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通脑方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D-二聚体的影响

2016-05-30 10:56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15期
关键词:c反应蛋白脑卒中二聚体

杨 丽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辽宁 沈阳 110101)



益气通脑方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D-二聚体的影响

杨丽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辽宁 沈阳 110101)

[摘要]目的观察自拟益气通脑方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西医内科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益气通脑方治疗。2组疗程均为12周,比较2组下肢运动功能及血清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D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较同期对照组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增高(P均<0.05), 血清Hcy、hs-CRP、D-D水平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均<0.05)。结论自拟益气通脑方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可能与其改善血液流变学、抗炎等多重作用机制有关。

[关键词]益气通脑方;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血清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D-二聚体

脑卒中在我国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居高不下,其具有高致残率的特点,经过住院期间急性期治疗后,患者仍遗留有运动功能及其他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尽管现代医学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采用Bobath技术、电刺激等综合康复训练方法治疗取得了较大进步,但远期疗效欠佳[1]。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取得了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均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急性脑卒中”的临床诊断标准[2],且经影像学检查确诊;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气虚血瘀证”的临床诊断标准[3],主要症候包括偏瘫,或兼有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偏身麻木、气短乏力、纳差、面色白、汗出恶寒或不恶寒、舌质淡胖或有瘀点瘀斑、苔薄或腻可伴有齿痕、脉沉细无力等;年龄30~80岁;病程≤3个月;首次发生脑卒中;各项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无进展;神志清晰,可配合康复治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病程较长,超过3个月者;合并严重心肝肾肺等脏器功能不全者;既往存在精神障碍、神经功能缺损等病史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恶性肿瘤患者;脑外伤、寄生虫病等其他因素引起脑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障碍者;下肢肌肉或关节功能障碍因其他因素造成者;对本研究治疗药物过敏或不能配合治疗者。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龄33~78(61.5±7.2)岁;病程13~78(46.2±5.7)d;急性脑梗死33例,脑出血7例;伴随右侧偏瘫19例,左侧偏瘫21例。对照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37~76(62.3±8.3)岁;病程18~81(45.8±6.3)d;急性脑梗死32例,脑出血8例;伴随右侧偏瘫22例,左侧偏瘫18例。2组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参照《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4]中治疗方案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包括抗凝、抗血小板、神经营养剂、维持正常血压和血糖、调节血脂代谢等,注意戒烟限酒、适当运动,并给予低盐低脂饮食,注重营养均衡。此外,给予常规康复训练项目包括患肢被动运动、肢体按摩、四肢功能训练、生活能力训练、关节运动、平衡能力训练、步行训练等。

1.2.2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益气通脑方治疗,基础方:炙黄芪50 g、党参30 g、炒白术15 g、地龙12 g、当归15 g、赤芍12 g、川芎10 g、桃仁10 g、苏木10 g、茯苓6 g、生山楂15 g、三七粉3 g(冲服)。加减法:伴有语言不利者加石菖蒲、远志;伴有口眼歪斜者加全虫、僵蚕;伴有肢体麻木者加鸡血藤、红花;大便闭结者加酒大黄;小便失禁者加覆盆子、桑螵蛸、金樱子;上肢偏瘫重者加桑枝、桂枝、姜黄;下肢偏瘫重者加牛膝、杜仲、木瓜;时日较久、瘀血较重者加水蛭、土元。上述药物水煎200 mL分早晚2次服用,每天1剂。2组疗程均为12周。

1.3观察指标

1.3.1下肢运动功能采用躯体能力评估(Measurement of physical performance,Fugl-Meyer)[5]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下肢运动功能情况进行评价,采用累积计分法,包括5个方面共50项,每项0~2分,总计226分,其中运动100分,平衡14分,感觉24分,关节活动44分,疼痛44分,下肢功能评分共计34分,得分越高表明下肢运动功能越好。

1.3.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日常生活活动指数(Barthel,BI)[6]对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状况进行评价,主要包括进食、洗澡、穿衣、大小便等10项自理能力内容,按照自理程度分别记为0,5,10,15分,得分越高表明自理能力越强。

1.3.3实验室指标采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2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D-二聚体(D-D)水平。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5.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4周时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8周、12周时治疗组较同期对照组明显增高(P均<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下肢运动

2.22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2组治疗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4,8,12周时治疗组均较同期对照组明显增高增高(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s,分)

2.32组治疗前后 Hcy、hs-CRP、D-D水平比较2组治疗前 Hcy、hs-CRP、D-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12周后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同期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明显(P均<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Hcy、hs-CRP、D-D水平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血浆半胱氨酸是动脉和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其发生率占血栓形成的10%[7]。近年来研究证实,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增高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促进血栓形成,引起脑梗死,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中风独立的危险因素,其促发血栓形成的机制可能与内皮毒性作用、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激活血小板及诱发脂肪、糖、蛋白代谢紊乱等有关[8]。在对各种机型反映蛋白和血管炎症的血浆标记物研究中,CRP被认为是急性心血管事件最强的炎性标记物[9]。有研究表明,CRP具有直接促炎症效应,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可刺激炎性递质的释放和表达[10]。血液的凝溶状态与脑血管病有密切关系,D-D为交联纤维蛋白的稳定而特异性降解产物,其水平升高反映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11]。

