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健康教育路径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6-05-24 08:15陈海燕韦衡秋何锦玉粟胜勇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健康教育路径神经根型颈椎病治未病

陈海燕 韦衡秋 覃 勤 何锦玉 粟胜勇

530023 南宁市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治未病”健康教育路径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陈海燕韦衡秋覃勤何锦玉粟胜勇

530023南宁市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健康教育路径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实施针灸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治未病”健康教育路径,观察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SF-36生活量表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F-36生活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治未病”健康教育路径干预可提高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治未病思想;健康教育路径;神经根型颈椎病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6.04.069

健康教育在医院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使患者建立健康意识,主动参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能力。健康教育实施的好坏是影响护患关系和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有研究显示[1-2],采用健康教育路径患者的疗效显著高于传统健康教育模式。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正呈日益增多的趋势。本研究采用了随机对照的方法,探讨了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健康教育路径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干预,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3年1~12月我院针灸、康复病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0例。纳入标准:年龄25~65岁,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3]。排除标准:(1)有颈椎管发育性狭窄或连续的后纵韧带骨化,严重的颈椎畸形如鹅颈畸形、椎体骨折等现象的患者。(2)合并心、脑、肝、肾、血液系统严重疾病及肿瘤、结核、精神病,或合并其他骨病如风湿、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3)妊娠、哺乳期妇女。(4)无法全程接受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17例,女23例;平均年龄(41.2±8.9)岁。对照组男19例,女21例;平均年龄(39.6±9.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参照199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将颈椎病辨证分为风寒湿型、气血亏虚型、痰湿阻络型、肝肾不足型。

1.3方法

1.3.1针灸治疗方案两组患者均实施针灸治疗。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第2版颈椎病进行取穴治疗,每周5次,于周一至周五进行,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共治疗4个疗程。

1.3.2护理方法

1.3.2.1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式。采用心理护理结合健康知识宣教,通过口头宣教、发放宣传小册子等形式,使患者了解疾病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以及了解体位、活动、生活方式、心理状况与症状的关系,确定目标,配合参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1.3.2.2观察组采用“治未病”健康教育路径,在常规健康教育方式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进行干预。按照计划在患者进行针灸治疗的第1次就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在第2、4疗程结束时分别强化1次,共干预3次,各型辨证健康教育措施如下:(1)风寒湿型。起居应注意保暖,避免使用温度过低的空调,加强局部保暖,避免在阴冷潮湿环境中运动及生活。饮食宜偏温性,忌生冷。运动宜适量,忌过度疲劳。可用手掌擦热后颈部及大椎穴,用艾条灸大椎、风池、足三里穴各约15 min,每日2次。(2)气血亏虚型。嘱患者起床动作要缓慢,避免头部体位迅速改变。饮食宜以健运脾胃、补益气血等为主,如当归、熟地等,忌食生冷。并可用手掌搓热后环揉腹部(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各10次),以拇指点按双侧足三里穴各约1 min,用艾条灸中脘、气海、足三里穴各约15 min,每日2次。(3)痰湿阻络型。肥胖者应进行适当运动以减轻体重,防起居劳累,日常生活要有规律,保持乐观情绪,注意寒温调适。饮食适量,忌食肥甘厚腻及烟酒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多食瓜果蔬菜等,保持大便通畅。并可用手掌搓热后按摩腹部(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各10次),以拇指点按中脘、双侧丰隆、足三里穴各约1 min,每日2次。(4)肝肾不足型。居住环境应安静,避免噪声。饮食多选用补肝肾等食品,如猪肾、核桃肉、莲子、芝麻、木耳等。并可用手掌搓热后斜擦腰部肾俞、命门,搓热双足涌泉穴,以透热为度。用艾条灸中脘、关元、足三里穴各约15 min,每日2次。

1.4观察指标(1)采用SF-36生活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该量表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普适性生命质量评价量表,涵盖了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8个方面,即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4]。(2)临床疗效。参照199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治愈:原有症状全部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显效:症状明显减轻,遗留轻微颈项痛、手麻等症状;好转:原有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缓解,颈、肢体功能改善;无效:症状和体征无变化。

1.5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 3.2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等级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两组患者干预后SF-36生活量表评分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SF-36生活量表评分比较±s)

3讨论

健康教育路径是整体护理的一种工作模式,是整体护理的深入,通过为患者实施主动、连续、规范、有预见性的健康教育,增加了患者自我护理的能力,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对疾病知识的认知程度以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5]。研究显示[6],有目的、有计划地对颈椎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提高痛点和椎旁阻滞的疗效,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帮助其获得相关知识和技能,使患者能主动参与颈椎病保健运动,延长颈椎病复发周期,从而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朱丽[7]观察发现,加强预防颈椎病的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人们对健康知识及防治措施的知晓率,从而降低颈椎病的发病率。刘晓琴[8]通过系统的健康教育使95%以上的患者能了解颈椎病的发病机理,认识到颈椎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有针对性的、系统的正确指导患者进行自我锻炼,切实有效的预防颈椎病。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健康教育路径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是在中医预防为主思想指导下的辨证施护、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的护理方法。本临床观察在统一临床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治未病”健康教育路径。中医“治未病”健康教育路径的显著特点是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依据中医理论进行辨证区别,进而在疾病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具有传统中医特色的规范健康教育方法,包括饮食起居、按摩、艾灸等,具有显著的个体针对性,体现了中医“治未病”预防为主的思想,是区别于目前健康教育缺少根据不同阶段、不同患者辨证特点、缺少中医特色的方法。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临床疗效、SF-36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采用中医“治未病”健康教育路径有利于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柯于麟,李力.“治未病”理念对颈椎腰椎病后期康复的影响[J].湖北中医杂志,2011,33(4):67.

[2]金雪梅.健康教育对门诊颈椎病患者疗效和生活方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0):129-131.

[3]于杰,朱立国,秦杰,等.神经根型颈椎病复发标准的真实性与可靠性评价[J].颈腰痛杂志,2011,32(6):433-437.

[4]李贝,毛宗福.SF-36量表评价农村福利院五保老人生活质量的信度和效度[J].广东医学,2008,29(10):1731-1733.

[5]吴雪红,杨秀木,徐淑秀,等.健康教育路径在围手术期肺癌患者家属中的应用调查[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1(7):984-987.

[6]黄玉泉,莫晓婷,朱艳,等.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9):66-67.

[7]朱丽.健康教育预防颈椎病临床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2):178-180

[8]刘晓琴.浅谈颈椎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7(10):223-224

(本文编辑白晶晶)

(收稿日期:2015-05-13)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重2012050)

通信作者:韦衡秋,女,本科,主任护师,护理部主任

陈海燕:女,本科,主管护师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专项(GZPT1217)

广西中医药大学普通课题(P2012034)

猜你喜欢
健康教育路径神经根型颈椎病治未病
健康教育路径在良性卵巢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大学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正骨推拿联合理疗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颈椎康复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
健康教育路径在脊柱结核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研究
健康教育路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朱长刚:大医更要“治未病”
体质辨识在社区糖尿病“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