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抓意外写出精彩

2016-05-14 22:05徐敏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夹竹桃春笋意图

徐敏

小学阶段,教师应如何在平时阅读中加强词语教学,引领学生走进词语的感性世界呢?

联系具体语境,品悟内在情意。没有语境,就没有确切的词语之意。要让学生准确理解词语,就不能完全照词典的注释去讲解,不能忽略词语之间、词句之间的语义联系,而应在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丰富和活化该词,结合该词所处的语境,品悟该词内在的情意和表达的意图。如在阅读《春笋》时,其中有一句:“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笔者先引导学生思考:“这里的‘冒可以换成别的词吗?”学生纷纷表示可以换成“长”“钻”“探”等。教师顺势追问:“真的可以换吗?请联系‘冲破‘掀翻再想一想!”此时,教师安排一部分学生用报纸做泥土、书包当石块,另一部分学生扮演春笋破土而出的样子,在表演中感受“冲破”和“掀翻”,体会春笋生长的不易以及生命力的旺盛,为悟得“冒”的内在意蕴营造具象化的情境。然后,教师趁势追问:“‘冒真的可以换吗?”学生们议论纷纷,有的说,“我知道了,不能换,因为春笋从泥土里‘冒出来,是要力量的”;有的说,“从石块下‘冒出来,是需要勇气的,而‘长‘钻‘探没有勇敢的意思,只有‘冒有”……这些交流表明,学生通过联系“冒”的具体语境,感受到了“冒”的趣味,触摸到了“冒”的力度,体会到了“冒”的表达意图。

激发想象力,再现动态画面。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是一种想象的过程。有时,词语教学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将词语活化为动态的画面,由词生像,像现情涌,帮助学生悟得词语的表达情感和意图。如,季羡林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夹竹桃》中,有这样一句:“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句中的“无日”普普通通,学生因熟悉而容易疏忽。其实这里的“无日”富有张力,在学生将“无日”理解为“昨天、今天、明天”或“春天、夏天、秋天”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春夏秋三季大半年的时间,在这将近270个日子里,天气都一样吗?以此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和煦、暴雨、清冷”的具体场景,想象夹竹桃在不同天气里绽放的姿态,想象无论是季节更替,还是阴晴冷暖,夹竹桃始终傲然绽放的精神风貌,这样,丰富“无日”的表象,让“无日”鲜活起来,发现“迎风吐艳”竟然蕴藏着这么多彩的风姿。这样,紧扣“无日”展开想象,不仅体会到了此处“无日”的表达之妙,还深入理解了文本。

浸润生活经验,激活言语思维。生活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经验,生活的外延与语文的外延相等。贴近生活、引进生活、融入生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有时,词语教学也应注意链接生活,引导学生以生活情境还原,凭生活实例类比,借生活经验浸润,打通词语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唤醒学生对词语的生活感悟,激活学生的言语思维,努力实现苏霍姆林斯基所倡导的,“要让词语深入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成为他们意识中有深刻内涵的东西。”如,阅读《春笋》时,在学生初读“一声春雷,唤醒了笋娃娃”之后,先激发他们思考:“唤醒是什么意思?”在学生交流“唤醒”字面意思的基础上,再调动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每天早上,爷爷奶奶是怎么唤醒你的?”学生纷纷发言:“欢欢,快醒醒,该起床啦!”“该醒啦!上学要迟到了!”……接着进一步引导:“那么,春雷公公又是怎么唤醒春笋娃娃的?”这时,学生兴趣高涨:“小春笋,你睡了一个冬天了,该醒醒啦!”“小春笋,快醒醒,你应该长大啦!”“小春笋,春天来啦!花都开了,赶快醒来吧!”……学生们借已有的生活经验获得“唤醒”的感性认知,在运用相应的生活经验表达“唤醒”时,逐渐融入文本,凭己之情,度“春雷公公”之意,产生“唤醒”的共鸣,生成“唤醒”的真切体悟,准确把握“唤醒”的表达意图。

猜你喜欢
夹竹桃春笋意图
北怀集(其一)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食春笋知春味
夹竹桃下的人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夹竹桃:酷爱“模仿秀”的毒死人
春笋 入宴的「百搭食材」
夹竹桃借微商模式偷渡中国
《春笋》中德“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