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志乔
摘要: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发现这样的现象:高一新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欲望很大,但有的学生学习方法不对路,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之间的差异就显现出来了。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动”起来,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来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在宏观、微观、情境等方面进行精心设计,从心理、情感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调控,从学习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维等方面进行引导和疏通,充分展示实际问题的产生背景,让学生容易接受。
关键词:高中生;数学学习;活动
一、心理、情感调控
“心病还需新药医”,学生的心理上出现问题,需要教师从情感方面进行教育,“好言一句三冬暖”,多鼓励,少批评,让他们重新树立起信心。实践证明,人的大脑在兴奋状态下,思维效果最佳。及时鼓励可以让学生的大脑兴奋起来,调动起他们的积极主动性,使他们自觉、积极主动地动口、动脑、动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从心理、情感等方面采取相应的策略:有的学生基础掌握不牢,接受能力较差,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上不敢动口、动脑、动手,不敢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害怕出现差错,受到其他同学的嘲讽。对此类学生要创造条件,要鼓励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一旦对了,要及时表扬;即使不完全正确,也要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其积极性,提高其学习兴趣;课后,对这类学生也要正确开导,让其感觉到老师对他的关心,从而调动其学习的欲望。
二、强化基本概念的教学及数学语言的训练
数学概念往往是用逻辑严谨的数学语言阐述的,是数学家们经过千心万苦提炼出来的,学生理解起来有很大的难度。然而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如果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基本概念,就会束缚其思维的发展,当然做不了题,在课堂上也“动”不了。因此,按照数学认识论的观点,对于数学概念的教学,应当像数学家当初解决问题那样,先对“发现”的数学知识有一个全面、大概的认识,然后用严密的数学语言逐步地阐述清楚基本概念。具体操作时,应当重视概念的实质,弄清其内涵和外延,借助直观图形、实物等作为概念理解的感性材料来丰富学生的数学表象认识;应当对概念、法则的关键字句强化理解,最好用贴近生活的语言陈述,以帮助学生克服数学语言理解上的障碍;应当讲清一些数学符号的意义及蕴含的数学思想和背景,以帮助学生克服数学语言识别上的障碍;还应当强化数学语言训练,引导学生进行复述,增强其数学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
三、重视过程知识的教学,构建学生的良好的认知结构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存在大量的结果知识,而且存在大量的过程知识。如果重结果,轻过程,那么就不能构建起学生的良好的认知结构,学生就只会记住结果,至于中间过程怎样,就不知道了。在考试、作业中,就会出现只有结果没有过程的现象,原因是中间过程不知该怎样用数学语言书写。这样会导致学生数学素养欠缺、创新意识薄弱的结果,也就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动”的能力。我们提倡“重结果,更重过程”。应当清楚的是:过程知识不仅在结果知识的获得方面起到基础的、辅助的和向导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过程知识既是大量知识的载体,又是培养良好数学素养的载体,还是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的载体。获取过程知识才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培养创新意识的真正动力和源泉,还能对认知结构进行重组,使认知结构更为完美。数学家克莱因曾极力倡导:留给学生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他获得的就不仅仅是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一种数学方法的掌握,而是一个从整体意义上对数学活动的领悟。实质上,这种“领悟”正是指获取过程知识。因此,在教学设计上,要从宏观、微观、情境等方面出发,设计出灵活多样的数学活动形式,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提供可操作性强的背景材料,正确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数学思想方法水平。通过这样的过程教学,让学生明确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数学思维的动向,让旧知识重现以及与新知识的融会贯通,完成学生的认知结构的重组。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的学习,达到真正“动”起来的目的。
四、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
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们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数学思想含有传统数学思想的精华和现代数学思想的基本特征,并且是历史地发展着的。通过数学思想的培养,数学的能力才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掌握数学思想,就是掌握数学的精髓。不少学生对数学认识很肤浅,对数学思想方法了解甚少,对一些较为困难的问题不能转化角度思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一些数学思想方法的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比如集合思想、函数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这些在解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重视加强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不但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但是,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到学生数学能力提高的,而是有一个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机地结合数学知识的内容,做到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和反复训练,才能使学生真正地领悟数学思想方法,实现质的飞跃。
五、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不少学生在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时,总是束手无策。因此,教师应当让学生开阔视野,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教会学生能用数学语言描绘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正确引导学生数学地思考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地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将实际问题抽象、转化为数学问题,充分展示类似于数学家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真理的过程。从而树立起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增加其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可操作性。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策略,使学生真正意义上“动”起来,以达到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