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发思维?有效提问

2016-05-14 07:40王章林
教师·下 2016年5期
关键词:深度文本思维

王章林

课堂提问是一项集设疑、激趣、引思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教师当然责无旁贷地要重视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把握好提问的“度”和时机、对象,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果。

那么,怎样优化课堂提问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是追问法,何谓追问法?追问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把握学习内容所作的一次或更多次的提问,是一种为使学生更好地达到预期学习目标的问题式教学法。有效性追问是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富于启发性的动态提问,也是教授者提问策略中的一种重要技巧与深化途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追问法的有效利用不仅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艺术,更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益质的提升。正所谓“善教者必善问”,普通的课堂提问能带来学生对文本简单的理解,而连续性的追问更能引领学生对文本的深度剖析。

一、追问应该是在前一次提问基础上的延伸和升华

为了让学生弄懂、弄通某一内容,在一问之后又补充深化,举一反三,直到学生能真正答出彩为止。通过不断地激励、引导、启发、再启发,将学习者逐渐导入对文章更深层次及高度的理解,同时又在学生不断揣摩、研讨以及分析的过程中,轻巧点拨,或作设问,或作比较,或总结提升,力求让学生探讨出文章深处的意蕴,感知作者创文的深度情思。问题是思维的起始,同样又是思维的终点。用恰当的追问法帮助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文章内容。

二、追问要准确地找准时机,找到切入点

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就是说引导学生,不到学生想要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先不去引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想表达出来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时候不去开导他。追问讲的同样也是这个道理。所以,有效追问一定要把握追问的最佳时机,才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使追问的效率大为提升。那么追问最好的时机是什么时候呢?

第一,在思考缺乏处追问。因为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不动脑筋或较多借鉴别人的观点,从而缺乏自己的主解,在表述陈述的时候也基本上是重复参考书的答案或旧知。恰在此时,授课者就应该通过追问,来不断鼓励学生创新思维,“是什么?”“为什么?”“怎样理解?”“你是如何看待的?”借此引导学生在借鉴的基础上能够阐述出属于自己思想里的东西,帮助他们较轻松地找到突破口,同时体会到思考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第二,在学生欠缺深度思考处追问。学生在认真学习、积极思考、激烈探讨中,思维遇到障碍和矛盾,不能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进而使得回答缺乏必要深度。此时,教授者要及时地提供有效的思维方法,科学搭设思维跳板,及时帮助学生拓展思路,突破难点,并在更高层次上继续考量,进一步激起学生创新思维火花。“再往更深度想想,这个问题指向什么?”“它与我们平时所感悟到的有不一样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授课者这样有意识地不断追问,会极大培养学生刨根究底、不满足于一知半解、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态度与精神,在今后的学习中努力做到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在课堂教学中,求学者的思维欠缺深度与广度不是稀罕的事,我认为追问要力求做到“有疑处再做深入,无疑处人为设疑”。

第三,在产生歧义处追问。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先天优势,鼓励多维度思考、激励学生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与观点,甚至鼓励学生“异想天开”,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陶冶锻造个性思维品质,使他们有创新的动机和激情,不迷信课本,不盲从老师,能独立研究,富有批判精神,勇于提出异于常人的创新性见解。要培养这样的品质,教师就要善于发现不同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见解,巧妙科学地引导他们,让他们明白“真理越辩越明”,在分辨中求真知,在争议中得灼见。当然学生的理解可能会有欠缺的地方,但学生能提出独到见解的品质实在难得,表明他们真正地进行了个性化思考。

第四,在需要整合处追问。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往往是散乱的,缺乏概括性的。或许他们能零散地得出一些粗浅理解和感悟,但却完全没有意识到或没有能力将这些理解和感悟整合起来,进行高屋建瓴式的总结和概括。此时教师如能恰如其分地追问,相信定能将学生零散的思维整合成科学凝练的结论,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及对生活的领悟。

三、分散设问难点是追问有效的保证

设计提问要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有层次性、有梯度感。这是追问法的基本,于追问效果而言也非常重要,有效追问要让学生有一个思考的空间。这样利于学生克服畏难情绪,进而把学生思维逐步引向新层面。因而,教师预设问题应该在其分寸把握上狠下功夫,让学生有考虑的时间,有回答的条件,力求让学生的答案都能彰显其思维的深度与多角度。

一言概之,课堂追问法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是师生之间信息的双向甚至多向交流。如果能够在教学实施中科学地设计并进行提问,就可及时唤起学生的兴趣,触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优化课堂结构,真正发挥新课标要求下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展示新时代下教师的教学新艺术、新途径。

猜你喜欢
深度文本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深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