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卓昕 吴倩
近年来,云南省非通用语种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在培养模式方面,省内各高校均采取多样化的模式,通过“1+3”“3+1”“2+2”等多种模式,让更多的学生“走出去”,在对象国语言环境下提高语言能力。
我校自2011年招收非通用语专业学生以来,一直采取的是“2+1+1”培养模式,即学生第三学年前往语言对象国进行为期一学年的学习,目前已经派出三届学生。如何在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对学生在语言对象国学习期间进行有效管理,使学生既能满足专业方面的学习,又能愉快生活,健康思想,是摆在我校非通用语种专业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通过近两年的探索,笔者发现充分发挥党小组或临时党支部的作用,对学生在外学习管理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一、外语学院非通用语专业学生党员情况
我校派出的第一届非通用语专业学生党员比例为42.3%,正式党员比例为30.6%;第二届学生党员比例为38.5%,正式党员比例为38.5%;第三届学生党员比例为20.2%,正式党员比例为2.2%。
二、临时党支部以及党小组的相关解释,学院对派出学生设立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的情况
临时党支部是为执行临时任务需要一段时间或由于某种原因暂时成立不起来正式党支部而临时组建的党组织。凡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经县(团)或相当以上党委决定,可以成立临时党支部。临时党支部的支部委员会成员可以由党员大会选举,也可由上级党组织指定。
党小组是党支部的组成部分,不是党的一级组织,它是在党支部的直接领导下,对党员进行管理的一种组织形式。根据党员的数量、分布情况以及工作、生产、学习等实际需要划分党小组,是为了具体地组织、推动和指导每个党员的日常活动,保证党的指示和决议的贯彻落实。每个党小组至少有3名党员,其中至少有一位正式党员,党员人数不足三人的可以同党员数较少、工作性质相近、联系方便的邻近部门或单位合并一个党小组。
外语学院党委对2011级和2012级派出学生实行了成立临时党支部的做法,由于2013级正式党员较少,就实行了临时党小组的做法,对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管理。在以传统的专业班级为单位的纵向划分支部的基础上,我院结合学生宿舍、网络等灵活设置党小组,扩大支部工作的覆盖面,使得党组织的影响力辐射落实到个体党员。临时党小组的建立,夯实了学生党建的基础,同时对我校学生派出学习过程中,在学习、生活,尤其是在突发事件、紧急情况的考验面前,较好地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三、临时党小组开展工作的实践和探索
(一)创新组织生活,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最有效的组织生活开展方式是“因材施教”。了解受教育者的特点是实施有效教育活动的前提,也是学生党支部组织活动实现其实效性的可靠保障。如今,当代大学生中,90后成了主力军,而他们的生活方式更多样化,自我意识更强,更喜欢尝试新鲜事务,对因循守旧的组织生活形式多有厌倦。结合这一特点,我校对于派出学生采取了自主实践的方式来开展组织生活,即将党小组的组织活动交给学生党员来筹备开展,而老师仅起指导辅助作用。这种方式使得学生党员既能参与活动策划,又能参与到活动中,有利于加深对党的认识,对学生党小组组织生活质量也有一定的提高。学生党员以实践活动的方式,开展了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DV拍摄留学生活点滴等活动。另外,学生党小组尝试利用网络优势开展组织生活,利用QQ群这一平台,开展网上党组织生活会,进行专题学习和问题探讨,极大地促进小组内党员间的充分交流,并督促了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对党小组组织生活的关注。
(二)党风带学风,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党的作风是党的先进性最具代表性的反映,在各种风气中具有总揽性、引导性和示范性的特征。在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在高校学生中是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学生党支部的作风建设在学风建设中始终起着引领、示范作用。对于派出学生来说,面临着异国他乡陌生的环境和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没有了老师家长的反复叮嘱和细致安排,没有了熟悉的大学环境,课程少了,课余时间多了,受到的约束与管制少了,相对自由的空间大了,因此,很多学生感到茫然,不知道要怎么面对即将开始的留学生活。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帮助他们迅速适应相对自由而陌生的环境,进入学习状态,变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对于后进学生,党小组成立了学习帮扶小组,不定期地为后进学生查缺补漏,及时肯定、鼓励他们取得的进步。另一方面,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党小组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和内容丰富的团学活动,不断提升学生业余生活质量。比如,开展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所学语言的兴趣和爱好,最大限度地发挥党小组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和健康成才。此外,党小组还根据工作需要,适时组织召开学生大会,及时总结表彰学风优良的典型班级和个人,对营造勤学氛围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三)党员带团员,关心学生生活
针对大多数学生党员同样是共青团员的双重身份特点,党小组打破了党团传统的单向交往模式,开展全方位的组织间互动。一方面,把党员的先进性教育和团员意识教育结合起来,把党小组会议作为开展团员意识教育的重要渠道,提出“既要做好组织的党员,也要做好个人的党员,为身边的团员做出表率”,努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奉献意识、忍耐意识”。全体党员自觉成为广大团员中的先进分子,发挥党员在学习,生活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另一方面,为切实发挥每名党员的细胞功能和旗帜效应,将党小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好,党小组让优秀学生党员做学生的工作,以党员的先进性影响和带动团员,通过发挥组织优势和党员本色,做到思想上互相指导、学习上互相帮助、行为上互相监督、生活上互相关心。
(四)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应对突发事件
对于派出学生,面对不同的政治制度、文化背景、生活习俗,怎样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是具有挑战性的,尤其是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对于学生而言更是巨大的考验。因此,怎样教育和管理好学生党员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让他们带领周围的同学共同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提前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以及发生突发事件后学生党员作用的发挥,成为党小组开展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党小组开展了以下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规范党小组组织生活,加強党性锻炼,为学生党员在突发事件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组织生活,使学生党员们提高认识,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时刻关注一些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敏感因素,观察、关心、帮助周围同学,遇到情况及时通过正当的渠道向学校、老师汇报。另一方面,建立学生信息员队伍。学生信息员队伍由学生党员、班干部、宿舍长组成。让他们在承担学生干部工作的同时多留心眼,将发现的信息及时汇报给党小组。在发现紧急情况时,党小组在掌握确切情况后到现场进行处理。
总体看来,对派出学生建立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的管理模式,已收到一定成效,但还需进一步建立健全党支部或党小组的管理机制,为促进学生党员干部、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发挥新时期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Z].2004
[2]阮永生,马跃.浅谈高校学生党支部在学风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J].高等教育研究,2003(03):65-66.
[3]费军.构建学生党员在突发事件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长效机制[J].考试周刊,2012(59):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