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文明礼仪的养成方法

2016-05-14 23:05傅娅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养成文明礼仪幼儿

傅娅

[摘 要] 文明礼仪的养成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对幼儿的一生具有独特的作用。幼儿的文明礼仪一般包括交际礼仪、公共礼仪、谈话的礼仪三方面。在养成时要遵守循序渐进原则、教育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原则,并在教育中要做到家园配合。让幼儿由“无律”到“他律”,最后到“自律”。

[关键词] 幼儿;文明礼仪;养成

“素质教育应从幼儿抓起。”《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要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以提高幼儿素质。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品德教育,德育工作贯穿幼儿一日生活和其生长发育的始终。

一、正确认识文明礼仪的重要性

礼仪是社会外在文明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风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对礼仪的重视程度直接反映了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道德水平。人们常把与人交往是否讲究文明礼仪作为检验一个人精神境界和文化素养的标准之一。

在“应试教育”的误导下,产生了“只有分数高,万般皆下品”或“有特长,无礼仪”的一批学生。没有良好的礼仪就会丧失自身技能提高的机会,当然更成为高素质人才概率也会变小。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必须从幼儿抓起。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对儿童脑电活动的研究表明:四至七岁是人类大脑皮层细胞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也是大脑可塑性最强的时期。这时,客观现实在大脑皮层中的印象特别深刻。幼儿的可塑性大,教师、家长应用文明礼仪培训幼儿。教师在幼儿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应对幼儿的文明礼仪进行培养,使其习惯成自然,使文明礼仪融入学生生活。

教师只有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播下文明礼仪的种子,才能从根本上扭转“重技不重礼”的思想倾向,从而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二、把握幼儿礼仪范畴,遵循幼儿发展规律

(一)幼儿礼仪一般包括三个方面

1.交际礼仪。包括礼貌的行为,如果家里来了客人主动站起来向客人问好、让座、递茶等,客人走时要随大人送出门道“再见”。礼貌的语言还包括“谢谢”“你好”“对不起”等。

2.公共场所礼仪。在商场、电影院、医院等公共场所不吵闹,爱清洁讲卫生,懂得果皮纸屑要主动扔到垃圾箱中,不随地吐痰等。

3.谈话的礼仪。在大人说话时不要随便打断,回答别人问话时应有问有答、有礼有节等。

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如果在儿童期的早年,不能给予合理的教育,致使儿童养成不良意识和卫生习惯,那就会给以后的再教育带来几倍、几十倍的困难。”由此可见,对幼儿进行正确的礼仪教育是何等重要。

(二)幼儿教育中教师应遵循的原则

在幼儿的礼仪养成教育中,教师还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才能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承担提高幼儿思想道德的重任。

1.循序渐进的原则,忌急于求成。幼儿期是幼儿身心不断发展的时期,幼儿对文明礼仪的掌握是循序渐进的,对幼儿的教育不可急于求成。当幼儿犯错误时,不是简单训斥,而是耐心教育,设身处地站在幼儿的角度去考虑,对幼儿的点滴进步及时肯定。

2.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幼儿的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自我控制能力低,易兴奋、不易控制情绪。这时教师应正面引导,在幼儿脑中强化正确的言行。如在幼儿收拾玩具时,会到处乱放,这时教师应用正确的方法示范,并伴随着言语的提示,幼儿很快就会学会。在进行正面教育时要坚持说服教育,反对压服和简单粗暴,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榜样,通过榜样对幼儿进行教育,以鼓励为主,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外出春游有人乱扔果皮,也有人扔入果皮箱内,发现这种情况,教师可表扬做得对的幼儿,并请其示范,大家就会纷纷把垃圾捡起来扔进果皮箱。这样既保护了幼儿的自尊心,又让幼儿改正了缺点。

3.教育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原则。在落实这一原则时,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幼儿的无意记忆占优势。他们对直观鲜明的事物感兴趣,不会自觉运用反复识记的办法来记住已习得的文明礼仪。这就需幼儿园、家庭、以至社会这些大环境步调一致,相互配合,并持之以恒。由于幼儿是一个发展中的个体,受自己身心特点和外界因素的影响,文明礼仪行为不稳定,需“反复抓、抓反复”,认清幼儿对文明礼仪的掌握是呈螺旋型上升的,坚持一贯,以利幼儿良好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

三、遵从儿童道德发展的规律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从无律—他律—自律的过程。”“无律”指儿童的判断无固定标准,“他律”指儿童的判断受自身以外的标准支配,“自律”则是受儿童自己的标准支配。这一规律对幼儿文明礼仪的养成同样有效。

1.热爱幼儿,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与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这是进行文明礼仪养成的基础。幼儿的行为是受内因支配的,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影响幼儿。这就要求我们要平等地对待幼儿,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只有幼儿信赖教师,热爱教师,和教师成为知心朋友,他们才愿意、乐意接受教育,而不是屈服于教师的“教鞭”。教师要真正做到关心幼儿,尊重幼儿选择活动的权利,不大声训斥幼儿,多与幼儿游戏,与其建立深厚的感情。不折不扣地做到了这一步,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不再是空话。

2.教师要以身作则,作好表率作用,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礼仪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幼儿教师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为幼儿树立榜样。幼儿的模仿力强,这就为教师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导向创造了条件。由“无律”到“有律”需要一个过程,更是教育的重要环节。幼儿园活动多是共同参与。如在结构活动中,教师发现少了积木,便说:“××小朋友,能借我一块积木吗?谢谢!”到娃娃商店去买东西,对戴上兔头饰的小朋友说:“兔阿姨,请给我一块饼干”……并尽量利用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场景中多次出现同样的言行。这样,幼儿通过多次的耳闻目睹后,在类似的情况中就知道自己该如何做了。对做得对的幼儿,教师应及时发给小红花或夸奖他们,促进幼儿由无意的模仿到有意言行的转换。

3.教师要督促幼儿在日常行为中做到有礼有节,即“他律”。在进行这一环节时,教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考虑幼儿当前文明礼仪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使其学而不厌,并发展性地让其掌握文明礼仪。

在进行教育时教师要多采用直观、具体的实物,图像和形象,或树立具体的榜样,充分利用集中教育活动,采用电视、幻灯、情景、图片进行正面的引导,并引导幼儿进行讨论是非对错,学会换位思考。

在幼儿游戏活动中,教师督促幼儿利用文明礼仪进行交往,还可每周评一次文明小红花,用制度来“他律”。让幼儿大胆交往,找出符合自己年龄特征的礼仪行为。另外,教师在外出参观、郊游等活动中运用礼仪进行实践活动,应避免空洞的说教;在督促幼儿时,切忌言行过激引起幼儿反感,应有步骤地加强,逐步提高。

4.让幼儿主动运用文明礼仪进行交往,即“自律”。我们对幼儿文明礼仪行为的养成教育,最终目的就是要达到“自律”,也就是说要让幼儿学会如何管好自己。做到不但在教师、家长在的情况下做到礼仪文明,而且教师、家长不在场的情况下也能做到彬彬有礼、言行在矩。

参考文献

[1]冯永刚.幼儿道德启蒙教育方法探析[J].幼儿教育.2004,(05).

[2]袁永凤.论家庭品德教育,迈向21世纪的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优秀论文集[J].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0).

责任编辑 满令怡

猜你喜欢
养成文明礼仪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文明礼仪润童心 养成教育伴成长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提倡文明礼仪 弘扬社会公德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分析素描训练与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养成
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
航母舰员安全意识养成探索与实践
文明礼仪的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