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志娟
【摘 要】高质量、高品质的教材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实现有效课堂的构建。本文通过对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使用的英语教材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为开发融合实用性、针对性、时代性和立体性为一体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校本教材提供可行的建议和意见,从而满足学前教育专业双语教学的职业需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 英语校本教材 学前教育专业 开发 策略
一、研究背景
教育部颁布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指出:“鉴于各地区以及院校差异较大,高职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学习的实际需要。”由此论述可看出,分层次的、多元化的,依据各高职院校地域特点,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要求去开发英语校本教材是非常必要的。
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强调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的相关性和服务性,然而教材的统一使用无法使地域的差异、生源的差异、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院的办学特色以及学生的专业特点得到充分的体现。针对此问题,部分地方院校也在积极地结合本院校的专业特色编制校本教材,结合了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两个方面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为满足未来职业需求做准备。校本教材是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为有效实现校本课程目标,由学校根据自身特色课程资源,以学校教师为主编写的用于本校教育教学的文本。作为本院新发展的学前教育专业,双语教学的职业导向要求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合理的课程目标设置,以及恰当的英语教材选择。
二、研究目的、方法及过程
本研究将针对本院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办学特色,对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使用的英语教材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利用学院相关条件,探讨可行的校本教材开发的方向,为开发融合实用性、针对性、时代性和立体性为一体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校本教材提供可行的建议和意见,最终形成我院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英语特色校本教材,满足学前教育专业双语教学的职业需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本研究采用文献法、访谈法、观察法和调查问卷等资料收集方法对本院学前教育专业教材使用情况进行了探究,通过深入到课堂进行亲身观察和体验,以及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对教师和学生的调查问卷来深入了解他们的态度和想法,然后对所收集的资料归纳分析整理,最后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
三、研究结果
通过收回的有效问卷及访谈结果,发现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教学情况如下:学前教育专业没有单独针对专业特性而编写的英语教材,英语语言的学习与学前教育专业完全脱节,使得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这是大部分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没有完全实现从EGP(通用英语)向ESP(专门用途英语)的转化或是将两者进行有效的结合。在教材使用方面,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同时使用学院统一的《大学英语》教材和用汉语编写的《教学活动设计》,而教《大学英语》和《教学活动设计》的教师常常将教学的关注点集中在本学科之上,没有将其他涉及专业的东西有效添加到本课程当中,将不同的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融合。调查显示,师生们期望能整合两本教材,减少教材的数量;在教材语言选择方面,学生期望以本族语为主,结合一定比例的英语语言进行编写;教材内容方面,师生期望能多与学前教育的实际教学实践活动相联系,调节理论性和操作性的比例,增加教材的实用性;同时,教材内容呈现方面也存在缺乏实用性和趣味性的问题,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略显单一。
四、校本教材开发的策略
(一)定位校本教材,树立“校本教材服务于教学”的理念
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载体,它的产生是以服务教学为目的的,因此,在校本教材的开发当中应先定位校本教材,树立“校本教材服务于教学”的理念。校本教材的编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盲目地开始只会造成财力和物力的浪费。因此,在编写之前,应先做一个相应的需求调查:如校本教材使用人群的具体情况,学生的学情,学生的生活体验,师生对教材使用的一个期望,市场对本专业的需求,目前教材使用存在的问题,现存的最新的教学内容及其具体的编排形式和呈现方式,是否有相应的语料库或者配套的技术手段等。在经过一系列的前期调查之后,才能有效地确定该校本教材编写的方向,做到有的放矢,即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依托,凸显专业特色,有效整合跨学科资源,从而编写出符合学院特色,满足学生职业需求的校本教材。
(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能力为本位编写教材
史蒂文斯(Stevens)指出了专门用途英语(ESP)的四个特征:(1)需求上满足特定的学习者;(2)教材内容与特定专业和职业相关;(3)句法,詞汇和语篇放在特定专业、职业的活动的语言运用上;(4)与普通英语形成对照。作为高职院校,其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密联系学生的专业特性,培养学生与未来职业相关的能力为本位。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其职业定位于幼儿园教师或者培训机构,对学生的培养建立在教育教学技能的基础之上,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双语教学能力方面。因此,教材的内容应与实际的教育教学实践相关,坚持内容的实用性、有效性、发展性、科学性和趣味性,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加强产学研训相结合
高职教育的特点是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闭门教学无异于闭门造车,会让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从而无法有效地实现适合社会和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培养。因此,将学校和社会联系起来,改变“封闭型”的办学模式,以社会需求反促学校教学,探索新的办学机制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方向,也是高职教育特有的发展规律。教材作为教学系统的基本要素,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媒介,因此,校本教材的开发需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校企合作完成教材的建设,应该坚持产学研训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和科研来实现校本教材的开发,同时,通过学生的实践来检测、评估和反馈教材使用的效用从而改进教材,使教材建设更能成分发挥其实际的优势,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四)提高教师的跨学科教学水平,培养双师甚至多师
教师是校本教材开发的主体,然而要编写出与学生专业特性相关的校本教材对教师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从问题的提出到编写目标的拟定,再到教材具体的编制和实施,以及教材使用之后的评价和检测等环节都需要教师的参与。教师是否具有跨学科的知识背景,对高职学生就业市场的运行和需求是否有足够的认知,对教材编写的体系是否熟知等问题都增加了校本教材开发的难度。作为学前教育的英语校本教材,教师除了需要具备英语专业知识,更需要学前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解决的途径只有不断地提高教师的跨学科教学水平,使教师成长为双师或者是多师。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英语教师可以到幼儿园进行顶岗实习,直观地感受幼儿教育;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可以进行英语方面的培训,提高其双语教学水平;还可以通过针对性的培训实现培养双师或者多师等,为校本教材开发的实施做好前瞻性的准备。
五、结语
通过本次研究,进一步了解了本院学前教育学生教材使用的情况,为校本教材的开发提供了发展的方向,同时也提供了可行的校本教材编写案例。未来高职英语的发展重在整合现有的课程资源,进行校本教材开发。因此,在进行校本教材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将教材的内容体系与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相结合,强调基础性与职业性并重,结合地方院校办学特点,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从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以及未来职业需求。
【参考文献】
[1]袁春平,范蔚.关于校本教材建设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7(04):26-28.
[2]刘会贵.区域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的实践探索——以重庆市南岸区为例[J].教学与管理,2014(07):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