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餐饮正进入一个“供大于求、竞争同质化”的阶段。
2015年四季度后,全国餐饮业都觉得日子不好过,营业额大幅度下滑,全国市场突然遇冷,就连做了20年的老餐饮人都感觉“遇到了挑战”。
餐厅供大于求
所有餐饮受其害
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一年的餐厅开店数,几乎都在数万家,很明显供大于求了,餐厅开始过剩,开饭店的快比吃饭店的要多了。
与此同时,我们看到由于线下零售生意受电商冲击,很多人开始转向餐饮业。还有一些外行仅仅凭借自己是个吃货、看别人做得很好等无厘头的理由,一心想开个餐厅盲目冲进这个领域。
我们当然知道当供大于求时,所有人都会受到冲击,因为一家新店开业怎么都要做些促销活动,怎么都要吸引一些好奇尝新的客人,当突然间涌进那么多新店,总体的客流量势必要下滑。
于是大家开始比拼营销(其实绝大多数是促销),价格战导致最终利润下滑,生意变成鸡肋。
同质化竞争严重
透过现象看本质是关键
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凡事要找到背后的核心,才能解决根本问题,而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当一个市场供大于求时,其实表明大家都在进行同质化竞争,而大家都在做促销,搞价格战时,表明我们都在同一个维度上竞争。
同质化,同一维度的竞争最后只有一个结果:两败俱伤,没有赢家!
面对这个糟糕的外部市场环境,我们需要找到差异化竞争,也就是另一个维度的竞争。
那么有没有生意不下滑的店呢?有没有逆势增长的店呢?
笔者奕宏在北京发现一家不仅“活得很好”、而且一看就会“活得长远”的一餐饮品牌,细细分析,他们的生存法则就是:做减法!
杨记兴臭鳜鱼
激烈竞争中做好减法的成功案例
北京有家徽菜馆叫“杨记兴臭鳜鱼”,是今年春节一位好友约笔者全家聚餐的餐厅。
走到店门口,就看到整个外部装修很有徽派建筑的特色,青砖灰瓦马头墙,内部的店堂风格也是一脉相承,墙上还画着关于杨记兴臭鳜鱼品牌由来的故事。
一看就知道这个店的老板非常用心,落座下来,再一看桌椅都是定制的,椅子靠背上还刻有杨记兴品牌字样。
结果菜单上来,打开一看,就知道遇见高手了!菜单大致只有三四十道菜(后来详细问了老板是38道)。
翻开菜谱:第一页是“在杨记兴,我们为你准备了好油,好食材,地道臭鳜鱼。”第二页“镇店之宝招牌臭鳜鱼。第三页“石锅臭鳜鱼,紧接着是12道招牌必点。”
顺着翻了一下菜单,真是感觉每一道都是精品,每一道都想点,几乎每道招牌菜都有专属的介绍或者品牌故事。
事实上,每一道菜都让大家非常满意,那天一桌点了两条臭鳜鱼,东家在席间对这家餐厅赞不绝口,大力推荐,而被邀的客人也是频频称赞,感谢做东的朋友。
这个场面应该是做东的人最愿意看到的,就是他请客的饭店受到大家一致好评,觉得倍有面子,而客人也真心感谢朋友给介绍了这么好的餐厅。
谁都知道大家一定会再来这家餐厅,也会把这家餐厅推荐给朋友。
细分、聚焦、专注
从杨记兴总结开好餐厅的生意经
经常跟朋友分享说,餐饮几乎是线下生意最好做口碑的生意,因为没有人单独去吃饭(快餐除外)。
餐厅既然是一个社交场所,那么老板就要考虑到两个最简单的指标:回头率。你的客人把碗放下来那一刻会不会决定再来?转介绍率。你的客人在一次消费体验过后,会不会在心里盘算下次约谁来。
回头率的决定因素是菜品、环境、服务给消费者带来的整体体验满意度。
转介绍率的决定因素是你的品牌有没有差异化(餐厅特色),有没有社交价值(餐厅核心卖点,可炫耀资本),以及是否符合社交场景。
在满意度上,我们很多餐饮人都有极大的误区,就是总是觉得自己店里菜口味好!
王婆卖瓜,自己的孩子自己夸。这个世界没有一个餐饮老板会觉得自己家的菜做得差,然而事实是由于中国南北差异大,是真正的众口难调,所以口味好,这是一个没法衡量的指标。
杨记兴臭鳜鱼是怎么做到让桌上人人都满意的呢?
1. 好食材、好调料、好手艺
本质上杨记兴遵循了餐饮核心法则。
好食材:精选安徽本地臭鳜鱼,严格尺寸斤两控制。
好调料:安徽古法菜籽油,获得《舌尖上的中国》的好评。
好手艺:木桶腌制,自然发酵,绝不放任何防腐剂。
这些在菜单上有详细介绍,服务员在不经意间也会提及,做东的人也会把这个当成知识来分享给朋友。
这叫强化消费者认知!而认知永远大于事实!
因此臭鳜鱼原本是一个很众口难调的地方特色菜,在席间居然人人争相下箸。一方面是谁也不愿错过招牌菜,另一方面谁也不会不给东家面子。而当绝大多数人都说好吃时,都在夸东家有品味有眼光时,谁还会说我不喜欢呢?
当然,当一家店只有38道菜,并且把一道菜作为店名,作为镇店之宝时,当他严选食材,精致工艺时,又怎么会不好吃。
于是,臭鳜鱼这个原本并不是人人都懂的菜品,就会被所有人认可。
2. 减法,聚焦,专注
杨记兴臭鳜鱼创始人杨金祥非常朴实,跟大家分享他怎么把菜单上200多道菜砍到38道菜的心路历程,也讲了“徽乡谣”是如何变身“杨记兴臭鳜鱼”的传奇经历。
而自从三年前他找到“差异化经营,做减法,做品类品牌”的那一刻,他觉得全身充满力量,终于在从事10多年餐饮生意之后,找到做餐饮的感觉。
杨金祥谦虚地总结说:自己是误打误撞做了细分品类,做了菜单减法,聚焦单品,才有了今天的成绩。那种摊大饼粗放式经营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未来几年所有那些盲目扩张,缺乏专注与聚焦的企业都将受到市场的惩罚。
做减法,可能是这个时代企业转型的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