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孤品卓筒井

2016-05-30 20:09陈晖
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盐工井盐凿井

陈晖

“盖自庆历以来,

始因土人凿地植竹为之卓筒井。”

——【宋】文同《丹渊集》

“这里是卓筒井工艺从宋朝发明至今还能生产的盐灶——大顺灶。”遂宁市大英县文物管理所所长蒋铭介绍说:“山坡上还保留着宋朝遗留下来的三口卓筒井。”

卓筒井是十一世纪中叶北宋庆历(公元1041—1048)年间的一项伟大发明,是人类发明最早的小口径钻井技术,比西方早七八百年。“以凿地植竹为特点的卓筒井仅在遂宁市大英县卓筒井镇得以保留和沿袭下来,成为人类研究宋代卓筒井钻井技术唯一的实物资料。因此卓筒井堪称人类文明史上的孤品,具有历史性、科学性、艺术性和唯一性。”蒋铭说。

“卓筒井发明以后,盐业成为宋朝的支柱产业。它的推广和应用,不仅为井盐生产的蓬勃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而且启发和引导了世界石油钻井技术,为世界近代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不愧为‘世界石油钻井之父,堪称‘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遂宁市文物局局长何瀛中分析说,英国科学史专家李约瑟组织编写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国内出版的《中国井盐科技史》、《中国古代井盐工具研究》以及《中国钻探技术史》等典籍皆对卓筒井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作出了详尽的记载和高度评价。

北宋文豪苏东坡撰写的《蜀盐说》精确描述了卓筒井的开掘和采盐过程:“自庆历、皇祐以来,蜀始创筒井。用圜刃凿,如碗大,深者数十丈,以巨竹去节,牝牡相衔为井,以隔横入淡水,则咸泉自上,又以竹之差小者,出入井中为桶。无底而窍其上,悬熟皮数寸,出入水中,气自呼吸而启闭之。一筒致水数斗。凡筒井皆用机械,利之所在,人无不知。”苏轼描述的筒井与大英卓筒井完全相同。

目前大英现存的九灶245眼井其凿井、汲卤等工艺流程依然是宋代卓筒井的基本方法。5月11日上午,在卓筒井镇关昌村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英井盐深钻汲制技艺传承基地,省级传承人廖吉荣与盐工肖中元、代斗元一起,为游客展示了卓筒井生产工艺流程。

根据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所记,卓筒井的钻凿方法是采用机械凿井的方法——冲击式顿钻凿井法,利用杠杆的原理带动锉头顿击井底而成。千万别小看这种简单的顿击法,眼前的这口井就是用顿击法开凿的,深约300米。廖吉荣说最深的井有上千米。

成功打出井眼后,便可用竹筒将卤水从井里汲出了。因盐井太深,又发明了盐车(又名羊角车、花车),上面用竹缆与竹筒相连,才能下到深处汲出卤水。经过三位盐工师傅的操作,虽然井口只有15厘米宽的井口,清亮的盐卤还是通过楠竹套管从200米深处的地下汲取出来,水面还泛着白泡沫。在廖吉荣的鼓励下,记者用手指蘸了尝一尝,微咸,口味纯正。“现在虽然村里不再把提卤制卤作为主要收入来源,但日常生活中还保留着使用盐卤的习惯。”廖吉荣说,比如家里还使用盐卤做泡菜,爱美的女性会用盐卤洗脸、泡脚等。

盐井经过岁月的流逝和地层变迁,有时洞壁也要垮塌,这叫“垮匡”。岩石填塞了出产的卤眼就无法汲卤。如果故障大、难度大,要修好一口井需时一月或数月才能完成。“在大顺灶,正在使用的修井工具都有130多种。”廖吉荣一边操作一边介绍说,“由于地下情况复杂,提卤靠的是手感,打捞则靠的是盐工的脚感,所以干我们这行的口头禅都是活人干的阴间的活路。”廖吉荣的话引得众人都大笑起来。

汲舀出来的卤水浓度一般只有12度,廖吉荣说海水的浓度是七八度。经过晒卤、滤卤、煎盐几道工序之后才能出盐。

沿石阶而上,再次环顾传承基地,来时看到的茅草棚不再显得简陋。“曾经有一位以色列专家参观完之后问我,中国最高的礼仪是什么?当我回答是跪拜礼之后,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当即跪在卓筒井面前哭了。”蒋铭说遗憾的是当时突然接到通知赶来讲解,匆忙之下没有带相机拍照,错过了这一珍贵的瞬间。

卓筒井作为古代文明的一种印证,其折射出祖先的勤劳和智慧穿越了时空阻隔,震撼着观者的心灵。它是人类文化基因最深处的记忆,彰显着独特的文化观念,担当了精神归宿的文化依托。

刚从北京出差回来的蒋铭透露了一个好消息:“目前传承基地正在申报大遗址博物馆建设,通过申报后,可以一边建设博物馆一边申报世界非遗项目。”他还说,目前国家传统村落主管部门这两天也要来调研,已经成为省级传统村落的关昌村有望升级为国家级传统村落。

猜你喜欢
盐工井盐凿井
教学设计中的“凿井”和“挖河”
“盐工党建联盟” 构建工会党建工作新模式
为托孤一诺 她半生坚守——福建山腰盐场老盐工连于妹
为了盐工们“天长地久”——《盐神的女儿》观后
深立井施工凿井绞车集控系统改进与应用
漳县盐井历史概述
挖耳井
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
浅谈提高凿井井架安装速度技术措施
深处之味 寻访中国古盐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