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振孔
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9949(2016)05—0039—03
中心学校辖区有十一所乡村完小和一个教学点,各校师资力量、教研水平参差不齐。近些年来。辖区各学校不少教师的课堂教学过于粗糙、随意性很强,存在诸多问题,导致课堂教学效率很低。针对这样紧迫的情况,2013年开始中心学校在教研上推出“课堂行政诊断”,通过精细化实施与推进,改变教师上课随意、课堂管理不力的局面,并以此为突破口,全面铺开,促进各校教研的均衡发展。“课堂行政诊断”存在如下层面的涵义:通过行政干预,加强老师对课堂教学的管理,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课堂诊断”,特别是“课堂行政诊断”,发现和分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现场向教师反馈,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具体来讲,就是由校长处、教导处、教研室的成员组成“教学行政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辖区各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诊断”,帮助教师发现和把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前期准备,进行理论学习
就像医生给患者看病,医生必须精通病理、医术。同理,“教学行政领导小组”要给教师进行“课堂诊断”,自己必须具备较高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只有这样,被“诊断”的教师才会心服口服,“课堂行政诊断”才能站在科学的制高点上,发挥“诊断”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因为“诊断者”的理论素养有多高,“诊断”的水准和品质就有多高,对课堂中所出现问题的发现、把握就有多深。“教学行政领导小组”由十二人组成,都是精通教育教学理论、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土专家”。上岗之前,通过新一轮的学习,促使其课堂教学理论知识获得更加厚实的储备。
二、试点推进,揭开“诊断”面纱
在前期对“课堂行政诊断”进行宣传之后,辖区各学校不少教师产生了复杂的情绪:一是不理解“课堂行政诊断”究竟是什么:二是听说“教学行政领导小组”要来“给课看病”,心里很紧张,于是产生疑惑、抵触和畏惧等心理。辖区各学校采用抽签的办法,抽出第一所承办“课堂行政诊断”的乡村学校:福塘小学。对学校王老师执教的一堂语文课进行“诊断”。现场“观课”之后,先由王老师进行“说课”,再由“教学行政领导小组”按分工,从教学目标(制定、达成)、教师教学、学生参与、练习设计、资源使用等方面进行“把脉”,结合听课老师建设性的评课意见,对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课堂行政诊断”没有严厉的批评,没有板着脸孔的说教,也没有高高在上的指手画脚,在情感上它促使“诊断者”和“被诊断者”进行零距离的接触。互相交融、如沐春风。通过现场交流与指导,使教师明白自己课堂教学上的不足,然后“知耻而后勇”。试点“诊断”揭开了“课堂行政诊断”的神秘面纱,使教师初步掌握实施的流程和操作方法,从而消除了种种不良的心理。
三、定期不定期。全面铺开“诊断”
在“课堂行政诊断”铺开中,我们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在学期初,由教研室召集辖区校长,决定在不同学校安排一到两节的“诊断课”,校长又采用抽签的办法,把执教的老师和作课的日期确定下来。这样一来,“课堂行政诊断”开展得有条不紊,但有时也会出现严重的问题。在确定了执教者之后,由于执教的老师有较长的准备时间,执教的课都经过“精心打磨”,预先上了又上,导致到诊断时,“教学行政领导小组”见到的课都是“假课”。因为是“假课”,不能暴露出常态课中的问题,致使“教学行政领导小组”不能如实地指出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真正的问题和不足,同时也导致“课堂行政诊断”失去其应有的功效。为此,我们采用了不定期“诊断”的方式。先跟各校通气,不定期、不定时地到学校去“诊断”,再由教研室依据工作进度,随机组织安排。这样一来,“课堂行政诊断”可谓“真刀”、“真枪”,促使教师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让“教学行政领导小组”接触到了真实的课堂。也使“课堂行政诊断”成为教师历练教学思维,以及提升教学判断、教学分析能力的过程。由此,从定期到不定期,从定点到随机定点,我们全面铺开“课堂行政诊断”。
四、行为跟进。持之以恒
开展一次“课堂行政诊断”,就能帮助教师提升教学的能力、促进教师反思教学、提炼教学经验和智慧?显然这是自欺欺人的。因此,在对老师进行“诊断”之后,我们采用行为跟进的办法,落实教师执行“诊断”中提出的相关对策,看教师是否优化和改善教学行为,检验这样的对策是否达到提升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的目的。除了这样的跟进,还采用二次、甚至三次跟进的复诊办法,使问题得到切实有效的解决。开展“课堂行政诊断”要持之以恒,要求教师自觉地将“诊断”和日常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反思、探讨、切磋。大胆施行、勇于实践。以此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专业能力的发展。
