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尝试教学法打造高三数学高效课堂

2016-05-25 12:02
关键词:尝试教学法合作交流质疑

王 志 强

(怀宁中学,安徽 安庆 246121)



运用尝试教学法打造高三数学高效课堂

王 志 强

(怀宁中学,安徽 安庆 246121)

摘要:高三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比较强的自学能力,因此在高三教学中教师选择尝试教学法,通过巧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尝试、大胆质疑、合作交流,从而达到释疑、解疑的目的。这不仅让教师从繁重的高三课堂教学中解脱出来,而且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创新精神也能得到充分培养,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学效果更是事半功倍。

关键词:尝试教学法; 质疑;合作交流;创新

传统的高三教学中,老师在讲台上满满地讲45分钟,讲得大汗淋漓,一节课下来,可有些学生还是一头雾水,他们要么忙着做笔记,机械模仿;要么思路接不上,囫囵吞枣,总之效果不是很好。其实,高三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比较强的自学能力,运用尝试教学法进行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尝试教学法的基本观点就是“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1]。因此在高三教学实践过程中,更多是思考如何让学生愿意去尝试、怎么做让他们能够将尝试进行下去。

1营造和谐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尝试 ,培养学生乐于尝试的实践精神

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关于数学教研的一份报告《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中提到:“实在说来,没有一个人能教好数学,好的教师不是在教数学,而是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教育调查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那就是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建立数学的理解力,才能真正学好数学。”[2]因此作为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尝试的意识。许多高三数学复习课,学生往往感觉到枯燥无味,甚而产生了厌恶情绪,怕学数学。究其原因,上课时总是教师先讲,把什么都讲清楚了,学生再根据教师的要求去练习。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出题、学生答题的模式,学生还是定位在被动的位置上[3]。这种枯燥的教学模式怎么会使学生“主动”起来呢?尝试教学法强调和谐气氛的生成,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和谐的情境能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获得“人人能尝试,尝试能成功”的心理取向。

例如在复习“杨辉三角”与“二项式系数”这一知识点时,并没有采用与学生一起回忆或直接在黑板上列举二项式系数性质的简单方式,而是和学生一起欣赏数学之美。首先来了一段开场白:同学们,数学之美,美在对称,美在和谐,几何当中的中心对称、轴对称之美,代数当中波浪滚滚的正、余弦函数图像之美,解析几何欲达不能的渐近线遗憾之美。它们在和谐中动静结合,富有诗意。学生一个个聚精会神,沉浸在无尽的遐想当中。下面再次来欣赏杨辉三角之美:它蕴含了哪些内在美呢?

图1

学生们通过观察图1,一个个主动思索,并接二连三的写出了一系列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一个简单的数字结构,却蕴含着组合恒等式一系列奇妙的性质。

接着又让学生尝试解决如下问题:

(1)如图2,从连线上的数字你能发现什么规律?自己再连一些数字试试。

(2)根据你发现的规律猜想下列数列的前若干项的和:

……

1

11

121

1333

14641

15101051

图2

这种复习安排不仅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能让他们领会到从形的角度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学生在欣赏数学的美中愉快地掌握了这一数学规律。这比那种单纯地灌输知识点效果要好得多。

2精心设置尝试题的思维诱导,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精神

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指出:“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4]探索也是学生学习的生命线。惟有探索,学生才能真正由“学会”转变为“会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求知意识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要精心设置尝试问题,师生双方共同设疑、释疑、解疑,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师生互动,教学生动,教学活动产生最佳效应。尝试教学法注重学生的“试”。教学时,让学生先“试一试”,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然后教师再给予针对性指导。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探索的主体,他们在不受任何思维禁锢的状态下,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不断获得成功的愉悦,产生我能学好数学的意识,从而更加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促进自己的独立性发展。

很明显将这个事实抽象为数学中不等式问题:已知a,b,m都是正数,并且a

若证完这一题后就此罢手,这样只是解决了一个问题,如果鼓励学生通过类比、对比、联想、猜想等方法,把一个问题变成一类问题,无疑是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绝好途径。课堂上,学生们通过大胆尝试得出了一系列变式:

