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语文教学中的“多读”和“多问”

2016-05-30 10:29潘春阳
小说月刊·下半月 2016年5期
关键词:落花生草船借箭诸葛亮

潘春阳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多读;三人行,必有我师——多问;这是出现在小学九年义务教育第十册的第六单元中有关学习方面的谚语。是前人在长期的学习和工作中积累出来的经验,也可以说是学习方法上的至理名言。那么,我们如何把它们贯彻于我们的教学中呢?以下是我结合当前的形势和教学过程一些浅薄的见解。

一、多读

新教学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时,我们如果能采取多种方式将读贯穿于课堂的始终,那么,我们的学生在语言积累、感悟和理解方面必定有所提高。这就是“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内在涵义,但我想读书百遍不等于一百遍地读,读而不思则罔,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有所指导,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去读。如听了教育专家孙双金老师的《落花生》,他是这样教学生朗读的:第一步,让学生理解对比的写法,知道是把落花生与苹果等对比起来写的。第二步,让学生找出对比的方面,学生找到了“埋”与“挂”,“枝上”与“地下”,“高高”与“矮矮”,“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与“必须挖起来才知道”等四组对比词语,感受落花生与苹果的鲜明区别。第三步,学生自读自悟,体会落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无闻、朴实无华的品格。第四步,师生相互品读,先由学生朗读师生评议,然后教师范读学生品赏,体会出师生读得好在哪儿,哪儿需要改进,从读的情感和技巧两方面品析,在品析中感悟,在品赏中提高。做到读思结合,读导结合,教给学生方法。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词,在读中体验情感,在读中掌握技巧。是“多读”的好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二、多问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是这样建议我们教学的: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就是说,在老师发挥了主导作用的情况下,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老师不能只满足于自己教得怎么样,比这还重要的事情是把学习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培养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的习惯。要做到这样,老师必须多给学生创造质疑问难的机会。对于同一事物,要求学生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去观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提出问题。在教学《草船借箭》第三、四段时,我是这样做的:

(一)营造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激情。我先指板书(略)提问学生:“发生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原因是——?从这件事,你认识了周瑜、诸葛亮两人,感到他们是怎样的人呢?”让学生结合实际认识,畅所欲言。学生自然地进入课堂,接着,我再问:“那么,诸葛亮究竟有没有吹牛呢,三天后,他果真能借到箭吗?还是让我们一起学习下一段了解真相吧。”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了新课,在肯定亮借到箭后,我又问学生:“那他是怎么借到箭的呢?也就是说他是怎么做的呢?”让学生更深入地钻研课文内容找出答案。我再用简短的话小结,并和学生一起朗读,培养学生感情朗读的同时也融洽了师生关系,整个课堂气氛浓厚,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高,自然,大胆质疑、自主学习的气氛就出来了。

(二)放手让学生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十个问题更有价值”提问是启智的核心,提问是创造的开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仍处在被动地位,只有学生主动发问,才真正走向学习的主体。在了解课文内容后,我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课文,找出问题,然后大胆质疑。我总是鼓励学生:“爱提问是爱学习、爱动脑的最直接表现,“三人行,必有我师”嘛。”无论哪位学生提出问题,我都予以鼓励,特别是一些成绩不大理想的同学,只要他们提出了问题,我都会先表扬他们:“好,你今天学习真认真。”这样学生自然无所顾忌地质疑。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让学生提出的问题更有价值,我首先做到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然后让学生先互相讨论、互相启发,再把学生的问题分为三类,分别进行处理,如《草船借箭》第三、四部分的学习,学生提出的问题我是这样分类:一类,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四更时分,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这样的时间、天气出发?为什么要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这类问题学生基本能解决,我就不讲;二类,诸葛亮为什么要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为什么要一字儿摆开?诸葛亮为什么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部分生能理解,我就精讲;三类,诸葛亮怎么知道“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果然”一词说明什么?周瑜为什么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这类问题学生较难理解,我就较详细地给学生作解释,引导学生结合学习资料联系上下文,深入地思考,并加以指导。这样既提高了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找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又激发了优生钻研问題的热情,真是一举两得。

(三)让学生尝试结合实际谈体会。学完《草船借箭》这课后,我让学生说说学完了这课,懂得了什么?并启发学生结合课文中周瑜和诸葛亮的为人来说说,学习好的方面,达到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的目的,使课堂知识得到迁移和发展。整堂课,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培养了学生主动性和创造能力。

不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作为教师,我们必须结合自身实际学生实际、教学环境实际等因素,选择最适宜自己的教法,才能把学生教好,才能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才能达到“无招胜有招”的最高境界。

猜你喜欢
落花生草船借箭诸葛亮
诸葛亮没看过的书
各极其妙的《落花生》
——许地山、老舍同题散文《落花生》比较赏析
缩写《草船借箭》
秋天,落花生
草船借箭
缩写《草船借箭》
落花生
诸葛亮坦然报家产
诸葛亮“七擒孟获”说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