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鹏 崔中锋
450015 河南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肝病科
抗病毒治疗对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功能、HBV DNA定量及HBV表面标志物的影响
高鹏崔中锋
450015河南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肝病科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HBV DNA定量>1×104拷贝/mL急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抗病毒治疗前后肝功能、HBV DNA定量及HBV表面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就诊时HBV DNA定量>1×104拷贝/mL的成年急性乙型肝炎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肝治疗和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 、HBV DNA定量及HBV表面标志物变化情况。结果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肝功能各指标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治疗12周观察组HBV DNA定量<5×102拷贝/mL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随治疗时间的延长,HBsAg有显著下降,HBsAb有显著上升(P<0.05),治疗4周、治疗12周观察组HBsAg显著低于对照组,HBsAb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就诊时HBV DNA定量>1×104拷贝/mL急性乙型肝炎的患者采用抗病毒治疗能够有效地降低HBV DNA水平,阻断急性乙型肝炎患者慢性化进程,合理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急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率。
【关键词】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肝功能;HBV表面标志物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区,急性乙型肝炎是由HBV急性感染所导致的全小叶性病变,大部分患者临床结局可在急性感染之后迅速恢复,从而获得终生HBV免疫,也有部分患者在急性发作之后迅速出现肝功能衰竭,临床治疗急性乙型肝炎的目的为减少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生[1],因此对急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及HBV免疫清除是观察重点。目前对于急性乙型肝炎患者是否进行抗病毒治疗尚无统一要求[2],本研究观察分析了我院今年64例HBV DNA定量>1×104拷贝/mL急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抗病毒治疗前后对肝功能、HBV DNA定量及HBV表面标志物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成年急性乙型肝炎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2000年西安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3]中急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且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法测定HBV DNA定量>1×104拷贝/mL,其中男性41例,女性23例,年龄在18~51岁,平均年龄(33.2±7.8)岁,发病至治疗前天数3~18 d,平均(10.9±4.6)d。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4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二、治疗方法
(一)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肝治疗,主要包括150 mg甘草酸二铵注射液溶于250 mL 10%葡萄糖注射液后静脉输注,每日1次,0.4 g肌苷溶于20 mL生理盐水静脉输注,待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后给予当飞利肝宁片(0.45 g/片)口服治疗,每日3次,每次2片。此外,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给予抗炎、退黄等对症治疗。
(二)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抗病毒治疗,主要药物为恩替卡韦口服治疗,每日1次,每次0.5 mg,待检查HBV DNA定量低于5.0×102拷贝/mL,停止治疗,最多治疗8周。
三、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12周肝功能 、HBV DNA定量及HBV表面标志物变化情况。其中肝功能检测采用BeckmanDxc-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观测指标包括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HBV DNA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法测定,下限值为5.0×102拷贝/mL,HBV表面标志物定量测定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
四、统计学方法
结果
一、肝功能变化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比较见表1。由此可见组内比较两组患者随治疗时间的延长,ALT、TBil均有显著下降,Alb、PTA有显著上升(P<0.05),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12周ALT、TBil、PTA及Alb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二、HBV DNA定量变化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V DNA定量变化比较见表2。由此可见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HBV DNA定量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治疗12周观察组HBV DNA定量<5×102拷贝/mL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HBV表面标志物变化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V表面标志物变化比较见表3。由此可见组内比较两组患者随治疗时间的延长,HBsAg显著下降,HBsAb显著上升(P<0.05),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HBsAg、HBsAb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治疗12周观察组HBsAg显著低于对照组,HBsAb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比较(±s)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HBV DNA定量变化比较
