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勇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社会或一定阶级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由于各国的历史、文化背景、社会制度等存在不同,各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侧重等方面各有不同,而所有不同又集中体现在方法选择上。因此,深入研究并合理借鉴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方法,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熏陶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4-0243-02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为实现教育目标、传授教育内容,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采取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1]。伴随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深化,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在当今社会,许多国家显得比任何时候都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能效的发挥,及其方法的选择和实施。
一、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及特点
从历史来看,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各个时期都会对国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且,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力度并不弱于社会主义。做此说明,是为了纠正很多人所认为的只有社会主义国家甚至于认为只有我国才在搞思想政治教育的错误认识。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认识,一是由于不知,另一个原因则是由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特点所致。
(一)隐蔽式和渗透式教育,提倡“无意识”工作方法
严格地说,国外并未正式地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却在事实上实施着更为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什么会出现此种情况?主要在于国外大都采取隐蔽式教育方法。所谓隐蔽式教育方法,即指在诸如“公民权利和义务教育”、“国民精神或公民道德教育”等旗帜下悄无声息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西方国家试图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功能无限度延长和扩大,却又极力想给人一种“无政治色彩”的错觉,原因在于其力图使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者的思想。当然,西方国家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浓厚的意识形态性质即政治性色彩很容易被看穿:资本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教育、反共产主义的教育、国民精神教育等各个方面相互渗透、相互影响[2]。
美国最早提出了“无意识”教育方法,强调“无意间”工作原则,其目的也在于使民眾在无意识中接受其思想。如此看来,西方国家在极力推崇隐蔽式教育和渗透式教育的教育实践中,不仅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也形成了其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风格。
(二)强调国民整体教育,注重环境熏陶
国外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往往更加强调对全体国民的整体教育,诸如新加坡的“能力教育”、“双语教育”、“道德教育”,美国的“爱国”“修养”“诺言”三培养,日本的“以培养完善人格为目标,使其成为热爱真理与正义,注重劳动与责任,富有自主精神、身心健康的国民”德育模式,都体现了对全体国民的教育,其目的在于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
同时,现代西方国家还相当重视环境对人的熏陶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深刻地揭示了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因此,国外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很注重利用环境的影响和熏陶作用。诸如学校的教育理念、管理风格、纪律规划、学习研究风气、教师榜样、人际交往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习惯、沟通信息的模式、与社会交往的形式等,社会的经济环境、文化背景、道德风貌、法律规划、交往和沟通习惯等,都成了环境影响和熏陶教育的重要因素[2]。
(三)学科综合、寓德于教,善于形成教育合力
为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效果,国外在教育实施中还注重学科综合,寓德于教,善于形成教育合力。例如,在国外许多高校,就非常注意发挥各种学科、各种学术活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道作用”[3]。通过课程的设置,教材内容的选择等,力图对学生道德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本身就都蕴含着广泛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历史可以使人借鉴,文学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地理可以养成人对环境的正确态度,体育可以增强人的竞争、合作意识。在国外高校,通过各学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和整合,使各学科教育都共同对品德意识、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美国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课程的交融性,重视学生的广泛参与;韩国将国民精神教育深入一切教育活动中,在很多教材中都间接或直接反映道德教育,全员教育。
(四)引导个人道德认知,重视道德实践
道德认知教育法,是美国德育学家科尔伯格提出的德育方法,主要是通过讨论道德两难问题,从而了解学生道德认知发展,并最终将学生的道德认知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4]。这一方法被西方很多国家所采用并发展。该方法的核心在于两点:道德判断(选择)和道德实践。简单地说,就是先做出道德认知和判断,然后在根据自己对道德认知,付诸道德行动。这一过程看似烦琐,但不可省略,道德认知和判断就是要解决“前道德问题”(即理论道德问题),而其最终目的则在于道德实践,或者说实践道德。美国重视培养受教育者对道德的认知判断能力,推理能力,新加坡通过“设定场景—学生进入场景—体验—选择”使受教育者通过自身思考做出道德选择付诸道德实践,正好体现了这一点。
调查研究表明,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有其特殊意义与作用,并且在多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因此,如何有选择、有目的地借鉴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以为我所用,成为一个热门而且重要的话题。
