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亚欣
摘要:为了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我们认为,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学会学习,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索能力;培养
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门重要学科。小学数学教学,一方面要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具备数学基础知识的素养;另一方面,要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那么,我们该从哪些方面着手,达到培养他们的探索意识,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的目的呢?
一、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环境,诱发探索欲望
我国过去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虽然它的确也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以及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我们很容易发现中国学生的能力的不足。过去的教学模式到底有什么问题呢?过去传统的课堂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的思路必须完全跟随教师,不允许有丝毫的差池,更不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在如此高压之下,天长日久学生的创造力被完全抹杀。陶行知先生曾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学生的创造能力只有在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表现和发挥。所以,在平等、民主、宽松、安全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展开其想象的翅膀,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之下提高其探究能力。因此,广大教师要以友好、宽容、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自信心,极力营造一个和谐、民主、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感到:学习是愉快的、老师是慈爱的、同学是友善的。 例如:在教学基数和序数时,有很多学生分不清楚“几”和“第几”,我没有加以斥责,而是请十位同学站成一排,以游戏的方式来教学。如请左起第四个同学跳一跳,请右起的3个同学拍下手,请你找到站在左起第8个的好朋友……学生们在这种宽松、愉快的气氛中,较快的掌握了序数和基数。所以,我们只要能真正的做好这一点,学生就可以大胆地展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实践证明,民主宽松的课堂环境,可以充分的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和畏惧心理,使他们敢想敢说敢问,激起主动学习的热情,充分表现出学生内在的潜能。
二、指导学法,使学生具有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要也不应该把现成的知识结论直接传授给学生,而应带领他们一起去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他们积极地去探索知识、发现规律,并掌握学习方法,逐步使他们形成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5的组成”时,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知识、掌握学习方法:
(1)动手操作:让学生拿出5个圆片,尽可能有序地把它们分成两个部分,看看有几种分法;
(2)抽象组成:启发学生根据不同分法独立概括5的组成;
(3)归纳学法:让学生回顾学习5的组成的过程,并归纳出学习组成的两个步骤:第一,把5个物体有序的分成两个部分;第二,根据“分”的情况抽象数的组成。
在上述过程中,由于教师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有意识地进行了学法的指导,这不仅使他们理解和掌握了5的组成,还为后面让他们自主学习6~10的组成提供了方法的借鉴,更为可贵的是发展了他们的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
三、要合理设计探索的过程
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数学的学习过程不是教师简单地展示结论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亲身经历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与人合作交流和创造等活动的过程,这样才能真正获得数学的知识和数学方法。探索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收集信息阶段。
主要任务是获取信息和识别信息,为顺利处理信息做好准备。现行教材中提供信息的方式有:从信息提供的对象看,可以由题目提供,或教师提供和学生提供;从收集的时间看,可分为现场收集和非现场收集;从信息提供的完备性看,可分为信息完备性的题目和信息非完备性的题目。目前课本中大部分的题目是信息完备性的题目,而信息非完备性的题目较少,需适当充实补充。
2.处理信息阶段。
是指信息的整理、分类和分析,是信息加工的关键一环。为了提供思维的阶梯,引导学生抬级而上,准确地寻找信息间的联系和规律,要关注下面三种信息加工处理的方法。
(1)学具操作。如形体特征、计算公式的探索,都要运用学具,让学生进行看一看、量一量、拼一拼等 实践活动,从中发现规律。
(2)提纲指导。为了指引学生的思维方向与程序,教师要设计自学或讨论的指导提纲。
(3)尝试猜想。尝试和猜想是信息加工处理的重要方法。如教学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法则时,教师可以开门见山的告诉学生:这一节课请同学们运用尝试、猜想的方法,自己来发现除数是三位改写的除法法则。猜一猜商的最高位怎样确定?猜一猜每一位上的商怎样确定?猜一猜余数怎样确定?再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总结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法则。
3.判断决策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要关注合作意识,发挥群体的智慧解决问题,要注意激励意识,肯定学生学习过程中成功的成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教育要着眼于未来,让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这已成为当今人们的共识。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已成为中小学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