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敏
【内容摘要】课堂互动是新课改背景下的重要理念之一,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成效。本文主要探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互动。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互动 高效 精彩
课堂教学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合作过程,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要努力构建师生互动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最大化的取得课堂教学效益。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何时互动,怎样互动,才能真正提高课堂实效,让语文课堂显得更加精彩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把握时机,增进互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的互动并不是随意发起的,真正有效的活动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具体情况,抓住课堂互动的最佳时机,可以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获得知识,这种互动是以教师恰当的启发引导为基础,以学生真正的参与为目标,可以促进互动的效果。
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时,文章最后一部分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对今天的中学生来说,仅仅看到了作者在三味书屋学习时的情景,而对于文章侧面反映出作者对封建教育批判的否定却看不出来,而这种否定又是融汇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它是封建教育对儿童束缚的主要体现。在教学时,为了有效突破这个教学难点,笔者主要围绕三味书屋的摆设以及作者对它的印象如何展开互动,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从三味书屋的摆设可以看出三味书屋给读者的印象就是“单调,沉闷”,不像百草园那样充满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自然、自由的渴望,尤其是作者对私塾先生的看法就是如此和蔼慈祥的私塾先生还摆脱不了封建教育制度,就更不用说其他人了。在这种教学情境下,可以使学生清楚的认识到,本文明面说“恭敬”,其实也是在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和否定,这样一来,学生对文章寓意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刻,教学互动也更有效果。
二、以学生为主体,强化互动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机会,使学生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充分体现自己的主体地位,实现有效互动。
如在《晏子使楚》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有学生就针对晏子出使这一行为提出了质疑“晏子为什么要出使,难道他不怕被杀害或者羞辱吗?”在这个问题的带动下,学生也认为他说的有道理,这种情况下,笔者主要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对古代战争“两国交兵,不斩来史”这个不成文的规定有个大概的了解和认识,而对于晏子是否怕受屈辱这个问题则主要交给学生探究。在学生对文章多读几遍,有了深刻体会的基础上,能明白晏子正是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不使祖国受辱。所以,他凭借自己的智慧一次又一次给予楚王有利的回击,维护了国家的利益,不辱使命。
三、善教乐学,激活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钻研文本,找出师生互动的最佳切入点,通过自己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形成教师善教,学生乐学的教学氛围,从而激活整个课堂。
如在学习《鼎湖山听泉》这篇课文时,文章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从“听”字入手,找出作者4次描写听泉的有关句子,并且把自己每次听泉的感受表达出来。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如果还仅靠教师的一支笔、一张嘴,很难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别谈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了,因此,结合课文和学生特点,在教学时,笔者主要采取了借助现代媒体技术配乐朗诵听泉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把学生直接带到教师精心营造的课堂气氛之中,有效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及现代教育媒体之间的互动,在这种互动的过程中,学生的感知更真切,思维更灵活,学习更主动,教学效果也更显著。
四、关注生成,有效互动
教学活动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教师的智慧,有学生的灵感、疑惑,有语文知识的生成。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只有抓住学生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才能使师生的互动更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如在学习《七颗钻石》这篇课文时,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到爱心具有的神奇力量。在教学时,就设计了以下问题“为什么空罐变成了水罐呢?”经过思考,学生可以发现是由于小姑娘的孝心感动了上天,所以水罐发生了变化。那么,文中总共写了罐子的几次变化,每次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改变的,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探讨。在这个教学环境中,为了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关注知识的生长过程,在学生知识的生长点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可以使学生在有效互动的基础上顺利实现知识的生成、掌握,切实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互动效果更直接、更高效。
总之,在有效的课堂互动里,师生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有句广告语说:“让城市互动起来!”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也要说:“让师生、生生互动起来!让语文教学课堂精彩起来!”
【参考文献】
[1] 游熙芸. 试议语文课堂的互动教学[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06).
[2] 张海燕. 如何在语文课堂互动中激活学生个性化学习[J]. 考试周刊,2009(44).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桃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