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淑贞
摘 要:本文通过作者的教学实践,提出“独学”的概念,让学生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阅读课文,以自己独特的视角与文本对话,并从不同层次与方向获得知识与情感的提升,然后把由“学习共同体”发展过来的“结对合作”和相对成熟的“小组合作”三种学习方式一起融入语文课堂,丰富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让课堂变得更丰满,让学生找到了学习的最佳途径,获得了知识技能与情感的提升。
关键词:独学;结对合作;小组合作;融合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曾提出:学习绝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也不是简单地形成一连串刺激反应的连接而已。不论是认识一种现象、掌握一个概念,还是解决一个问题,学习者都是主动地把进入了感觉器官的各种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储存和应用。在课堂上,教师是情境的设计者,是让课堂朝着教学目标迈进的掌舵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生是课堂的中心,是课堂活动的实施者,更是课堂的主宰者。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独学”“结对合作”“小组合作”三种学习方式,在课堂内外开展行之有效的自主学习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技能与情感体验。
一、关于“独学”
什么是独学?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人独立的学习活动。学生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阅读课文,以自己独特的视角与文本对话,并从不同层次与方向获得知识与情感的提升。它既可以在课堂中开展,也可以以家庭作业的形式完成。
怎样开展“独学”活动呢?从低学段开始,我们就根据学生心理与求知的特点逐步设计了独学的要求。第一,用查字典等方式认识新字词,读准词语,读通句子,读懂大意。中高年级要求了解文章的脉络,能用简洁的语言讲述文本中的故事。第二,学会做笔记,在文本上留下自己思考的痕迹。我们经过反复的思考与实践总结了一套很有意思的笔记符号。如动词用三角形标记;量词用圆圈标记;好词用直线标记;好句用波浪线标记;关键词句用花朵或五角星标记;你最感兴趣的词句用爱心桃标记;不懂的词句在旁边画上问号;高年级学生还可在书本上或在可粘贴小卡上写下不懂的问题。第三,完成前置性学习卡。“独学”是自由的,但自由中也隐藏着导向的目标。前置性学习卡的设置就是在学生自由学习活动的基础上,完成文本中一些重要问题的思考。
“独学”活动,鼓励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也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小组自主探究活动的开展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了发现者。
二、关于“结对合作”
什么是“结对合作”,是先根据同质结对的原则,把同桌的学生组成许多个“学习共同体”,在学习活动中两两协作,互相交流探究,得出共同结论的学习方式。“结对合作”的核心理念就是“学习共同体”。它源起于日本著名教育家佐滕学教授推动的教育改革,它是一种基于合作关系的有效学习方式,是符合学生天性的一种学习方式。
怎样在语文课堂中进行“结对合作”呢?第一,话题的提出。教师或学生就“独学”阶段发现的问题抛砖引玉,提出两两交流的话题。第二,每组学生相互讲述相互倾听,以“咬耳朵”的方式悄悄交流。在林莘老师的讲座中提到,共同体学习的核心技术就是对话,这种对话仅仅是针对对方的,不能让第三方听到。这种方式在给大家提供思考环境的同时又确保结论的个性化。倾听是“学习共同体”的交往基础,同伴通过倾听,相互指导,相互赞美或批判,共同总结,让学生感受到同伴是最好的老师。第三,小组交流。这种结对交流的方式有别于下文中提到的小组合作交流,当学生回答问题时,两人作为共同体一起起立,可单独也可轮流补充讲述共同的结论,让学生感受到互学互助互爱的快乐。
这样的学习方式使课堂的中心发生了转移,把复制教师思想的学生变成了自主探究的学习者,从聚焦优生的发言发展成完整接纳每一个学生的发言,让课堂变得更文明、更和谐、更民主。
三、关于“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相对于个体独自学习的组织形式。 小组一般由前后两桌共四名学生组成,也可以说是由两个学习小共同体组成的。它有一个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的具体任务,且这个任务是可以分解的。学习小组成员明确自己的任务,并积极完成自己的任务,小组成员之间是相互支持互教互学的观念。学习小组对各个成员完成的任务进行评估和小组加工,整合形成小组意见,完成书面报告。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具有探究学习的性质,它将学生放入了一个小集体,各自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能从每个人身上得到收获。小组合作学习重在学有所得,而不是流于形式。在活动中要求学生各抒己见,然后共同探讨,求同存异,最后形成小组结论。
在课堂中,我们提倡有效的 “小组合作”活动,反对并主张摒弃无效的学习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具有内在的潜能,也能够自动发展自己的潜能。因此,学什么,怎样学,都应由学习者自己讨论决定。首先小组交流决定探讨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应该是课堂的核心问题,是教学目标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而不是通过“独学”或“结对合作”就能完成的。接着围绕主题进行探究,组员要牢记自己的角色职责,让讨论有序有效,记录有条有理,发言人陈述小组结论时观点清晰明确,能体现小组的集体智慧。
“小组合作”可以把问题辐射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通常儿童具有两种水平的发展,一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它表现为现在就能够独立完成教师或成人所提出的智力任务。另一种水平就是所谓的“最近发展区”,即指那些尚处于形成状态、在成熟的过程正在进行的东西。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活动,学生能在同伴的启发帮助下,经过倾听、交流、讨论,合作解决课堂中的难点问题或者是拓展性问题,提高学生的发展水平。
四、关于几种自主学习方式的融合
“独学”“结对合作”“小组合作” 三种学习方式都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良好途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既可单独存在,又相辅相成。首先,它们有各自解决的问题范畴:“独学”解决的问题是广泛的、基础的;“结对合作”是学生深度感悟交流的平台,可以解决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说话”练习问题;“小组合作”则可以突破课堂中重点、难点问题。然后,三种学习方式出现的时间段也不一样:独学活动可以安排在课前完成,也可安排在阅读教学时初读课文的环节里,通过“独学”,可以对文章有整体的感悟。前置学习卡的设置为课堂的学习活动提供了最真实的学生学情资料,教师通过抽取典型性的样本,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活动。当课堂中需要进行语言训练时,“结对合作”是最适合的学习方式,它的设置是灵活的,可以存在于阅读教学的每个环节。同桌把要说的话相互说给对方听,既可以现场演练一遍,还能获得对方的评价和建议,为下一步的发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只有当出现“独学”“结对合作”的学习方式不能解决的课堂难点与重点问题时,“小组合作”才可适时开展。最后,三种学习方式虽内容、形式、难易度不同,但却有着共同的学习目的,它们让学生在学习本身中发现学习动力,最大限度地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课堂变得更丰满,更让学生找到了学习的最佳途径,获得了知识技能与情感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巨瑛梅,刘旭东.当代国外教学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王燕鸿.小学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2.
[3]文 涛.论有效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