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勇
摘 要:职业学校的发展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设计、施工、质量、专业教师培训、团队建设、校园文化和社会服务等许多方面。本文就职业院校发展建设进行阐述,提出提高质量标准和重视教育改革是推动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内涵建设 教育教学 特色
为适应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专业建设成为职业院校完成专业教育,满足社会需求的重中之重。除了做好专业建设外,职业院校还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想职业动态变化机制
高校职业行为体现出发展差异化,错位竞争这一概念。一个良好的专业与行业发展的动态调整机制,可以有效地服务于特色发展和总体战略规划和实施。我们不能盲目追求集成,无意识的新的所谓的“热门专业”,应该重心下降,要对接以区域优势、特色产业为内核的产业链,努力形成一个专业链,建设集成一个或多个专业的放大器,与行业、企业需求对接。果断关闭停止在行业低迷时期或技术上不可能升级的专业,形成自然选择机制。
二、加强校企合作机制建设
职业教育教学一体化与企业合作,其实是整个社会产业进行全面的合作。职业学校应以积极的态度推进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建设开放的合作平台,以专业人才为基础,以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为指导,实行一体化教学。与技术研究所合作,与专业市场对接,使之更具专业领导能力,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变化领域内的企业共同研究和开发、专业教学计划。满足职业技能标准和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实现教学与生产过程结合,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结合。
三、“双师型”结构教学团队建设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能力决定了学校在社会中的角色定位。目前教师队伍的单一来源成为常见问题,职业院校要以“双师型”队伍建设为核心,坚持引进和培训全职、兼职高级人才,完善培训制度,建立教师培训机制,激励教师发展专业,对教师采取有效管理模式;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向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完善职业院校相关政策,促进职业院校与国有大中型企业合作建立“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共同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院教师培训能力建设全面发展。
四、重视和发展类培训课程
一切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培训都必须反映学生的需求。培训和发展,是提高职业院校类地关键内容。提高教育质量,关键是做好系统工作。为了实现专业院校信息资源与企业“零距离”或“空头”对接培训,发展课程类材料,校企合作建设应该形成完善的机制,建立工业企业资源引入教育教学过程的质量标准,转换过程和评价体系,使高质量的资源进入教室;应积极吸收现代传播的知识和使用模式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改善教学方法,以及实现各个环节的人员培训开发的过程与学习风格相协调的协同变化,实现远程互动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价值。同时,也为职业学生招生制度改革造成的类型多样化、多元化的入口提供通道,可以在新形势下实现高中毕业生、职业高中毕业生、退伍军人、企业员工、社区院校的共同发展,如课程、课堂教学的分层实现。
五、促进培训体系的建设
大量实验数据表明,学生外出实习成为职业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职业院校为满足社会的需求,必须培养学生专业的技能。这使得教学手段必须多样化,因此学校与企业之间达成一致,建立相应的校外活动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既能满足社会需要,又使得教学手段多样化。学生直接在工厂实习,既能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学到社会的管理体系,实现教学知识与生产过程的零距离,又能针对社会需求提前储备人才。校企合作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六、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在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阶段,中国进入WTO后,与国际接触越来越多,许多国内企业开始探求国际市场,开拓新的领域。职业院校采取相应的专业优势,以国际标准来要求学生,使得每个毕业生都能很快适应国际市场,达到国际标准,这要求教学资源必须国际化。中国的企业目光必须放远,学习外国企业管理经验,刺激国内的生产。因此企业需要大量的外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人才,共同开发国际标准本土化、对接现代职业标准和检验实验室的建立,建立教师交流、学生交流与合作并相互承认学分。
七、优化人才资源配置
职业学校应注意资源分配工作和学校工作重心。学校工作重心应集中在教育教学工作上完美执行招聘计划,提高安排人员报到率、就业和就业比例,见证“双型”教师、教师教学、教学方法改善,接受设备价值和水平的研究项目,如社会服务收入效应评估、专业重要的参考指数调整等。
(作者单位:日照市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