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宏伟
新课程改革围绕“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观。这是整个评价体系的重大变革,也促进了语文学科评价改革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多元化的评价指标及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将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及相关综合能力做出更全面、科学的评价,并将实现评价的激励功能,促进学生语文及相关能力的全面发展。但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对学生智力优势的迁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协调好评价方法的多样化与评价主体工作量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决定能否发挥评价有效性的重要问题。
一、评价指标的多元化与个体优势迁移
可以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学生的学业成绩都是考查学生发展、教师业绩和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但在信息化极速发展的今天,仅仅掌握知识与技能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对人发展的要求。人们逐渐发现“人才”这一概念有必要重新诠释,对“人才”评定的标准也需要改变。人们开始关注个体发展的其他方面,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从考查学到了什么,到对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新等进行考查和综合评价。
在多元的评价指标下,每一个学生都有其闪光点。学业成绩不优的有可能富于交际天赋,沉默寡言的有可能具有写作特长,生性好动的,却可能极具创新精神……这时,教师看到的,将不只是他们的缺点,而是同时看到他们有许多值得欣赏与鼓励之处,此时,何不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大加渲染一番,或不露斧凿地加以点化激励,以实现学生优势智力的迁移,促进其全面发展呢?
(我执教苏教版《长江之歌》一课,在完成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初步解读之后)
师:现在老师给大家10分钟时间,请你们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你对这首诗真的理解了。
(10分钟后)
生1:我按照课文的主题,仿写了一节诗句:……
师:你能用诗歌的语言来表现对诗歌的理解,而且又赞美了伟大的长江,我们体会到了你对长江的热爱,真了不起!
生2:我根据诗歌的内容作了一幅简笔画。
(画面内容:远方高大巍峨的雪山背景下,条条小溪潺潺流下,渐渐汇聚,渐近渐宽,继而展现出汹涌的波涛,非凡的气势……)
师:你对诗的内容理解得很深刻,而且画得很好,看得出你有很强的想象力和娴熟的绘画能力。
生3:我想给大家朗诵这首诗。
师:他今天发言非常主动,大家表扬他!
……
教学时,我从不同方面去评价学生,帮助每个学生找到一个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也即发现并展示他们的智力优势。这样,他们的个性得以充分展示,由此带来他们自信的增强、自尊的注重,这也必将促进他们的优势智力向弱势领域自然迁移。
(我执教《凉州词》一课,在自由朗读时,一学生把“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句读得非常响亮慷慨,另一个学生却读得低沉抑郁)
师:(对生1)你能说说为什么把这句读得这么响亮吗?
生1:因为我对守边士兵的境遇感到非常愤慨,朝廷不关心士兵是错误的。
师:你能同情将士们的遭遇,说得很有道理。
师:(对生2)那么你能说一说为什么把这句读得这么低沉吗?
生2:因为士兵们很思念家乡,他们吹奏羌笛的曲调是幽怨的。
师:你能体会士卒们的心情,说得也很有道理。下面就请大家按自己的理解来朗诵这句诗。
(学生非常高兴,学习热情极为浓厚)
当两个学生对一句诗的朗读做出不同的处理时,我没有按常规思路马上肯定一个,否定一个,没有只从读的对和错本身去评价学生,而是关注学生的不同思维过程,并给予积极的鼓励,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允许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正是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而教师注重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评价,也正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评价理念。由此可见,只有放眼全面,关注过程,评价才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才有可能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的指导,才有可能实现对学生优势智力的有效迁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与评价主体的工作量
以往对学生的评价大都是在量化范式下的标准化测验,评价的操作过程显得单调枯燥,因为教师不用考虑太多,所做的只是机械重复的阅卷评分,关注的只是分数的多少,很少考虑形成之因及对策,因而很少存在工作量方面的问题。
新课程倡导质性评价方法,强调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的结合,以更全面深入地反映评价对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无疑,这样的评价更趋科学、更趋合理。但学习过程档案、评价日程表、反思日记、成果展示等定性评价方法的引入无形中给学生评价的主体之一——教师增加了巨大的工作量。不少教师不禁陷入迷惘:怎样有效实施对学生的评价呢?
建立学习过程档案是质性评价最具代表性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它的应用可能使本已十分忙碌的教师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把握好自己在评价操作中的角色和作用。教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学生自己记录为主,教师只是引导者、组织者,制定好学习档案内容并教给学生记录方法,定期或不定期加以检查总结,适当添入自己的评价。还可引入家长的评价,以掌握更多的评价信息。
以语文学习过程档案为例,可让学生自制各种收获卡,如“作文大王卡”“朗读精彩卡”“课本剧表演名演员卡”,可让学生填写“家庭作业反馈表”与“课堂表现记录表”等,可让家长填写“家庭表现记录表”等。可定期开展反思座谈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档案记录来了解自己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发展情况,实行自主评价,还可组织学生相互评价,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让家长参与评价。这样,不仅使评价主体趋于多元化,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加强,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得以提高,还减轻了教师在操作过程中的工作量,学习过程档案这一质性评价方法的优越性也得以充分展现。
就是对于考试这一传统的量化测评方法,我们也可以开动脑筋,加以变革,力求在减轻评价主体工作量的同时,还能较好地发挥评价的效能。
让学生自制试卷就是一种较好的尝试方法,教师可从大的方面限定范围,让学生自己命题,互相检测,相互评改。比如中高年级的语文试卷,可按字、词、句及语言表达、综合运用等项目引导学生自主拟题和组织测评。单元测试就可采用这种形式,不过次数不宜太多。如此操作,不仅改变了学生对这一传统评价方法的看法,还均衡了评价主体间的工作量。这将使考试这一测评方法得以较好的运作,并将实现其促进发展的本质功能。
笔者所在学校最近在语文教学中引入了星级评价体系,根据学生平时课堂学习表现和写字、习作、课外阅读等单项表现给予过程性的铜星奖励作质性评价,再以月、学期与学年为单位将平时积累的铜星兑换为银星、金星作阶段性的量化评价。星级评价体系的引入,不仅兼顾了评价的质性与量化,更激发了学生持久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利于教师更好地掌握评价这一有效工具。
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课程评价体系必将日趋完善。只要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工作实践中多思考多探究,必将使评价的效能得以更好地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