五、“诊断”开路,实现校际教研合作
只有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提高教师教研水平,才能促进学校教育的均衡发展。辖区小学教研水平参差不齐,为了促进教师交流,实现优势互补,促进教研水平的均衡发展,我们以“诊断”为突破口,深入推进、结对研讨。根据学校的地理位置和教研水平,我们将辖区小学划分成“三大”片区,每个片区有四所小学,把片区内师资力量强大、教研水平领先的学校定为教研“领头羊”。各片区抽调业务过硬、理论丰富的优秀老师组成“诊断”小组,自行开展片区内的“诊断”,促使“课堂诊断”深入每所学校、每位教师的日常教学。
通过联片“诊断”,全面掌握各校的教研情况。以及二百多名教师的教学状况,对跟进后教学方法改进不大的老师,以及教研活动开展不力的校长。我们采用培训提高的办法。另外,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并在全镇开展教师抓好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以及学习型组织创建的活动。各校围绕“课堂行政诊断”,展开子课题研究,强化“教师即研究者,教室即研究室,问题即课题”的理念。以网络为平台,以中心学校为核心,开展专题学习、培训、研究,实现“校际联动,人人参与,优势互补,整体提高”。
六、开展“课堂行政诊断”的经验反思
实施“课堂行政诊断”两年以来,我们对这样的教研范式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发现至少存在如下方面的价值:一是有助于教师对自己或同事的课堂教学问题和不足进行把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总会存在问题和不足,通过“诊断”,发现和把握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和措施,解决问题、克服不足,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是通过“诊断”,促进反思,有助教师对成功的教学经验进行挖掘与积累,这对教师教学自信心的增强,对课堂教学优势的发挥,对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智慧的提炼与升华,对教师的专业成长,都能起到推动与促进的作用。
“课堂行政诊断”要注意如下方面的问题:一要把握好它的切入点。“课堂行政诊断”要从课堂教学的细节切入,从教师对教学环节的处理、教学语言的运用、教学问题的处理、师生的互动、教学方法的使用、学生情感的流露、学生课堂参与的程度等细小方面去把握,因为问题往往藏匿在细节,抓住了细节,就抓住了核心和关键;二是要加强对行政力度的掌控。行政具有统治、发号施令的功能,在“诊断”中不能过分地强调行政的功能,行政手段使用不适当,教师会产生压迫感、厌倦感,甚至产生抵触的情绪。因此,行政手段保证“课堂诊断”的顺利实施,但同时要掌握好力度。
另外,全面铺开“课堂行政诊断”,要以相关监控制度护航。为此,我们专门实施教学督查制度,选派业务精湛的领导,参与监督各片区的教研活动,当好参谋、“监工”,有力保障“课堂行政诊断”,推进各项教研活动的开展,缩小校际教研的差距,从而实现辖区学校教育教学的均衡发展。
[责任编辑:严加红]
高端品读
教育信息化在某种意义上对于促进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具有关键作用,它也是缩小区域教育差距、促进西部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可以为中西部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带来乘法效应。国家应通过大力加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西部教育精准扶贫。有了教育信息化平台,今后中西部贫困地区甚至还可以针对留守儿童教育中的父母缺位问题,开发建设留守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系统,实现信息交互、情感交流、家校师生的互通。
——高岭(全国人大代表、西北大学副校长)
乡村孩子,包括留守儿童,只要给予足够关注,他们可以成长为技术人员、工程师、科学家、教授,甚至诺贝尔获得主。他们是人力资源有待开发的“富矿”,有无限潜能和发展可能……近年来许多公立名校在各地建立分校,让优质教育资源得到了扩大,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但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除了继续扩大公立教育资源外,还要大力兴办民办教育。……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有着不同的需求定位。随着社会不断进步。教育配置的标准和底线也将不断提高,公办教育应该立足于不断提升公共教育资源的标准化配置,而民办教育则应该立足于向社会提供个性化教育服务。
——刘长铭(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常委、北京市第四中学校长)
[责任编辑:严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