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在初中美术课堂管理中的尝试

2016-05-14 02:33窦建平
未来英才 2016年4期
关键词:主动探究生本课堂高中美术

窦建平

摘要:为了让课堂能够精彩无限,高中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和主人,采用生本课堂的形式。生本课堂关注的中心是学生的学,把教师的教还原为引导学生学习和为学生学习服务。它明确了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和作用,这就意味着教学模式向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创新能力的模式转化了。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意识,课堂效率自然会提高。

关键词:高中美术;生本课堂;主动探究;中心

传统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缺少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往往都是教师给学生介绍一些美术方面的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处于一种很被动的学习状态,长此以往形成了一种对教师的依赖的习惯,这主要就是因为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所导致的。教师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学生有问题就会求助于教师,不去主动地进行思考和探究,只是相信教师,对教师所说的一切都言听计从。还有很多西方的美术和绘画形式,学生并没有接触过,更是对教师深信不疑。教师要改变这种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要通过生本课堂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和活动的主体,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掌握知识。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中心,关注学生

传统美术教学中,教师总是在重复着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的时候多,让学生进行主动探究的时候少。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因为他们是有生命的群体。教师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教师要看到学生的情感和灵性,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通过互动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课件的形式让学生欣赏北京故宫、德国科隆大教堂、泰姬玛哈陵、柬埔寨的吴哥窟、索恩克朗教堂等中外著名的建筑,讓学生通过欣赏去共同分析建筑艺术有哪些特点?学生在欣赏中会有些震惊,为这些建筑的美和艺术的杰出而感到震撼。同时学生会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最后总结出建筑艺术具有科学性、适应性、艺术性、文化性的特点。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点拨,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形成美术修养。例如说到艺术的文化性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等例子给学生进一步总结,促进学生对艺术特点的理解。

二、学生充当课堂的主角,教师配角

美术作品欣赏是个体的审美活动。但是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毕竟有限,如果教师让学生独自去欣赏和学习,学生会感觉到不知所措、无从下手,无法找出审美的切入点。所以,学生的美术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生本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来当“主角”,老师充当“配角”,这正好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反,也需要教师从思想和观念上发生转变。教师在美术课堂上要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给学生准备一些能够促进学生思考和探究的问题和任务,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教师是“配角”并不是说教师就无事可做了,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学生的学习探究情况,还有学生的情感、态度、思维等。

三、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增加信心

美术欣赏是一种个性化的情感活动,教师要想方设法地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促进学生主动欣赏和感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学生,善于抓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这些对于学生来说会给学生增加学习的信心和动力,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进行美术欣赏和学习。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的一句鼓励和表扬会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给学生带来无穷的力量,促进学生以更大的动力去进行学习和探究。在学生保持了主动地学习状态后,教师要观看学生是否存在着学习的疑问和困惑,当学生遇到问题后,教师要适当地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之间去分享彼此的思想和结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美术作品可以什么都不像吗?——走进抽象艺术》的时候,学生通过蒙德里安的冷抽象和康定斯基的热抽象作品,进一步了解了抽象艺术的理解。学生可以分辨出冷抽象以几何构成为主;热抽象以色彩和变化的线条,抒发情绪为主。教师看到学生的进步就要对学生进行表扬,让学生在欣赏和赞美声陶冶情操、开阔眼界,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四、学生自主对问题探究,积极思考

审美能力的提高是需要学生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的。课堂是学生进行学习的舞台,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并且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主动地对美术知识进行探究和思考。有了问题学生也就有了学习的方向。学生会在问题的引导下把相关的美术知识都系统地总结和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个知识体系是通过学生自己探究和总结出来的,也是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建构起来的,它会促进学生对于美术知识的掌握,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欣赏能力。例如在学习《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的时候,这里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众位园林的主要流派及特征,让学生对园林艺术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去思考中国、日本、意大利、法国、英国园林的艺术特点是什么?有了问题学生就会主动思考,在分析中了解中国古典园林写仿自然、寄情山水的艺术特色;而意大利园林则注重实用价值、造园形式和艺术风格……不同的园林具有不同的风格。在问题的探究中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了,也实现了生本课堂。

总之,生本课堂让课堂充满了灵气和生命的活力,也给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命力。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和掌握新课改的理念,并用生本课堂的思想来武装自己,力求在自己的课堂上能够实现生本课堂。用生本课堂的形式活跃课堂氛围,给课堂注入新鲜的血液,让自己的课堂更加精彩。

猜你喜欢
主动探究生本课堂高中美术
构建高效复习课堂的教学研究
让学生有效参与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主题调研及反思
构建生本课堂为主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民间剪纸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