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琳
摘 要:在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大学生的生活都被网络所覆盖。网络是把双刃剑,在传播正能量的同时,也会带给他们不良的影响。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通过对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发展现状的分析,列举了网络时代大学生的道德特点,提出了大学生道德养成策略,为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养成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生;道德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当前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爆炸阶段,网络的即时性、互动性等优势日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高职院校大学生作为网络时代的受众,在网络环境中要养成好的生活方式,将道德养成和知识学习有机结合。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道德发展现状
当前,高校校园几乎全部被网络所覆盖,从餐厅到宿舍,从图书馆到教学楼,高校学生无时无刻不生活在网络覆盖之下,尤其是智能手机的运用,让学生时刻都能关注着网络。根据调查显示,高职院校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长达5个小时,他们的课余生活几乎被虚拟的网络占据。但当前网络环境鱼龙混杂,暴力、色情、反动扭曲的价值观时刻影响着大学生,使他们被各种不良的社会风气所干扰。此外,网络的互动性也使大学生中的各种不良的信息传至网络,并蔓延开来,如此恶性循环导致大学生道德日益滑坡。
二、网络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在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
1.思想颓废
网络信息发达、价值观日益多元化以及市场经济的盲目性造成某些人急功近利,加上西方金钱至上文化的渗入,社会上各种扭曲的道德观影响着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冲击着大学生的道德底线。名利至上、金钱至上、一脱成名、以露为荣、上学无用论等错误的价值观充斥网络,而传统“修身齐家”的美德则被大部分学生所忽略,这些都加重了大学生思想颓废的倾向。
2.逃避责任
在学生时代,每一个大学生都关注自身的成长和成材,但并没有意识到自身所承担的责任。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之下,他们重视个人利益而忽视集体利益,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只关心自己的发展,却不考虑家庭、社会、国家的利益,甚至为逃避自己的责任,一味将责任推给别人。
3.丧失公德
社会公德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大学生虽然接受了高等教育,但依然存在很多社会公德问题。有的大学生忘记了公交车上应该给老弱病残让座,有的大学生喜欢旅游却在旅游景点乱刻乱画,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当前大学生道德水平低下的体现。
三、网络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道德养成策略
1.综合运用各类网络媒体,紧抓思想层面的道德教育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主体是学校,父母也在大学生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教师要时常关心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因势利导,运用各种网络媒体,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1)建立道德网络论坛,通过论坛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实现校园文化、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对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有效渗透,在思想上形成对道德教育的正确认识。
(2)利用网络班会、博客论坛、微信群、QQ群开展道德教育活动,把学生的学习、娱乐和生活系统地管理起来,全方位杜绝学生被不良网络言论洗脑,巩固学生的思想防线。这些活动可以坚定大学生的思想信念,以正确的信念和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3)校园BBS、贴吧、人人网等是大学生倾吐心声的地方,教师要时常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变化,让大学生对社会文化、道德建设展开讨论,丰富大学生的思想生活,避免他们被网络的负面声音冲击。教师也应参与其中,从而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大学生的道德状况及道德养成教育的效果。
2.注重完善网络管理制度,创造安全干净的校园网络
学校要建立有效的网络管理制度,增强对网络不良信息的管理,及时屏蔽不良信息。
(1)国家应建立监督机制,实现对网络运营商的资格审查,防止一些违法的网络信息污染网络环境,尤其是暴力、黄毒赌等信息,对不健康的信息及时清除。学校也应坚决杜绝不良信息的出现,对于传播不良信息的学生,坚决给予及时教育,保证网络环境安全文明。
(2)校园网络是大学生交流信息的主要途径,校园网络上的信息关系着网络的安全,建立网络实名制,坚决杜绝学生在网络上随意传播不良信息,一旦出现从严处罚,从源头上建立文明的网络环境。
(3)学校设立网络安全密匙,在学生论坛或者校园网上拒绝社会不良人士的参与,设置只有本校师生能上去的网络密码,防止黑客或者传播不良信息的网络人员进入。
3.注重网络文化的建设,夯实道德情感教育基础
校园网络是建设大学生道德情感的重要基地。因此,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对道德养成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如下:
(1)学校构建网络学习空间,建立网络学习园地,如英语角、高数角、会计园、书画场等,在网络上让学生多看到正面的信息,而不是负面的。
(2)学校要将网络构建成集趣味性与娱乐性为一体的生活平台,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开展各种网上活动,如鼓励网络知识竞猜,鼓励网络创新,上传大学生必读书目等,让学生在课外可以通过网络对校园文化有所认知,产生热爱之情。
(3)学校建立网络互助小组,将学生的就业服务、人生指南、专业发展等问题在网络上展开讨论,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帮助低年级的。利用学生自管的形式,学生在人生的发展道路上可以减少忧虑,善于利用网络而非被网络利用。
4.注重网络道德行动的落实,传播网络道德中的正能量
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要从行动上建立道德正能量。例如,高职院校定期举办网络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内容可以涉及上网文明、传播正面能量等。
这些活动的举办,使大学生能够真正理解网络道德与自我道德,以做网络道德模范为荣,以恶意传播网络信息为耻。此外,网络道德活动的落实也可以使大学生在生活中培养自己的浩然正气,完善自我人格。
大学生网络道德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的问题,网络道德和学生道德教育密切相关,网络道德在一定范围内也会影响学生的道德。在这个网络时代,网络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必须重视大学生的网络教育,只有如此,才能为网络文明乃至社会文明的构建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徐凤莉.论网络道德养成与大学生网络幸福观的培育[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64-67.
[2]徐恩芹,张景生,李娟,等.信息技术价值观与网络道德养成的相关性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34-40.
[3]胡玉璋,易鹏. 网络媒介社会责任建设视阈中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J].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15(2):92-96.
[4]王力尘,翟晨. 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养成教育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78-80.
[5]魏振波,李新瑾.网络文化对大学生道德养成的影响与对策[J].中国冶金教育,2010(6):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