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延安
摘要:科学源于生活,让科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课导入时,教师应以贴近生活的事物、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能水到渠成地理解知识,提高能力。
关键词:生活情境;新课导入;主动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3-0012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导入新课必将为这节课的成功打下扎实的基础,生活化的情境将学习置于现实生活之中,让学生看到学习的知识与自己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和动力。创设生活情境就是引入与课本内容相对应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情绪、注意力、思维调整到最佳的境界,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手段。
一、对情境导入的认识
导入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广泛地积累学科信息,积累相关的知识、方法、运用的实例。教师既可以从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多方面寻找素材,也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选取。但许多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脱离生活实际,甚至有悖于常理,是教师牵强附会的。如:某节环境保护课,教师为了引出新课,编造了一个动物世界的故事。故事很好听,但学生很难进入学习氛围中,只是单纯地听故事,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情境的设置要有明确的目标,问题指向性要明确。在导入时,教师要善于合理利用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学习兴趣,因势利导,及时迁移。情境的创设还必须紧扣教学内容,努力使问题情境能承上启下,指引方向,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如果导入与内容脱节,不管导入多么别致、精彩都不可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导入情境内容的设计要切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内容应为学生所喜闻乐见,问题必须是具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新知识,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设计的问题情境无论是选自现成的,还是另辟蹊径、另起炉灶,都应以学生经验为依据,以课程内容为依托。科学源于生活,让科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常见的素材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产生“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的亲近感。让学生在生活实践情境中学习科学,只有在具体的参与过程中,学生才能通过亲身体验去感悟、体验知识的由来、本质及应用前景。我们来看几个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的案例:
案例1:用生活中的熟悉现象来导入新课
例如讲“压强”一课时,利用生活实际可以让学生想一个问题,一些泥泞的路垫一块木板后再走,为什么就不容易陷下去?从而提出本课要讨论的问题——压强。利用学生生活中所熟悉的现象来导入新课的好处,不但能唤起学生对有关感性现象的回忆,使他们进入积极思维状况,从而有助于理解所讨论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基础上来理解科学知识”的习惯。
案例2:由生活中的错误经验导入新课
生活中的经验有正确的和错误的两种,有时利用学生生活中的错误经验来导入新课,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讲惯性定律时,可先提问学生:“维持物体的运动是否一定要有力的作用?”“速度大的物体是不是一定受一个大的力的作用?”对这些问题的肯定的答案是错误的,但学生常常认为是正确的。产生这种错误的根源在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被假象所迷惑。例如静止的车,人推它才动;静止的树枝,风吹它才动;静止的球,脚踢它才滚,如此等等。如果不推、不吹、不踢,这些物体是不会动的。当教师把学生认为是“千真万确”的生活经验给予否定时,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就被激活了,注意力顿时集中到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上来,这样就巧妙地导入了新课。这种导入方法不仅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明白生活中的经验在没有经过严谨的科学分析之前还是粗浅的、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要正确认识世界,掌握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还必须经过严格的科学分析。通过学习,学生对原有感性知识作一番完整的分析,以获得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十分有益。
案例3:用时事热点来导入新课
以社会热点导入新课,能引起学生关注,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如:笔者把近段时间从网上、报纸上看到的一些食物中毒的新闻讲给学生听,从而导入食品安全;以“禽流感”的流行给人类带来危害导入《传染病》;以最近的雾霾天气导入《环境保护》的学习等。以社会热点内容导入新课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命,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关于情境导入的一些思考
最好的情境都会有局限性,它不像科学原理那样简洁和准确。情境的局限性还给我们寻找恰当的情境带来困难,这时我们常常采用经过加工的拟真情境。情境是为内容服务的,创设情境的一个目的是设计科学发现的过程,如果情境本身也很抽象,那就不但不能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知,反而徒然增加认知障碍,“时间不够”“学生启而不发”等现象往往与情境的人为复杂化有关。
新课程理念强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习,并不是说脱离了情境,就不能学习,就不是新课程理念。有专家建议:并不是每节课都一定从情境引入,对于一些不好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导入新课。
三、最后的感想
“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因此,在新课导入时,应尽可能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生产中运用较为广泛的事物、现象展示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新课程强调科学探究,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所以,在新课的导入时应改变过去以课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尽可能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供有探究价值的现象、实验及问题,使学生能够积极加入到科学探究中来,开发智力,启迪思维,提高能力,培养素质,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但不管采取何种形式,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都必须具有启发性、知识性、趣味性。只要新课伊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那么整节课教学目的的达成将水到渠成。
(作者单位:浙江省瑞安市云周中学 32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