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读教学策略浅谈

2016-05-14 09:57陈佳佳
小学教学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环节文本课文

陈佳佳

略读作为一种阅读方式,重在粗知文本大致的内容,迅速把握文本的大致意思。略读课文教学旨于让学生在略读实践中获取信息,同时学习略读方法,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人教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编入略读课文,随着年级段的升高,略读课文所占的比例也依次递增,到了六年级时,甚至超过了精读课文,可见略读课文的重要性。但在现今教学中,不少教师对略读课文的教学主次不分,或走马观花,粗浅一读,或精工细作,胜似精读,都没能很好地发挥略读课文之功效。

叶圣陶先生在他的《略读指导举隅》中曾提出“略读的略字,一半就教师的指导而言,只需提纲挈领地指导;一半就学生的功夫而言,还是要像精读那样仔细咬嚼”,略读课文教学讲究“简”,但学生的学应讲求“丰”,也就是说要追求“教略”而“学丰”。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准确把握课中的训练点,注重教学策略的运用,迁移从精读课文中习得的学法,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一、快速阅读,提升概括能力

在现今知识总量激增的时代,拥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通读全文之后,能把握文本的大概,更体现出了一个人的阅读水准。这种阅读能力便是概括。概括能力是指理清文本内容间的关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态度倾向。可以说,概括文本内容是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个性化阅读的关键。

在教学《夸父追日》一文时,针对学习提示中概括课文大意这一学习任务,我尝试设计了两个环节加以指导。环节一:请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试着用一个词或短句来概括自然段的段意,或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出各段的大意。环节二:指导学生将归纳出的自然段段意连起来,适时运用连接词,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这两个环节的教学,将概括大意的任务分步进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其在讨论、交流中,逐步掌握概括的方法:抓关键点归纳,运用连接词合并段意等方法,有效提升概括能力。

此外,还可以让学生针对文中相关事件要素的梳理,将要素关键进行整合,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如教学《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一课时,我让学生在初读课文之后,整理出新闻四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将这四要素有效整合,概括地说一说这条新闻讲述了什么内容。这样的梳理与整合的过程,培养了学生把握这类课文重点内容的能力。

将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概括能力,在略读课文中历练,并进一步强化,使其能举一反三、熟练运用,对于提高学生的快速阅读是极有裨益的。

二、迁移运用,掌握表达方法

帮助学生习得方法,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精读课文的学习中,学生们在教师的引领下,斟词酌句,学习文本的段落结构、体裁安排、详略分布、细节运用等表达方法,而略读课文则为学生提供了迁移运用这些方法的舞台。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单元目标是“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情感的”。在教学《别饿坏了那匹马》这篇课文时,我就安排了感悟和运用这两个环节,抓住文中对人物的细节描写让学生感受其品质,体会表达之精妙所在。

环节一: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残疾青年有美好的心灵?学生通过找关键句、关键词,发现文中是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细节来表现人物品质的。

环节二:如果你是文中的我,当发现残疾青年家的后院并没有那匹想象中的马时,你会怎样?用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来表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迁移运用了之前所感悟到的描写方法,达到了融会贯通。

课文《山雨》,作者以神奇的想象和联想,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山林雨景图,这种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很有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我没有对文本做过多的分析,而是创设了视觉和听觉上的场景,带学生们听风、赏花、看海,让他们模仿课文的写法,发挥想象和联想,描摹出更为丰富的感官体验,融合自身独有的感受,来丰富笔下的景物描写。

三、自主阅读,实践阅读方法

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我们很多时候是交替着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来满足不同文体的阅读需要。而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们会发现在课文前的“阅读提示”中,根据文体特点和学段的不同,出现了不同形式要求的阅读方法。在三到六年级的略读课文的阅读提示中,有35篇课文要求“认真默读课文”,其中有5篇课文要求“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另外,提出要求“浏览”的有2篇课文,分别是五年级下册的《打电话》和六年级下册的《鲁滨孙漂流记》。而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除了有“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样的一贯性要求外,也对不同学段的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训练做了目标规定:第二学段要求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第三学段则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但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很多教师却情不自禁地会将默读、浏览的时间压缩,究其原因,教师不清楚学生的阅读能力处于哪个水平,更担心上课时间不够。

其实,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对于今后学习其他的阅读方法是至关重要的,不管是浏览、略读或扫读,实现的前提都是掌握默读,而要学生掌握默读的能力,提高默读的速度,除了平时多练之外,还应教给学生默读的方法。

《金色的鱼钩》一课的阅读提示中指出“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象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学时,我指导学生:如何才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呢?教给他们方法:一行字,目光集中在重要的两三处,扩散左右,关键是不回读。以第一行为例:先看到时间“1935年”,扩散看到的是“1935年秋天”,再看到“红四方面军”,扩散看到的是“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最后看到“许多同志”,扩散看到的是“许多同志得了肠胃病”,用这样的方法试着默读第一自然段。本课是第一次在阅读提示中出现“用较快速度默读”的要求,所以,教学过程中,我着重指导学生学会关注关键词,较快默读的方法,并腾挪出充分的时间去做这件事。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刚开始较生疏,稍加训练后便有所进步,小有成效。有了这样的方法和指导,经过长期训练,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在默读能力方面有所提高。

训练方法的同时,我们将默读与圈画、批注等阅读手段相结合,大大提高了默读的效果。边默读边思考,边圈画边批注,在一系列的任务驱动下,学生的默读更有指向性,也更易达成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

略其所略,重其所重,只有当我们为学生呈现略读课文的精髓之处,并导之学之,才能让这语文能力的实践之地名副其实,也才能让学生真正从中得到益处。

猜你喜欢
环节文本课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监管的行为观测力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