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军
摘 要: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解决台湾问题的艰辛探索中逐步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涉台思想。恪守“一个中国”的原则性、处理武力与和平关系的灵活性、区别国际国内因素的策略性是毛泽东涉台思想的显著特点,也是毛泽东取得对台工作进展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毛泽东;涉台思想;原则性;灵活性;策略性
中图分类号:A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3-0023-02
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完成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反对外来干涉、寻求海峡两岸完全统一的斗争中艰辛探索,逐步形成了内容具体、内涵丰富的涉台思想,包括中国必须统一思想、反对外国干涉中国内政思想、第三次国共合作思想等重要内容。通过对毛泽东涉台思想内涵的回顾,不难发现毛泽东涉台思想的显著特点。
一、恪守“一个中国”的原则性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坚贞不渝的奋斗目标。在反对国内外敌对势力分裂祖国的斗争中,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首创并恪守了“一个中国”原则,奠定了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的实践基础和理论前提。
毛泽东心中的中国是一个民主、和平、独立、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必须负责将人民解放进行到底,解放中国全部领土,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1]首先,新中国成立当日,毛泽东开诚布公地向世界宣布: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国”已经被人民推翻,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其次,在与各国建交问题上,毛泽东提出了建交需谈判方案,凡是欲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必须与台湾国民党当局断交,并对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益持明确的支持态度。“承认我们就不能承认台湾。我们不怕他们不承认”[2]。另外,帝国主义插手台湾事务,是台湾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的重要原因之一。毛泽东旗帜鲜明地反对外来势力的插手台湾问题。1954年12月,美国与国民党当局签订“共同防御协议”,粗暴干涉中国的内政。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旗帜鲜明地以“一个中国”立场反击美国侵略中国的蛮横行径。1958年8月,金门炮战打响,毛泽东先后撰写了3份《告台湾同胞书》,强调“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没有两个中国”[3]。这些主张构成了“一个中国”原则的最初涵义,有力地维护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最后,在国际组织问题上,毛泽东坚持“有蒋无我”原则,宁愿暂不加入国际组织,也不接受“双重加入”安排。他指出,“如果这些组织内有国民党代表在,我们就不参加;如果参加了,那就是承认‘两个中国”[4]。只要在联合国里出现“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台湾地位未定”或其他类似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就坚决不同联合国发生任何关系。
可知,恪守“一个中国”的原则性是毛泽东涉台思想最主要的特点,贯穿于毛泽东涉台思想的始终,也是毛泽东留给后代的伟大贡献和重要财富。历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继承、丰富、发展了“一个中国”原则的内涵,成为我国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时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和基本前提,也是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石。
二、处理武力解放与和平解放关系的灵活性
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毛泽东从战略大局出发,高瞻远瞩,不唯书,只唯实,务实灵活地处理了武力解放与和平解放台湾的辩证关系。
首先,提出武力解放台湾方针。毛泽东借鉴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能战方能言和”的著名论断。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后,为了防止国民党将最后的立足点放到台湾岛,毛泽东提出了“解放台湾”的口号。1949年3月,中共中央以新华社时评的名义号召“中国人民(包括台湾人民)将绝对不能容忍国民党反动派把台湾作为最后挣扎的根据地。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任务就是解放全中国,直到解放台湾、海南岛和属于中国的最后一寸土地为止”[5]。1950年6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将当前的主要任务确定为“解放台湾、西藏,跟帝国主义斗争到底”。毛泽东还强调武力解放必须与政治斗争、外交斗争等和平方式相结合,这一方针是符合当时革命斗争需要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做好了武力攻台的各项军事准备。
