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彦钊
【摘 要】实践教学作为思想政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思政课实效性方面作用突出。通过有效的实践教学可以培养高素质大学生,对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但目前思政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对思政实践教学重视不够、教学模式落后、考核方式陈旧等,本文针对这些问题,结合自身长期教学经验,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旨在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促进高校思政课朝着良好方向发展。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途径
高校本身就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展开教学,其中思政课程更是将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重要途径,所以认清当前高校思政课堂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针对目前现状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当前思政课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意义
高校思政课既是一种理论教化,又是一项实践教育的工作。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所以高校在思政课堂上更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注重大学生思想引领。因为当下大学生信息接收效率高、途径广,仅靠教师在课堂中或课本上的政治观念是远远不够的,不能够全面、有效的指导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动态,思政课必须结合当前社会现象,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了解当下社会现象的同时也进行理论升华。例如网络上的“郭美美事件”、“投毒事件”、“马加爵事件”、社会上“该不该搀扶老人”现象等都可以作为思政课的活生生案例拿来讲解讨论,让学生在讨论学习中明辨是非,懂得人生道理。
二、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状
(一)对思政教育认识不足的问题
高校在响应国家教育部教学改革号召之下,不断弱化理论教学,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思政课在实践教学改革中相对比较落后。很多教师仍然认识不足,重视理论部分,忽视实践教学环节,更有甚者只是为了敷衍课时,采用照本宣科的态度教学。此外,高校在思政教育投入方面相比其他专业课程而言比例较少。主要表现在:一是课程安排方面,专业课程一般都是小班上课,而思政课通常都是合班课,上课人数多,教师往往不可能顾及到每个学生的听课学习状态。二是在资金投入方面,学校一般在专业课建设上会投入大量的资金,而思政课投入的资金少之又少,致使教师只能进行类似于课堂案例讨论这样的实践形式,很难“走出去”或“请进来”,使实践教学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性。三是表现在人力投入上,在多数高职院校中,进行思政教育的教师待遇相比于专业课教师低,而且学校对思政教育教师的任职要求也把控不严,导致师资力量不足。所以通过这些现象可以看出,改革高职院校的思政实践课程教育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二)教学方式存在问题
目前高校思政课还是以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为主,这种方法下教师还是以理论内容为主,造成很多学生对思政课评价不高,认为枯燥无聊,并且对现实问题没有指导意义。缺少启发学生对实际问题思考和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时间,从而学生在实践中对所学知识的概括应用就少。
(三)考核方式存在问题
高校目前考核方式都是按照学生平时成绩(包括上课表现、考勤和平时作业)加上考试卷面成绩来确定的,虽然这一考核方式能有效地督促学生在平时尽量不出现迟到早退的情况,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但对于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还是不够,也不能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真正的理解程度,这也是由于多数高等院校长久以来重视成绩忽视应用,重视结果忽视过程造成的。
三、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对思政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对思政课进行实践教育改革,前提条件就是加强对思政课的重新认识,并将这种认识转变为实际行为。首先作为教师要改变对思政课的认识,重新定位思政课的地位,树立正确的课程定位,不断加强自身教学技能的提高和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比如教师在掌握了理论内容之后,还要丰富自己的课堂内容,可以上网查看一些当前热门话题,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动态和新思潮,把这些内容融入到课程中。其次,作为校方也要加强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投入。大量引入相关专业的教师,加大资金支持,改变课堂作为实践场所的现状。比如可以结合大学生的特点,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就业相结合,以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或是职业需求为切入点,增强对知识的实践渗透性,与此同时学生也能感受到思政课不再是一纸空文,跟其他专业课程一样是具有实用性的,从而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二)采取多种考核形式,全方位培养
当前高校思政课主要还是以理论考核为主,注重对大学生的理论知识系统考核,弱化对大学生平时思想修养的考核。这样以来,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是理论的巨人,但是在实际生活工作中往往表现出道德缺失、职业行为有失等问题。所以,作为培养高素质高人才的教学机构,要明确培养目标,加强学生实践过程、实践行为的考核,弱化理论考核,提高教学效果。
(三)开展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加强思政课的实践性
高校思政课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大学生了解国际国内形势的重要平台。生动形象的思政课为大学生了解这些情况提供了保证。高校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政实践课。比如参观见习形式,学生在学习到某一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相关地点进行参观学习;也可以采用录像形式,让学生观看相关教学录像,书写观后感或进行观感讨论等,丰富课堂学习形式。再如开展社会实践形式。学生可以利用节假日参加当地的社会实践,到养老院做义工、帮助社会企业做义卖等,如每年参加暑期“三下乡”活动等。这些形式都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让学生直观感受、亲身体验,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培养,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借助校园文化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性教学顾名思义是要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教学,因此教师要借助校园文化以及开展社会实践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比如校园开展的纪念五四运动大会、歌咏比赛、纪念12.9运动主题活动、邀请行业专家进行专题演讲或给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等,都是利用校园文化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
结论
高校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教育中的思政实践教育教学在其中扮演者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改革高校思政实践教学,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责任感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更加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程巧玲.“概论”课实践教学带来的新变化[J].中国电力教育,2011(20).
[2]李文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8(30).
[3]姜德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