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HBV表面标志物变化比较
讨论
虽然近年来我国急性乙型肝炎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是仍由5%~10%的急性乙型肝炎患者会发展成为慢性乙型肝炎[4],并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肝硬化、肝癌、重型肝炎等,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目前临床对急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以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为主,以降低急性乙型肝炎的慢性化为重点。急性乙型肝炎与慢性乙型肝炎的HBV清除机制并不完全一样。有研究表明[5]在急性HBV感染后黑猩猩的肝脏淋巴细胞出现浸润高峰之前可在肝组织中出现HBV DNA,血清中Dan颗粒出现消除,但此阶段肝脏损伤并不明显,此阶段介导因子主要包括非特异性的NKT细胞所产生的TNFα、IFN-γ[6]。由于患者在此阶段肝功能变化不大,因此临床症状不明显,当患者就诊时,ALT即可出现一个较高的水平,肝功能损伤导致大部分患者出现黄疸症状,此时给予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可能会导致肝细胞受损及患者的不适,而此时大部分患者的HBV DNA载量可在102~104拷贝/mL,部分患者病毒已经得到清除和抑制,因此对于急性乙型肝炎患者是否应该给予抗病毒治疗仍有较大的争议[7]。
张艳梅、丁晓慧研究认为[8]成年人急性乙型肝炎给予抗病毒治疗的适应人群设定为感染4周以上,但HBV DNA未转阴者或HBV DNA>104拷贝/mL者,如果患者初始ALT<400 U/L,血中淋巴细胞计数正常,也需给予抗病毒治疗,因为临床观察见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自然转阴多发生在1~3周内,如果HBV感染超过8周仍未转阴,则慢性化进展高风险化。本研究亦选择DNA>104拷贝/mL患者64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有无抗病毒治疗对肝功能及HBV DNA的影响可以看出,对于HBV DNA>104拷贝/mL的成年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HBV DNA定量,改善其表面标志物转阴情况,在治疗4周后,HBV DNA定量已低于检测下限5×102拷贝/mL者已达到97.1%,治疗12周此比率达到100.0%,显著高于未抗病毒治疗的对照组(86.7%),而肝功能检查未见患者与对照组明显异常,由此可见此人群应用抗病毒治疗能够起到良好地阻断急性乙型肝炎慢性化进展的效果。
对于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抗病毒治疗的另一个顾虑在于对病毒耐药性的远期影响。研究表明[9]由于HBV具有高变异性,因此部分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虽为首次感染,但病毒株可能已具备部分耐药性。研究表明,我国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急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存有一定比例的耐药HBV病毒株感染,其中以拉米夫定耐药突变最为常见。研究表明[10]拉米夫定治疗5年以上耐药率高达60%~70%。本文所选用恩替卡韦为左旋核苷(酸)类似物,能够有效抑制HBV的DNA聚合酶,对正常DNA聚合酶或其他人类病毒的活性无明显影响无致癌性、突变性、线粒体毒性,与拉米夫定相比,耐药性较低,且起效快,因此在及时检测HBV DNA的情况下应用,对于降低HBV DNA效果良好,肝功能影响低。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观察分析我院近年来64例HBV DNA定量>1×104拷贝/mL急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抗病毒治疗前后肝功能、HBV DNA定量及HBV表面标志物的变化,结果表明,对于就诊时HBV DNA定量>1×104拷贝/mL急性乙型肝炎的患者采用抗病毒治疗能够有效地降低HBV DNA水平,阻断急性乙型肝炎患者慢性化进程,合理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急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赵宁,谷秋红,李智伟,等.92例急性乙型肝炎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23:94-96.
2 胡居龙,胡蕾萍,张璐,等.急性乙型肝炎血清学、病毒学某些指标动态变化研究.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4,28:330-332.
3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324-329.
4 张家伟,卢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阳性持续时间相关因素分析.临床肝胆病杂志,2014,30:1173-1175.
5 王俊忠,朱华斌,杨东亮,等.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免疫应答.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13,33:960-963.
6 曹凌,俞文娴.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自然杀伤T细胞的状态.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2,15:67-69.
7 柳龙根,邵幼林,张锁才,等.乙型肝炎病毒自发阴转的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和病毒标志物动态变化特征.中华传染病杂志,2013,31:422-425.
8 张艳梅,丁晓慧.成人急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探讨.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27:1327-1330,1344.
9 Singla B, Chakraborti A, Sharma BK, et al. Levels of hepatitis B virus replicative intermediate in serum samples of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Mol Biol Rep, 2014,41:4689-4696.
10Yang J, Chen X, Zhang H,et al. HBV genotype C strains with spontaneous YMDD mutations may be a risk factor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J Med Virol, 2014, 86: 913-917.
(本文编辑:易玲)
(收稿日期:2015-09-10)
通信作者:高鹏,Email:jhmuyt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