二、“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素有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传统,正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那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每一个国家、地区都会提出或者创新一些成功的有益的方法,而同时由于各种原因又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问题,那么,我们所能够和应该做的就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并在这一过程中坚持“贯通古今,融汇中西,继承借鉴,发展创新”的原则,以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突出隐性教育的作用
隐性教育,是指在宏观主导下通过隐目的、无计划、间接、内隐的社会活动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的教育过程。它实现教育目的于日常生活中,渗透教育过程于休闲逸致间,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价值、道德、态度、情感等产生影响[5]。目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显性教育为主,而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隐性教育,这也致使受教育者容易排斥或反感空洞的理论说教。鉴于此,我们应该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并且突出隐性教育的作用。
“灌输理论”由列宁提出,是指一种理论不会自发地在人们头脑中产生,需要有意识地自觉地加以灌输[6]。很多国家在不断地对其公民进行隐蔽的思想灌输,或者叫渗透。这启示我们的学校要经常通过职业、心理咨询等方式对学生施加影响,还可以开设历史、哲学等课程来影响学生的思想。同时要重视“隐蔽课程”的作用,即通过对教师的仪表、言谈举止等做出规定来影响学生。
(二)构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民教育体系,弘扬国民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可以概括为研究如何做人的工作的活动。这里的“人”,并不单指一个人,更不是仅限为学生,而是国民全体。这就要求我们转变教育理念和重构教育格局,即以全体国民为教育对象致力于国民全体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的全民教育体系。这个庞大体系应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国民精神为基点。爱国主义是一种精神导向和精神力量,是一面具有强大号召力的旗帜。爱国主义教育,则是指树立热爱祖国并为之献身的思想教育。这是凝聚全体人民的精神所在、核心所在,也理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中国国民精神,是指生发于中华文明传统、积蕴于现代中华民族复兴历程,特别是在中国的快速崛起中迸发出来的具有很强的国族集聚、动员与感召效应的精神及其气象,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显示。中国的国民精神集中表现为,勤劳、朴实,上进、不屈,仁爱、智慧,因此,我们——尤其是我们的教育者,在教育实施过程中,要大力弘扬我们的民族素养和精神,倡导新的严谨、思辨、开放的国民精神。
(三)贯通古今,在继承中發展创新
融汇中西,是我们借鉴的前提,也是我们目前正在努力做好的工作,而在这此要特别强调的是贯通古今,在继承中发展创新。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上千年的文化积淀与发展,使我们沉淀了灿烂辉煌的思想、文明成果,具有优良的文化传统,而这一切都将构成当代乃至以后每一时代我们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财富。诸如儒家的“仁爱,忠恕,君子修为”等都可以作为我们的教育内容,道家的“无为而治”也正契合了现代“无意识”工作原则而为我们提供了实施教育的方法。当然,对国外的借鉴很有必要,但终究是一种移植或者完善的形式,我们的最终目标在于发展,在于创新。我国的优良传统本身就可以为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源源不竭发展动力与创新灵感,而且更能体现我国的优势与特色,这将是我们以后努力的方向。
(四)坚持“以人为本”,致力于道德实践和人的发展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够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够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7]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杂系统的育人过程。这个过程,则是一个率先掌握理论的人用理论去说服人、教育人、指引人的过程,过程的始终无时无刻不体现着人的主体性地位。因此,在教育实施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从学生的实际和需要出发,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方法,以提高教学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集中表现为德育,而德育体现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树立,并最终将道德判断付诸道德实践。同时,我们还需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乃至所有的德育实践,其最终目的都在于促进人自身的发展——自由全面充分地发展。这就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尊重他们的个性和独特情感,营造民主的教学环境,引导他们形成正确思维模式,从而使他们能独立判断、解决问题[8]。
历史证明,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伴随并将继续伴随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我们必须常抓不懈。实践证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其方法并非一成不变,理应坚持与时俱进。因此,在现实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在继承本国传统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基础上,合理借鉴和发展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努力创新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方法,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效能的最佳发挥。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王洪飞.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借鉴[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8,25(6).
[3]张江波.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其借鉴研究[J].社科纵横,2009,24(6).
[4]肖浩.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对我们的启示[J].探索,2003(4).
[5]王熠.论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点及启示[J].大观周刊,2012(14).
[6]张宏.国外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魅力中国,2010(27).
[7]余源培,吴晓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导读(上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8]吴琼.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启示[J].求实,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