变式一 :若a,b,m∈R+,am,则

变式二 :若a,b,m,n∈R+,a

学生们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探索,将“变式”层层深入,得出了一个新命题:

“我太牛了。”这是学生们证得“新猜想”时发出的感叹。此时再利用本题结论,借题发挥,让学生尝试证明:

若当学生得知,他们已解决的是一道高考“压轴题”时,他们先是惊呼“哇噻”,继而流露出会心的微笑,他们感觉到了自身的力量,真正体会到了“尝试能成功”的乐趣。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尝试中,应不断创设尝试条件,利用尝试题引导学生进行尝试练习,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动地位,使他们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从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

3以疑引思,激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继承是学习,创新也是学习,而创造性是对现实的超越,是主体发展的最高表现[5]。心理学家爱德华·底博农说:“要求事情在任何阶段、任何时间万无一失,也许是新思想的最大障碍。”创新与不怕失误、敢于尝试是联系在一起的。尝试中产生的错误和障碍是掌握知识、磨炼意志、走向成功的一笔难得的财富。所以尝试教学法设置的尝试题,要允许学生“越轨”,给予学生思维的广阔空间。

比如,在复习数学思想方法时,设置了这样一题:甲、乙两企业2008年与2013年向国家纳税的数额均相等。在这5年间甲企业每年比上一年向国家纳税增加的数额相同,乙企业每年比上一年向国家纳税增长率相同,问5年内哪个企业向国家纳税较多?

学生们在尝试过程中通过构造函数模型,作差比较,陷入思维定势的框框中,无法自拔,难以得出结果。此时不要急于评价,而是让学生们自己质疑。有些学生不盲目随大流,不受传统解法的局限,给出了一个标新立异的解法(图解法,如图3),构造函数模型之后从图像之间的关系直接得出结果。

图3

这又是一次学生尝试后取得成功的结果。这种做法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在尝试教学法中,作为教师,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尽量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要随意否定学生的解题猜想。要坦然接纳学生的错误与失败,帮助学生了解错在什么地方,在关心和支持的氛围下,让学生从错误中获得学习的机会。而一旦发现任何一个同学的“闪光点”, 当教师的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表扬鼓励这一有效手段,点燃学生创新的火焰,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4总结

运用尝试教学法,给每一个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与发展机会,真正让学生在“动”中学,在“活”中学[6]。教师只要掌握尝试教学法的精神实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课本的示范作用、知识的迁移作用、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师生间的互动作用[7],就能激发学生乐于尝试,并使尝试取得成功,从而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相信运用尝试教学法,它会让学生在毕业离开校园若干年以后,当他们忘记了许多校园里学到的书本知识时,头脑中依然还保留着敢于尝试、敢于争先的意识。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 高三课堂只要合理运用尝试教学法,教学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邱学华.尝试教学论[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12.

[2]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 .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R].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993:1-16.

[3]汪中明,罗新兵. 课堂提问的忧与思[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8(9):14-15.

[4]远周华. 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J].考试周刊 , 2011(82):93.

[5]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教程编写组. 创新能力培训教程[M].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7 :14-17.

[6]陈旭远 贺成立. 有效备课[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76-82.

[7]叶尧城.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0-11 ,15-17.

文章编号:1007-4260(2016)01-0160-03

中图分类号:O231.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757/j.cnki.cn34-1150/n.2016.01.042

作者简介:王志强,男,安徽怀宁人,怀宁中学数学教师,主要从事中学数学教育教学研究。E-mail:hnwangzq@163.com

*收稿日期:2015-10-06

网络出版时间:2016-03-15 17:05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4.1150.N.20160315.1705.042.html

猜你喜欢
尝试教学法合作交流质疑
尝试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运用尝试教学法实现分层教学
让数学课堂成为探索能力的训练场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自主探究 张扬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