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深度融合实践与探索

2016-05-14 10:33张佑青
职业·中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张佑青

摘 要:本文结合东莞理工学校的有益尝试,就校企深度融合实践进行探索与总结。东莞理工学校在校企深度融合实践过程中,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如计算机技术应用专业与企业合作共推“互联网+”教学模式,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引入品牌公司实训模式,数控加工技术专业创新生产性实训模式上均取得了积极成果。

关键词:东莞理工学校 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教学模式

一、计算机技术应用专业与企业合作,共推“互联网+”教学模式

东莞市的多数传统企业已经意识到新兴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将会给企业的营销、信息管理及生产过程带来颠覆性的变革。东莞理工学校确立了“双核双线、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双核”即“高新技术”和“职业素养”,以企业具体岗位为依托,培养适合现代企业信息化需求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型、高素养人才。对用人单位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提炼职业能力要素,根据要素设置课程、开发教材,完成学生的基础实训;由公司提供正在开发或者运维的项目,经过校企双方的深度沟通,筛选出适合中职学校学生的典型任务,作为学生的综合实训项目;组织顶岗实习,训练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学生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根据市场调研及专家指导委员会建议,结合该专业特点及毕业学生的就业情况,与广州逸信深度合作,在现有课程基础上深化改造,推陈出新,新开移动互联网IT技术企业应用、手机App软件开发等课程,与企业共同合作编写教材,并制定了相关课程的课程标准,通过共建专项技能培训基地以及校园信息化工程,大大提高了该专业毕业生的岗位竞争力。

为适应“互联网+”新常态下的教育教学,职业教育必须设法占领学生的碎片时间。为此学校与广州逸信合作开发“教学云课堂”手机App,打造碎片学习平台;发动老师将课程知识点微课化,录制微课。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助力让学生真正做到随时随地想学就学,实现碎片化学习。

在课程评价上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根据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提出了“3A评价体系”。简单地说,“3A”就是评价主体为“自评、互评、教师评、企业评”,评价客体为“态度(Attitude)、能力(Ability)、行为(Action)”等三个维度。借助移动互联网,企业直接参与对学生的评价,让学生了解一线企业对聘任人才各方面的需求。广州逸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与工信部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合作建设成立了华南培训基地,是工信部授权可以进行MIT移动互联网认证培训等工作的华南地区唯一公司,在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技术和企业应用,以及教育领域有着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学校依托广州逸信公司,进行深入校企合作,完善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模式,使培养的学生与企业紧密对接,增强学生竞争力。

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汲取四大汽车品牌优点,创新实训模式

1.资源整合,与四个汽车知名品牌岗位标准对接

汽修专业教师在企业调研中发现,大众汽车的产品线最为丰富,营销体系完善;丰田汽车的售后服务流程最为规范,可操作性强;保时捷的机修堪称业界的典范,最为严谨;博世汽车的故障检测与诊断技术及先进仪器世界闻名。

(1)资源整合思路。资源整合思路基于以下三点:一是与保时捷、大众、丰田、博世四个品牌企业已有良好的校企合作基础;二是要求整合四个品牌的优质资源,避免岗位教学内容重复;三是要求做到教学内容与品牌岗位要求及标准对接。

(2)资源整合的效果。依托汽车行业协会,寻求当地大众、丰田、保时捷、博世汽车行业品牌企业作为长期合作伙伴,整合优质企业资源,与汽车知名品牌岗位标准对接,在第五学期设置“大众售前服务”“丰田售后服务”“保时捷机电维修”“博世汽车故障诊断”4个岗前培训模块,进行轮换学习。

(3)资源整合的具体过程。

一是在大众订单班的基础上,与该市6家大众汽车4S店共建“大众汽车技术校企共同培养平台”,依托大众公司强大的产品线和一流的营销体系,利用校内岗位能力培训基地,开设“大众售前服务技术”岗位培训模块。

二是在与丰田顶岗实习基地合作的基础上,与7家丰田汽车4S店建立“丰田汽车技术校企共同培养平台”,依托丰田公司完善的售后服务管理体系,开设“丰田售后服务”岗位培训模块。

三是借助“保时捷品质实习生培养”项目,引进相应设备及培训内容,选拔6位教师参加保时捷师资培训。根据保时捷的铜级技师的规范标准,开设“保时捷机电铜级技师”岗位模块培养。

四是与博世(深圳)有限公司签订“博世汽车诊断实训中心建设”合作协议,引进博世先进检测设备及技术,建立“博世汽车诊断实训中心”,开设“博世汽车诊断”培训模块。

2.全面开展汽修专业各项改革

在当地6家大众汽车4S店、7家丰田汽车4S店、东莞保时捷中心、博世汽车检测设备(深圳)有限公司共4个品牌多家企业的积极参与下,校企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驱动学校汽修专业各方面改革。

