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玉花
摘 要:语文课堂应当依据学生心理、情感、知识的需要随时作出富有创意的调整,因此课堂是真实而又鲜活的,时刻闪耀着思想、生命的智慧光芒,要让学生充分领略课堂生成的魅力。
关键词:期待;演绎;涌动;尝试
学生的童年生活大部分是在学校中度过,因此课堂教学不应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历程。语文老师有责任给学生营造一个快乐的语文课堂,让学生的心灵在语文课堂自由飞翔,领略课堂生成的魅力。
一、期待生成的出现
在富于变化的课堂上,教师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呈现教学的精彩。教师要学会等待,认真倾听学生不同的声音,敏锐地把握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鲜活的“学情”,及时转换为随机生成的教学环节。营造自由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投入地体验、探究、交流,或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补充同学的发言,或互相启发,或自由组合朗读……教师俯下身来,走进学生的心灵,把自己看成是教学活动的一员,给学生充分表达与表现的机会,让学生走上黄金的舞台,展现自己最亮丽的风采。
在《负荆请罪》一课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在学习小组里分角色演练蔺相如、廉颇、韩勃的对话与动作。学生根据故事中人物性格特点及自己的朗读、表演技巧选择角色,有的还大胆邀请老师加入。他们在学习小组里互教互学、互演互评,结果上台表演的小组一组比一组出色。他们把蔺相如的宽容大度、以国家利益为重,廉颇的趾高气扬、勇于改过,韩勃的朴实忠诚等形象演得栩栩如生。
在生生互动、互补的探究学习中,学生有了互动的平台,学生的思维、情感等得到唤醒和迸射;同时也大面积有效地使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张扬,课堂成为学生施展个性的舞台。这种生成的课堂教学,焕发出了语文课堂的韵味。
二、演绎生成的精彩
教师引领学生亲历阅读过程,走进文本的言语深处,倾听文本的声音,触摸作者的心灵,体验文本的情感,尽情地诵读,自主地实践,演绎生成的精彩。
《夹竹桃》中有这样一段话:“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教学时,老师启发学生思考:“读了这段话,同学们有什么感触吗?”片刻的凝神思索后,小手陆续举起来。有的说:“夹竹桃默默无闻地开,一点也不张扬。”有的说:“夹竹桃真是虚怀若谷啊!堪称花中的‘真君子!”还有的说:“夹竹桃的花期如此长,它有恒心、有毅力!”……
这样的课堂不仅是个性的挖掘,更是对学生的关爱,使他们能大胆地想、大胆地说。让课堂变成学生施展个性的舞台,给孩子们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地呼吸,自主地发现与创造!
三、涌动生成的智慧
课堂中或许会发生和教学无关的而又鲜活的东西,或许稍纵即逝。教师要随机应变,及时捕捉这些生成信息,积极引导,使课堂有效生成,焕发出真实的精彩。
在《黄鹤楼送别》的教学过程中,当师生共同沉醉在李白和孟浩然分别的场景中时,学生朗读“岸上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部分男生情不自禁地学起了沙鸥的叫声,教师没有指责学生,而是和学生默默地沉浸在这美好的境界中。琅琅的读书声和着点点的沙鸥的叫声相映成趣,学生很多感想让人心动。有的说:“沙鸥你可知道?正是你伤感的叫声,李白才吟出了这脍炙人口的诗篇呀!”有的说:“点点沙鸥、依依杨柳、一江春水……这动人的场景怎么不使人顿生愁绪呀?”有的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有缘你们还能再相聚!再举杯同饮,共吟诗作词!”还有的说:“李白不要触物伤情了,你看这点点沙鸥正在为你的朋友送行呢!这依依杨柳正在为你弹奏别离的乐曲呢!”……
转而教者又说:“如果我就是孟浩然,哪位同学能用诗句来安慰我,为我送别?”学生更是情绪高涨,有的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有的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还有的说:“我想唱《朋友》这首诗为你送行。”……
课堂中学生没有束缚,充满师生的互动,洋溢着师生的亲密,学生身心自由。在这样的场景中,思维才能开阔,智慧才能涌现;师生的交流变得通畅而自由,学生的思维才能被充分地激发,课堂才能焕发勃勃生机。
四、尝试生成的延续
教师要善于从不断生成的资源中,挖掘广阔的教学空间。生活的天地有多大,语文教学的空间就有多宽。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让学生走向社会,服务社区,走进自然。组织学生经常进行调查、参观、访问等实践活动,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生活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孩子的心灵只有浸润在生活的沃土中才能获得自由舒展的养料。
如学习《墨梅》一课后,我告诉学生:梅花是“四君子”之一,历来备受文人墨客的赞赏。学生兴奋地告诉我,他们阅读背诵了许多咏梅的诗词佳作,见到了众多千姿百态的梅花图,还认识了许多咏梅的诗人……学生切实领悟诗词的精妙所在,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心灵能飞越时空,与历代诗人对话、交流,感悟平凡的生活,畅想美好的未来。总之,教师应做一个牧羊人,把学生引领到最丰美的精神草地上去尽情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