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间与图形”教学谈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作用

2016-05-26 00:55浙江天台县平桥镇中心小学317200孙新好
小学教学参考 2016年14期
关键词:空间与图形长方体三角形

浙江天台县平桥镇中心小学(317200)孙新好



从“空间与图形”教学谈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作用

浙江天台县平桥镇中心小学(317200)孙新好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不仅可以将知识的呈现形式变静为动,更加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而且可以加快知识传递的速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空间与图形辅助操作观察思路理解概括繁琐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的发展,多媒体课件逐渐被运用到教学中。多媒体课件以精美的画面、动态的演示、优美的音乐等特点,为相对抽象的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设计、制作与教学契合的多媒体课件呢?笔者以“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为例,对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作用进行研究和探索。

一、于不易操作之处辅助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空间想象与动手操作,但是有一些内容的操作并不容易为学生所掌握。如果教师一味地让学生动手操作,就有可能完成不了教学任务,甚至可能导致学生出现认知错误。此时,若用多媒体课件加以配合演示,则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三角形的形状变化与高的位置关系: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有一条高在三角形内,其余两条高与直角边重合;钝角三角形有一条高在三角形内,其余两条高在三角形外。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单幅作图的方法(如图1),虽然学生也能直观地感知三角形高的位置,但无法把心中的三种高联系起来。

图1

而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则能有效地突破这一难点(如图2):△ABC为一个锐角三角形,点C′开始时与点C重合,当点C′在AB的平行线上向同一方向移动时,点D将与点A(或点B)重合,此时△ABC′就会变成一个直角三角形;继续移动点C′,△ABC′将会变成一个钝角三角形。这里,C′D从三角形内到三角形外的移动,使学生感悟到三角形的形状变化带来的高的位置变化,从而将散落的知识珍珠串联成线。

图2

二、于无法观察之时辅助

研究“当两边的和等于第三边时,是否能围成一个三角形”这一知识点时,教师总是让学生用小棒来拼摆出现的三种情况。学生对于拼摆“两边和大于第三边”与“两边和小于第三边”这两种情况不会出现任何问题,但是拼摆“两边和等于第三边”时,许多学生认为可以拼成三角形,这是为什么呢?一方面是因为学生操作的小棒一般是塑料材质,塑料棒具有一定的弹性,稍一用力就会弯曲,但弯曲的幅度不是很大,学生不能马上察觉;另一方面,实验的误差产生知识的误差,导致教学目标无法顺利实现。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如图3,从一开始3厘米、5厘米较近的两个端点无法相接,到两个端点越来越接近,当它们相接时却发现已经和8厘米的线段重合了,是无法围成三角形的。

图3

三、于整理思路之时辅助

教学“梯形的面积”一课时,很多教师往往采取学生自主尝试推导、集体反馈领悟的教学方法,从以往的教学实践来看,大多数学生能独立思考、操作,但到反馈环节时却往往会遭遇瓶颈——无法将自己剪、拼的图形进行过程整理,或图形摆放混乱,不利于观察;或语句颠倒,表达无序。此时借助多媒体课件(如图4),既可以将学生的所思、所想、所动进行整理,有序呈现,能作为补充,开拓学生的思路。

图4

四、于概念理解之时辅助

对小学生而言,获得正确的数学概念是一个主动、复杂的思维过程。如果学生对数学概念不清楚,就不能掌握所学知识的本质,更无法运用数学规律来解决问题。例如,教学“长方体的体积”后,学生普遍能理解底面积和高的概念,但是当练习中出现横截面积和长这两个概念时,部分学生无法理解。此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先出示一个竖着摆放的长方体(如图5),指出该长方体的底面积和高,然后演示长方体旋转90度,平放后再与原来的长方体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得出其中相应的关系:横截面积=底面积,长=高。

图5

五、于抽象概括之处辅助

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尤其是“空间与图形”这一部分的内容,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利用多媒体课件化静为动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化抽象为具体,实现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例如,教学“多边形的面积”一课后,练习中经常出现这样一道题:“求图6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由于梯形的上底未知,学生感到无从下手。笔者曾为此题设计了一个课件,课件中的点C实际上为一个动画点,动画开始时,点C会沿着线段CD向左平移,当点C移至如图6 (2)所示的点C′时,问学生:“△EBC与△EBC′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学生能轻松得出:两个三角形等底等高,面积相等。随后,点C继续向左移动,直到与点D完全重合时,笔者再问学生:“△EBC与△EBD的面积有什么关系?△EBD与△EBC的面积相加得到什么?”这样教学,使学生明白△EBD与△EBC的面积之和就是一个底为16、高为9的三角形面积,于是看似无法解答、无从下手的问题迎刃而解。

图6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媒体也越来越丰富,开发课件的新功能是每一位创造型教师的追求。当然,课件的设计离不开对课程标准、教材的研读,离不开教师对学生学情的了解。因此,创造性设计、制作课件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责编蓝天)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6)14-021

猜你喜欢
空间与图形长方体三角形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三角形,不扭腰
抓不变量巧解题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探究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中的运用
浅谈小学数学图形教学
探究性学习在几何图形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