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顺德区勒流冲鹤小学(528322)马万康
实施“三二一学习策略”的途径
广东顺德区勒流冲鹤小学(528322)马万康
[摘要]“三二一学习策略”是“‘三自主、二交往、一目标’学习策略”的简称。以生活情景、活动情境、提问质疑等进行引入,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促进学生自主试做,催化学生交往探究,生成交往评价,通过分层激励,促成学生完成练习目标。
[关键词]自主试做探究评价交往
“三二一学习策略”中“三自主、二交往、一目标”分别是:“三自主”的内涵是知识让学生先自学、自读、自写、自试,问题让学生先思考、实验、讨论、总结,对错让学生先发现、讲述、说理、争议;“二交往”的内涵是生生交往(问题辩论情况、问题讨论情况、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学情况),师生交往(教师对重点内容解决的技巧情况,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的引导方式与效果情况);“一目标”的内涵是课内评价学生参与学习情况,评价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评价学生完成重点内容的练习情况,从而实现“学生无家庭作业”之目标。下面以五年数学“组合图形面积”的学习过程为例,探究实施“三二一”学习策略的途径。
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来自于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再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例如,在教学“组合图形面积”之前,先展示智慧老人铺地的客厅平面图(图1-1),从而引入课题。在练习时,出示学生熟悉的“中队旗”的图形,让学生计算它的面积。(如图1-2)
图1-1
图1-2
这样教学,不仅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而且能使学生通过熟悉的生活情景联想到新的知识点,从而激发学生自主试做的信心。
知识的来源有多种方式,对于学生来说,通过自己尝试、体验得到的知识是最长久、最深刻、最难忘的。所以教师要创设能让学生能自主试做的活动。
例如,在出示“组合平面图形”后,不是先教学生怎样去分割图形,不是去提问学生说分割或计算组合平面图形的想法,而是设计让学生自己动手去画一画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悟把组合图形分割或添补成已学过的基本平面图形的技能。(如图2)
图2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经历、体验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是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学中让学生在观察、拼摆、游戏、制作、交流探究中经历结论得出的过程比直接告诉学生结论更重要。动手操作活动是新课程的主要理念之一,学生动手画一画的过程就是学生的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是新形势下教师教育教学的准则。在课堂上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就能促进学生自主交往、自主探究。
例如,在教学“组合图形面积”时,让学生分组交流讨论:(1)把组合图形分割成几个基本平面图形,哪些是最简单的?哪些是能有效计算的?(2)怎样找出间接条件?(如图3-1~图3-4)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能够发现:(1)要充分利用现有图形的已知数量去求基本图形的面积。如,图3-1中:3× 7=21(平方米);图3-2中:4×6=24(平方米);图3-4中:4×7=28(平方米)。(2)要灵活运用已知的数量关系,找间接条件。如,图3-1中“6-3”是间接条件,①部分的面积是(6-3)×4。
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要让学生在交往、讨论、探究的过程中,学会知识,掌握学习技巧,提升学习能力。
让学生在提问创新中生成师生之间的交往讨论,让学生在质疑问题中生成师生之间的评价、生生之间的评议,学生的潜能就会充分得到发挥,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组合图形面积”这节课改变了“教师提问,学生答问”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己探究新知。展示几个场景:(1)甲学生手指着黑板上的组合图,讲解自己的分割方法与计算过程;(2)乙学生向甲学生提出问题:“梯形的上底怎样找?”(如图4-3);(3)甲学生点名要举手的丙学生回答图4-3中,梯形①的上底是“6-3= 3”,梯形②的上底是“7-4=3”;(4)教师出示讨论题:组合图的分割方法与添补方法有什么不同之处?(如图4-4)(5)学生再次进行小组讨论;(6)学生汇报小组交流的意见;(7)教师引导总结:分割成基本图形后,计算面积时要把基本图形面积相加,得组合图形的面积。添补成新的图形后,计算面积时要用新的图形减去多添上的图形,才得到组合图形面积。
(1)(2)(3)(5)(6)场景是学生之间讲解、提问、回答、思考的过程,也就是生生交往、生生评价的过程。(4)(7)场景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与评价的过程,更是启发和引导学生发现知识规律、提升能力的过程。课程标准主张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把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通过相互的评价,不但让学生体验成功获得快乐,还能提升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组合图形面积”这节课重视生生评价、师生评价、生生交往、师生交往,在学习知识过程中,让学生到讲台上尝试分割组合图形并讲解方法之后,还让学生与同学交流方法与问题。显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教、学、做合一”的理论,他认为,教得好,不如学得好,更不如做得好。
教师可采用“分层激励,互帮互学”的方式检查学生做练习题的情况:先把全班学生分成8个小组,每个小组中每次最先完成练习题的学生把练习题交给老师批改,并让这位学生当“小老师”去检查和指导小组内其他成员的练习情况。其他学生完成练习任务后,也有当“小老师”的机会。“小老师”当好了,可获相应奖励。这样,学生得到成功的机会,拥有当“小老师”的荣耀,自然愿意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而且当堂完成学习任务,还实现了“学生无家庭作业”之目标。
(责编童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6)14-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