其次,从武力解放逐步过渡到和平解放台湾。朝鲜战争的爆发,使得武力解放台湾的计划被迫搁浅。解放台湾的任务面临着长期性和艰巨性的考验。毛泽东及时调整了解放台湾的战略部署,开始思考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可能性,并制订了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政策。1955年4月,毛泽东指示并授权即将出国参加万隆会议的周恩来,“相机提出在美国撤退台湾和台湾海峡的武装力量的前提下,和平解放台湾问题”[6]。随后,毛泽东和中央其他领导人就和平解放台湾问题发表了一系列讲话,阐明中国党和政府、中国人民及人民解放军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1956年8月,毛泽东发表谈话指出:“我们希望一切有爱国心的台湾军政人员,同意用和平谈判的方式,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7]9月,中共八大政治报告再次指出:“我们愿意用和平谈判的方式,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而避免使用武力。如果不得已而使用武力,那是在和平谈判丧失了可能性,或者是在和平谈判失败以后。”[8]
和平解放台湾方针提出后,毛泽东并未放弃武力解放的可能性,而是从武力、和平双轨并用的战略大局出发来思考台湾问题的解决途径。在台海冷战对峙时期,毛泽东指出要加强战备训练,保持足够的军事力量,随时警惕美蒋联合对大陆沿海地区的侵扰;当美蒋窜联活动猖獗,威胁新中国安全时,毛泽东强调必须以武力的方式予以坚决还击,不给美蒋以可趁之机。在毛泽东的缜密谋划下,党和政府取得了对台斗争的重大胜利,通过一系列规模不等的军事行动巧妙地宣扬了党的和平统一主张,维护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立场,奠定了和平统一的基础。
三、区别台湾问题国际国内因素的策略性
毛泽东不但洞悉历史发展潮流,善于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而且精于谋略运筹,讲究斗争的策略性。他主张严格区别台湾问题的国际因素和国内因素,各个击破美蒋联合,有主次、分步骤地解决台湾问题。
关于台湾问题的本质,毛泽东一针见血地指出,“台湾问题很复杂,又有国内问题,又有国际问题”[9]。就美国而言,台湾问题是一个国际问题,国际问题只能通过谈判的方式,用外交手段和平解决;就国民党蒋介石而言,台湾问题是一个国内问题,武力与和平都是解决方式,后期主要以和平统一为主,具体方法是实现国共第三次合作。为促成国共合作,毛泽东表现了十足的诚意,释放了很大的善意,先后提出“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和为贵”等主张,明确指出台湾只要同美国杜绝关系,归回祖国,其他一切都好办。台湾现在可以实行三民主义,可以同大陆通商,但是不要派特务来破坏,我们也不派红色特务去破坏他们。1963年,周恩来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
毛泽东严格区分台湾问题的国内外因素,坚决反对将台湾问题上的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混淆起来。对于美国利用台湾问题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他指出“完成祖国统一,这是我们六亿五千万人民的神圣任务。这是中国内政,外人无权过问,联合国也无权过问”[10]。在战术上,毛泽东一面严厉控诉美国武装侵略中国领土台湾的罪行,严正驳斥“台湾地位未定”的谬论,不断规劝美国在台湾问题上采取明智态度;另一方面,避免与美国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以有理有利有节的外交斗争方式,敦促美国政府与中国政府谈判,由此促成历时长达15年之久的、以台湾问题为核心的中美大使级会谈。1958年8月,美国在金门炮战中玩弄“划峡而治”“两个中国”的阴谋。毛泽东抓住时机,利用美蒋矛盾,适时地采取“打打停停、停停打打”的方式,而且只打蒋舰,不打美舰,如果美舰开火,规定没有命令不准还击。始终将炮战控制在内战范围内,避免将国内问题升级为国际冲突,使中美两国形成无战可打、无火可停的尴尬局面。毛泽东指出,“我们打金、马是为了帮助蒋介石,因为美国想把金、马让给我们,自己占据台湾。我们放弃金、马,都给蒋介石。蒋介石一困难,我们就打金、马,美国就可以让蒋介石继续做总统”[11]。基于对国民党的一定程度上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理性认识,毛泽东明确提出利用蒋氏父子管理台湾,“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都没有关系”[12],因为“我们反对两个中国,蒋介石也反对两个中国,我们有一致之处,有共同点”[13]。1960年5月,毛泽东与其他政治局常委一致认为:“台湾宁可放在蒋氏父子手里,也不能落到美国人手中。”[14]对于蒋介石我们可以等待,解放台湾的任务不一定要在我们这一代完成,可以留交下一代去做。逐步地创造条件,一旦时机成熟就好了。
历史表明,在对台斗争中严格区分台湾问题国际国内因素的策略性是十分正确的,不但挫败了美国分裂中国的图谋,维护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也为中美关系的改善留下了回旋的余地,不失改善中美关系的良机。更重要的是,可以调动海峡两岸的一切积极的因素,对后来海峡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2.
〔2〕〔4〕〔10〕〔11〕〔12〕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外交文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286,286,359,379,381.
〔3〕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28.
〔5〕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八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493.
〔6〕杨亲华,王明鉴.毛泽东与对台工作[N].人民日报,1994-02-27(5).
〔7〕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六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142.
〔8〕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九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95.
〔9〕〔13〕毛泽东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89,90.
〔14〕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国台湾问题[M].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1998.65.
(责任编辑 赛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