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生文 靳静 孔庆利
在邢台技师学院,老谢可谓“第一焊”:最早参与学校焊接专业建设,焊接水平最高。
一个“绝活”可以看出他的水平高低。同事张亚东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学校的一个实训车间有24台焊接设备,老谢每隔一段时间会到不同的车间转转看看。有一次,老谢和张亚东边走边聊:“你能够根据声音判断车间里24台焊机设备有多少台设备开着吗?”
“我不看不数肯定猜不出来!” 张亚东回答。
这时,只见老谢闭上眼睛站在原地仔细地听了一会。“估计有十二三台设备开着。”老谢说。
张亚东沿着车间数了一圈,果真有13台焊机开着。
老谢还有“一绝”:盲焊。“就是他焊接的时候,只要找到起点后就不用再看了,顺着这条缝就能把焊接完成。”
滴水穿石。老谢的“绝活”是他20多年来对焊接技术的酷爱练就的。
电焊工作又脏又累,气体对身体还有伤害,有不少机会,老谢可以脱离这个苦差事,但他都放弃了。一次机会是校领导想让他去保卫科,被他谢绝了;还有一次机会是校领导想让他去校办工厂,也被他谢绝了。
一次跟大姐聊天时,他告诉了自己放弃机会的原因:“离开教学一线我是可以照顾家了,但只是方便了自己。我愿意教学生,愿意把我的技术教给他们。每带出一个学生,就帮助了一个家庭。大姐,你看校领导对我不错,家长把孩子交给我,我得对他们负责任。我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孩子们会尊重我;到了实训中心,我就是师傅,他们就是我的小徒弟。”他对师傅这个身份倍感自豪。之所以愿意多费点劲,传给他们技术,是想让他们学成后,干其他人干不了的活,他的学生、他的徒弟能干;别人能干的活,希望他的学生比别人干得更好。用他的话说就是:“他们跟我学的东西都很有实用性,我要让他们变成尖子兵;再往前走,我要让他们变成不可替代性。只有这样,将来我的学生在社会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他们才算是捧上了‘金饭碗”。
仝建,老谢带的技能竞赛班的学生,对老谢卖力让他们在技能竞赛的舞台上取得好成绩可谓是最清楚的。“记得有一次,近一个月的时间,我们每天进行高达16个小时的训练,谢老师每天都陪着我们进行训练,包括体能上的训练。那时候,我们都吃不消了,他这么大岁数的人了,不仅天天陪着我们训练,还带头训练,让我们特别感动。”
强将手下无弱兵。这些年来,老谢带领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焊接专业的竞赛,先后获得全国冶金协会焊接比赛二等奖、河北省技能竞赛焊接专业的一、二、三等奖,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项目选拔赛,进入全国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