(1)推动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的改革。汽修专业教师通过企业调研,获取最新的汽车市场、人才素质、职业技能需求等方面的信息,四个品牌企业委派技术骨干参与研讨论证制定校方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了“岗位对接品牌标准、模块培养汽修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品牌对接,模块培养,能力递进,德技双馨”为特色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在第五学期设置“大众售前服务”“丰田售后服务”“保时捷机电维修”“博世汽车故障诊断”4个岗前培训模块。学生在4个模块进行轮换学习。

(2)推动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校企共建专家工作室。工作室聘请四个品牌管理层及技术骨干任校企合作工作室的技术顾问,汽修专业根据课程需要聘请专家定期到校兼课和开展讲座。同时,工作室以校企合作校本课程开发为抓手,培养汽车专业教师的实际岗位操作技能。

(3)推动汽修专业“五位一体”实训基地建设。在与四个品牌岗位培训标准的对接中,很重要的一环是教学环境与企业实际工作场景的对接,汽修专业与四个品牌多家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13个,在校内模拟品牌汽车实际工作岗位场景,建成校内包含保时捷、大众、丰田、博世故障诊断四个品牌的“汽车岗位能力培训基地”1个,另外为保证“岗位培训模块”的师资力量,设立东莞市技师工作站及校企合作专家工作室,建设成集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技能考核、师资及企业职工培训、技能竞赛、教产合作服务等功能于一体(“五位一体”)的实训中心。

三、数控加工技术专业创新生产性实训模式

学校、东莞市高技能公共实训中心(下称高训中心)与企业共同商讨制定长效运行机制,由高训中心提供实训平台,引入企业资源,校政共同制定企业准入门槛,把合适企业的生产任务引入高训中心,学生参与实际的生产性项目实训。校政企三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学生得以参与生产性实训。

数控专业开展了“三平台、三环节”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依托学校、高训中心和企业三者的平台,把职业岗位能力培养融入到基础能力实训、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三个环节当中。

构建“学校、高训中心与企业共育”三元管理机制,创新校政企“过程共管”的实训管理机制,形成“责任共担”的运行约束机制,完善“多元参与”评价机制,实现“成果共享”;建立平等互利、责任相应、三方互动管理制度,在制度层面规范校政企三方合作关系,确保生产性实训的健康运行。

1.构建“校政企共育”的三元培养机制

三方合作协议明确三方责任与义务,构建了“校政企共育”的三元培养机制:高训中心提供实训所需的设备、场地和企业环境,企业提供实训所需的耗材、刀具,实训产品归企业所有,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生产性实训。三方共同参加学生的实训过程管理和评价学生实训效果,企业技师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指导实训,将开展生产性实训工作情况纳入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

2.形成“过程共管”的运行机制

学校、高训中心共同制定《企业准入退出公共实训平台的管理办法》《生产性实训运行管理办法》等制度,规范了合作企业的甄选、生产实训项目的管理,确立生产性实训是为教学服务,不是以追求企业的生产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明确了企业技师与学校专业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1)校政共同确定合作企业。选择合适的企业进入实训平台是奠定生产性实训取得实效的基础。校政共同制定管理办法,框定引入企业的类型、层次,通过筛选、商议,确定进入公共实训平台的企业,确保进入企业有充足的资源服务于职业教育。为了保证合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长久性,企业生产须有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产品要处于成长或成熟期,有市场生命力,生产技术含量也适中。

(2)校政企共定生产性实训任务。面对市场的快速变化,进入高训中心企业的生产订单可能多样化,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适合开展生产性实训。校政企共同确定合适的生产性实训任务,选择具有典型性、递进性和完整性的项目开展实训教学。学生通过2~3个典型性项目实训,掌握相应技能后,具备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在实训项目组织编排时注意递进性,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实训教学规律。学生完成的每一个实训项目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涵盖对应职业岗位关键技能。

(3)实训与教学相互服务,双师有效指导。合作企业的生产必须服务于教学要求,企业开展的生产项目必须以能够完成实训教学为前提。在实训过程中,学校、高训中心始终监督着企业的生产活动,要求企业的员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实训初期必须放慢生产节拍,让学生有时间消化学习内容,同时企业向学生提供加工所必需的资料如图样、工艺卡、程序资料等,用于学生非生产时间自学。企业技师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研究加工工艺和方法,以样件为实际案例共同教授学生,及时解答学生现场的问题,充分发挥专业教师专业理论与企业技师实践经验的优势。学生在实际项目中既能得到理论的指导,也能获得实践经验的传授,学以致用,能快速有效地获得专业技能。

(作者单位:东莞理工学校)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