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师课文研读看教学设计创新

2016-05-14 21:35吴璇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创新

【摘 要】教师对课文的研读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本文以余映潮老师课文研读的主张和实践为例进行分析,提出了,课文研读就是要研读课文的章法,品味课文的语言,探究课文的段式和句式,深读课文的一个“点”,读出课文的“集合”的观点。

【关键词】课文研读;教学设计;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8-0030-02

【作者简介】吴璇,南京市金陵汇文学校(南京,210036)教师。

课文研读很重要,对教师个人而言,是发展和完善教师自身业务素养的必由之路;对学生而言,深刻的课文研读是学生言语发展的需要,语文教师要把教材读“厚”,把教材教“薄”,要真正做到利用教材增加学生知识,利用教材训练学生能力;对课堂教学而言,“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不但要解读文本的“字面意”,更要体味文本的“字中意,字外意”。课文研读是阅读教学设计的开端与基础。课文研读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教学设计的质量。前段时间,拜读了特级教师余映潮的《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和《这样教语文——余映潮创新教学设计40篇》,感触颇深,获益匪浅。本文结合个人的理解来对余映潮老师关于课文研读的主张和实践稍作探究。

余映潮老师的阅读教学设计十分关注课文研读,他认为课文研读就是品析、欣赏课文,是阅读教学所要做得最基础、最细腻的工作,只有确有心得的阅读才能成就有质量的课。余映潮老师所有篇目的教学设计或创意,都是以阅读欣赏与课文有关的短文开始,他认为课文欣赏的短文是每一篇阅读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它们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

那么,课文如何进行研读,课文研读到底应该研读什么,从何入手?余老师认为课文研读的基本方法有:

课文研读要深究一个“内”字,要着力于课文的内容去进行研读。

课文研读要勾联一个“外”字,要研读课文可能牵连出的很多课本之外的知识。

课文研读要坚守一个“细”字,要细细地品味,细细地欣赏。

课文研读要讲究一个“美“字,要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进行妙要列举。

一篇课文从哪些方面进行研读呢?教师如何把研读的成果反映到教学设计中去?下面结合余老师的教学设计来进行粗浅地剖析。

一、研读课文的章法

余老师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一课时,对课文进行了三次变形,三次变形从章法角度进行了深度研读——

请学生将课文进行变形:这篇课文只是一个“段”的形式。它能变形为两个段、三个段、四个段吗?请学生在课本上勾画,试将课文“变形”并讲述道理。

这样的教学设计更能让学生深刻地从谋篇布局的角度欣赏作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要实现以上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课前要对课文进行谋篇布局的审美研读,为精妙的教学设计做好准备。

二、品味课文的语言

品词析句,是语文教师解读文本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余老师在教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课时,就进行了精细的语言品味,每一句、每一字都反复玩味琢磨,如对“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余老师这样品味:“全诗诗眼。作者以叙述作结,寓浓情于淡墨中,给人一种言尽而意无穷的感觉——从那望着雪地上的马蹄印迹的默默沉思中,我们似乎真切地看到了诗人那种依依惜别、怅然若失的情状。”寥寥数字从表现手法、中心主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令人赞叹。

在对语言有了深入品味之后,余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也就自然具有了深度:在诵读环节,结合教师的语言品味,对学生进行细致的朗读指导。比如,至“中军”开始,诗人才写到“送”的情景,先写帐内饮别,再写帐外“送君”,最后写武判官走远不见。这时要体现出诗人的离情别绪,可用带些悲愁的语调吟诵这一送别的全过程。诗人悠悠不尽的惆怅依恋之情、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可通过最后两句的反复得以强调、渲染。在赏析环节,余老师设计了两个话题,一是该诗字里行间的“奇”,二是该诗字里行间的“美”,通过这两个字,简洁而又巧妙地引领学生赏析课文。

三、探究课文的段式和句式

在对说明文体裁的课文进行研读时,余老师常常会关注“段式”。以《故宫博物院》一课的教学为例,余老师先后从“结构层次”和“部位切割”角度对文中若干“段式”进行了深入的研读。因此有这样的教学设计:学习用“方位切割”的视点去分析介绍建筑物或景点之类的说明段;用“说明加描述”的方法学写生动的说明段。

同样,在《安塞腰鼓》一课的教学中,余老师特别关注“奇特的写段”以及“奇美的造句”的研读。反映到教学设计中,就是把教学内容引向排比,集中力量感受语言表达的排比之美,引导学生品析排比之美的形式与内容,体味暗含在排比之中的情感的抒发。

无论是“段式”还是“句式”都是教师在课文研读中容易忽视的角度。然而,教师对段式和句式的欣赏和研究,不仅影响着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影响着学生的学用训练,所以必须重视并关注。

四、深读课文的一个“点”

深读,是文章阅读的一种境界,也是语文教师美读课文所要追求的一种境界。深读课文的一个“点”,这个“点”可以是文章的一个段落,一个部分;可以是文中的某个细节,或是某种构思技巧;也可以是语言欣赏,或者是人物分析;等等。

余老师认为,深读课文的一个“点”,就是要读出课文的深度,读出自己的创见;可以对课文中的一两句话进行深读,可以对课文的一个段或者一个部分进行深读,还可以对课文的一处细节或一个表达特点进行深读。

《小石潭记》一课的教学给了我们很好的示范。课文的第二段是一个美段。孙绍振、霍松林等大家都对它进行过精彩的评说。余老师也对这一美段进行了深读,因此在教学时精心设计了话题“课文美段自由欣赏”,引导学生从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写景、作者美妙的真实感受和“一笔双写”的生动笔法等几个角度进行深读欣赏。

五、读出课文的“集合”

余老师提出研读要关注一篇课文中知识板块的“集合”,同一作者的作品“集合”,某篇课文进行配读的课内外作品的“集合”,有关课文参考资料、学术文献目录索引的“集合”。

为了寻求《夸父逐日》一课阅读教学的优美角度,余老师阅读了大约10万字的资料,如对“夸父逐日”的解释,就收集了《汉语成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华成语词典》等工具书上的表述,并把这些运用到训练学生概说课文的能力上。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付出,教学的美好“角度”才“千呼万唤始出来”,课文教学的全新创意才得以产生。

从以上五个研读角度来看,余老师研读课文的视角充满个性和创意,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张弛有致,因此在教学上能深入浅出、进退自如、游刃有余,设计出有价值的语文课。由此可以看出,课文研读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自觉苦练自己课文研读的能力,努力创造和演绎出属于自己的美丽教育人生。

【参考文献】

[1]余映潮.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2]余映潮.这样教语文——余映潮创新教学设计40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创新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