质的活动,教育不但作用于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教育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因此,政府将财政拨款作为社区教育最主要的经费来源。除此之外,还可以适当吸纳社会资金,对社区教育设施进行建设。这样,社区不但能有效的建设各种教育设施,还能组织各种教育活动,使公民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2]。

(二)创造健康和谐的社区环境

社会教育不但能够改造社区环境,同时社区环境也会对公民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产生影响。由于城市化进度的加快,使得我国的社区环境日益复杂,大多数社区都是混合型,居住人员背景复杂,彼此间并不熟悉,归属感不足。由于现代社会的开放性,社区的时间与空间延展性很强。因此,建设现代公民社区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关系,同时促进其不断发展。因此,社区应当经常组织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使社区成员间的关系得到发展并不断强化,提高社区居民间的和谐度,丰富民众的精神生活。为全面促进社区公民教育事业创造积极良好的环境[3]。

同时可以拓宽宣传渠道,利用微博、微信、广播等大众传媒手段及时向社区公民宣传有关社区教育的信息,让公民了解自己权益的同时还有相应的渠道进行实践,鼓励公民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各种活动。如此一来,不仅为社区教育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也为公民维护自身的权益提供了渠道保障。

(三)提高社区公民教育师资培养

公民教育的效果如何,与教师的综合素质密切相关。教师自身能力与职业道德素养,是公民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也是道德教育能否顺利转型的重点。所以,必须对担任公民教育的工作者进行培训,使其具备较高的思想意识水平及专业技能,同时能够自发自愿地参与各种公民教育活动[4]。

就国内的情形而言,大部分社区教育工作者均是由一线的教育人员担任,虽然他们的工作经验十分丰富,但却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因此在进行社区教育工作实践时,常常会觉得力不从心。所以,开展社区教育最为重要的一点在于,对社区教育工作者进行相应的培训。目前,国内开设的专门针对社区教育、社会工作的院校及专业较少,使得社区教育的人才明显不足。针对这样的情况,高校应当适当开设相关专业,培养大批热爱社区公民教育,同时掌握社区教育专业知识理论和技能的社区教育工作者投入到社区公民教育的建设中来[5]。

同时,还可以培养一批具有科研精神的、表现优异的教师,让他们深入基层,前往国内外各个公民教育的实验区进行参观学习,参与到各类教学实践中,并及时从中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方案进行解决。着力于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具有较高科研水平的社区教育师资队伍,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推动社区公民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四)提供以“需求”为导向的社区教育内容

社区教育应当保持与民众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而不是脱离民众生活而独立存在的。因此,社区教育的具体内容应当突出实用性,所传授的知识和内容应尽可能的帖近民众生活。除了专门的公民教育课程之外,还应当设置一些培养公民参与意识,为公民提供参与实践的课程。在课程的安排上,应当以居民的生活实际为基础,挑选与民众生活最为贴切的问题,展开普及教育,进而有效引导居民通过合理方式维护自身权益,化解居民当中的各种矛盾冲突。

国外社区教育的内容大多以公民的需求为主,在满足公民需求的同时,开展有针对性的个体教育。我国社区居民的构成多元化,对于社区教育的需要也不同。因此,在开展社区教育时,应当先对社区的居民进行调查,根据其不同的需求,因材施教。社区教育是普及性的教育,而不是精英教育,不能只照顾其中一部分人员的需求,而应当尽可能地兼顾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提供的课程应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让公民们能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进行学习。此外,教师应不断补充心理学知识,遵循成人的学习规律,提高教学的可理解度,满足居民的多元文化需求[6]。

三、推进社区公民教育的反思

对公民进行社区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于改变现有的社区环境,引导公民反思身边存在的问题,承担相应的社会职责。社区教育是一项具有系统性复杂性的社会工程,同时也具有较强的连续性,这也是一种新的教育方式。政府应当创建相应的社区教育机构,对社区教育的资源进行整合,开拓新思路,对教育的模式不断进行创新,从而有效地提升公民素质与公民品质,引导社区居民积极主动地参与社区建设与社会治理,创建新型的和谐文明的社区,使社区逐步完成转型。

党的十八大报告倡导“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这对广大社区居民的公民素养与品质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公民意识的激发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均可以通过社区公民教育得以逐步实现、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社区自治和社会治理,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稳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也是历史发展赋予社区公民教育不可推卸的现实使命。

(作者单位:沈阳大学)

参考文献:

[1]朱涛.公民教育:依托社区教育科学发展[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11).

[2]杨优先.社区公民教育论析[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5(17).

[3]郑航.学校德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王成龙.论社区教育中的公民教育取向及其实现[J].继续教育,2012(9)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N].中国教育报,2001.

[6]霍海燕.论城市社区的公民教育[J]政治与社会理论导刊,2007(9)

猜你喜欢
公民教育社区教育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从专业宪法教育走向公民通识教育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台北市社区大学的办学特色与启示
论高等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互动合作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