中医学理论认为,脑卒中属于本虚标实证,本虚为肝肾不足、气血两亏;标实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气血瘀阻。急性脑卒中以标实为主,现代临床多以西医治疗为主,通常给予抗凝、溶栓、手术等治疗以解除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而脑卒中后进入到慢性期、恢复期,则以本虚为主,表现为半身不遂、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语言不利、口眼歪斜等,同时仍遗留有痰湿瘀浊,此时单纯给予西医治疗疗效欠佳,可联合中医治疗以提高后期疗效。本研究采用的自拟益气通脑方以益气通络为基本遣方原则,方中炙黄芪、党参、炒白术益气健脾,当归养血活血,赤芍、川芎、桃仁、地龙、苏木通络祛瘀,生山楂、茯苓利湿活血,三七粉冲服加强止血活血之功。全方共奏益气通络、活血祛瘀之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12-15],黄芪具有调节免疫功能、促进造血功能、改善物质代谢、调节血压、保护心肌、抗氧化损伤、抗应激、抗脑缺血等多重效果;党参可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血液流变学、保护脑神经细胞、减轻缺血引起的脑组织灌注损伤、保护脑神经细胞等作用;白术主要可调整胃肠道运动,且具有抗应激、增强造血功能、抗氧化等作用;当归内酯可显著缩小大鼠脑中动脉缺血(MCAO)导致的梗死面积和体积,改善梗死后大鼠的神经症状,减少MCAO大鼠的脑水肿程度,降低缺血脑组织中炎性递质水平及NO水平,对局部脑缺血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赤芍对血液循环系统具有明显调节作用,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发挥抗凝和抗血栓作用;川芎具有外周血管扩张作用,对微循环障碍有明显改善效果;桃仁可抑制血液凝固和溶血,对局部缺血性组织微循环有一定改善作用,且还具有抗炎、抗过敏效果;地龙主要具有镇静、抗惊厥及抗血栓作用;苏木可拮抗肾上腺素所致的肠系膜微循环障碍,显著改善微动脉血流,促进微循环恢复,可显著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山楂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增强免疫等多重作用;茯苓对机体免疫力及血液系统有调节效果;三七粉具有止血、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促进骨髓造血、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等多重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12周后下肢运动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提示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益气通脑方后可有效改善下肢肌张力情况,减轻肌肉痉挛,对提高下肢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有明显作用,对改善下肢运动功能状态十分有效。同时对2组治疗后Hcy、hs-CRP、D-D水平进行比较后发现,治疗组Hcy、hs-CRP、D-D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自拟益气通脑方可有效调节机体凝血/纤溶机制,可有效改善血流变学指标,对抑制血栓形成、减轻炎症反应等有明显作用。对2组治疗前后生活能力评分进行比较后发现,加用中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整体生活能力水平,这与其对下肢运动功能及机体功能状态的改善有关。

综上所述,脑卒中为我国中老年人群常见疾病,急性期后遗留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改善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及生活能力水平有重要作用,可有效减轻神经元继发性损伤、促进脑神经恢复,这可能与其对机体血液流变学、抗炎、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多重作用机制有关。

[参考文献]

[1]郝春艳,张平,张少华. PNF对早期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影响[J]. 中国伤残医学,2015,23(10):143-145

[2]中华神经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1辑)[S]. 1993:28-31

[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年完全版)[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4):301-318

[5]燕铁斌. 现代康复治疗技术[M].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41-343

[6]周霞. 中西医结合中风病康复评定与治疗[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1150-1153

[7]孟凡艳.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C-反应蛋白检测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价值评价[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1):158-160

[8]张文俊,邓贤坤,郑金凤.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不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患者hs-CRP和Hcy水平分析[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0):1105-1107

[9]李静,柳雨希,钱文军. 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其与脑出血预后相关性的研究[J]. 中国基层医药,2015,15(12):1906-1908

[10] 蒋健,伍苏方,杨平生. 脑出血患者CRP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9):2072-2073

[11] 陈方方,胡霞. 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18和血浆LpA、D-D水平分析[J].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5,22(4):282-283

[12] 朱斌,葛成慧,董秀芳,等. 醒脑通脉化瘀方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 hs-CRP、IL-1β、TNF-α的影响[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7):54-55

[13] 刘天新. 中药五苓散的药理作用与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妙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5):40-43

[14] 李坤买. 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及后遗症48例[J]. 中医临床研究,2015,7(14):100-103

[15] 刘逆. 活血化瘀中药复方治疗重症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3):28-30

Effect of YiQi Tongnaofang on lower extremity motor function and serum homocysteine,C reactive protein and D-dimer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YANG Li

(The Second TCM Hospital of Shenyang, Shenyang 110101, Liaoning,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It is to observe the influence of YiQi Tongnaofang on lower extremity motor function and the levels of serum homocysteine, C-reactive protein (CRP), D-dimer in patients of stroke. Methods 80 cases of cerebral apoplexy patients with motor dysfunction of lower limb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0 cases in each.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rehabilitation therapy. On this basis, the treatment group added with the treatment of YiQi Tongnaofang. The treatment course of 2 groups was 12 weeks. The change of lower extremity motor function and the serum levels of Hcy, hs-CRP, D-dimer were compared in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lower limb motor function and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treatment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all P<0.05), the improvement of serum HCY, hs-CRP and D-dimer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ll P<0.05). Conclusion YiQi Tongnaofang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lower extremity motor function and ability of daily living after cerebral stroke, and it may be related to improving the blood rheology, anti-inflammatory and other multiple mechanisms of action.

Key words:YiQi Tongnaofang; stroke; lower extremity motor function; serum homocysteine; C reactive protein; D-dimer

[收稿日期]2015-11-18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849(2016)15-1632-03

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6.15.011

[作者简介]杨丽,女,主治医师,从事神经内科工作。

猜你喜欢
c反应蛋白脑卒中二聚体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与药理解析
CRP与白蛋白比值对急性重症肾盂肾炎预测价值的探讨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PCT、CRP及WBC在小儿发热疾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