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创新思维的培训

2016-05-14 08:01王彩霞
未来英才 2016年5期
关键词:问题引导思维模式小学教学

王彩霞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学校越来越重视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不例外。数学课程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只要教师创造性地教,就会唤起学生创造性地学。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甚多,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广开思路,勇于质疑,大胆联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基于此,文章探讨分析了加强小学数学创新思维培训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教学;问题引导;创新欲望;思维模式

一、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问题。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总是单调的授课,学生被动的接受,很难勾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在课堂中都是老师在讲,师生间的勾通交流比较少,老师很难掌握所有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也不能为此作出单独的辅导计划。小学数学课堂是作为培养学生基础学习能力的地方,如发散思维的培养、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逻辑思考能力等方面。但是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单一向学生灌输知识,忽略了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沟通交流,学生就会渐渐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所以当前阻挡在新课改实现道路上的最大阻碍就是如何活跃课堂氛围和开发多样的教学方式。

2、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考虑不全。老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其掌握着整个教学的设计规划,教学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高低。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一些老师老师并没有意识到对于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考虑整个学生群体的平均接受能力,在教学中缺乏趣味性和实践意义,对于小学课堂中数学教学的质量提高不能起到促进作用。

二、小学数学创新思维的培训方法

1、营造和谐环境,激发创新动机。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小学生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启迪小学生思维、开发小学生智力、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的重要前提,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优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是师生之间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营造一种师生之间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肯想、敢想的情感,对学生的创新想法要特别呵护、启发、引导,切实保护学生“想”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增强学生思维的内驱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动机,使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能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使用鼓励的语言、信任的表情和及时的肯定表扬,激发学生的各种动机,启迪他们的创新精神。例如,在进行《长方形的面积》教学时,教师先是安排了一个抢答环节,展开了一个别开生面的竞赛:先用课件出示了以下几个图形,接着问:下图中,如果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那么这些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

学生在回答前三个图形的面积时,都是争先恐后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是等到第四个图时,大部分同学就没有那么积极了,只有小部分的同学小声嘀咕,与刚才的活跃气氛相比有天壤之别。这时,教师可以抓住这个机会,问道:“你们知道它是多少平方分米吗?”学生们都在摇头,我又问:“那你们想知道这个图形到底有多少平方分米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想!”“好,那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寻找求这个图形面积的规律。”在这样的情境下,全体同学进入了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中。

2、让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创新能力。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尝试性学习,创新教学强调充分调动学生主体自觉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这样才能激活他们的内在原动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智力潜能.尝试性学习是指教师讲授新课之前,学生现场尝试自学课本,通过读、画、注、做、想等方式,主动从课本中获取知识,这是把学生推向主题位置,充分发挥其智力潜能的有效方法.同时,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考虑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自由思考的机会,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如教学“把三个棱长是3分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解法(一):拼成长方体后,长是9分米,宽和高不变是3分米,根据公式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是(9×3+9×3+3×3)×2=126(平方分米).解法(二):把三个正方体拼成长方体后表面积减少了4个面,那么每个面的面积是3×3=9(平方分米),这样求拼成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比较容易.即:3×3(×18-4)=9×14=126(平方分米).这样学生的单一思维就向多元化发展.通过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使学生的解题方法由呆板发展为系统灵活,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3、鼓励质疑,培养创新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验,数学课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培养学生能发现问题、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和发表创造性见解的能力。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他们主动创新的能力。如: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3/7和5/6。这两个分数比较大小时,一般做法是将他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比较;有的同学却能想到把他们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再比较;还有的拿“一半”作为中间量来比较,认为3/7不足一半,而5/6比一半大,所以说5/6>3/7。后两种想法都是创新意识的体现。另外,在平时教学中,我常把学生自己归纳的或“发明”的一些细小的运算定律或规律,像“牛顿定律”一样用他们自己的名字来命名来激发全体学生追求创新的心理需求,形成一个互相竞争、你追我赶的良好创新氛围。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发明”并不是那么神圣不可攀的,只要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多想多问多动手,“创新发明”的火花就会在同不们的脑中进现。那星星的火花,很可能就是将来点燃那创造发明的导火索。

4、小组学习,提高自主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以及学生小组内部良好的沟通与探讨来对一些知识点进行学习、了解与探究。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进行小组自主学习分工教学时,根据学生性格特点以及学习成绩进行合理分配,让一个优等生带几个中等生和几个学困生,让不同特点的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让学习较好的学生带动而不是压制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在确保小组合作目标顺利完成的基础上,保证每位小组成员都有发言权、参与权以及选择权,这样才能达到小组自主学习中所要达到的让每个个体进行自主学习。

三、结语

教育体制的改革,为了迎合时代发展的需要,适应新课程改革,小学数学教学必须要转变其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方法,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同时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来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能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有利于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李凯云.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民营科技,2012,(12):133.

[2] 唐敏.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05):218-219.

[3] 曾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现代阅读,2013,(01):222.

猜你喜欢
问题引导思维模式小学教学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思维模式分析
逻辑创新的思维模式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对中职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探讨
高中政治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合作的教学方法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引导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浅论小学课堂激励性评价遵循的原则
语境与英语写作研究
“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