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绍军
【摘 要】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广大中学生来说,数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学习成绩,数学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本文将从创新教学方式入手,探讨如何构建充满活力的初中数学课堂。
【关键词】数学课堂;活力课堂;发散思维;合作;创新
“活力”是学生思维力、能动力、创造力等学习能力的集中表现,是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学生有了学习的“活力”,他们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那么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就必须通过课堂实现教学方式、课堂结构的改变,让“学”和“教”充满快乐体验,让他们在数学课堂上充满学习的“活力”,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那么,如何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调整知识结构,让教材“活”起来
在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单纯的教材内容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实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教材内容。数学教材中的每个知识点都蕴含着学生资源的广阔空间,须找准每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合点”,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在进行“千克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教学,从表面上看,本课似乎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活动并无太大的关系,然而,若能引导学生去参与购物活动,从中亲自去感知食品的重量,就找到这节课与学生生活活动的“切合点”。这样,教师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载体,赋予了它生动活泼、兴趣盎然的新教学模式。学生通过购物活动去亲自称一称、掂一掂、拎一拎、互相抱一抱等一系列有机结合的操作,去充分感知1克、1千克、几十千克的重量,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趣味化,把单纯的数学概念引伸到生活活动中。学生就会感到:噢,原来数学离我们这样近,慢慢地他们就会亲近数学、理解数学,继而喜欢数学。学生拥有了这种积极的状态,对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就会大大的提高。
二、创设学习情境,让思维“转”起来
每节课开始时,学生的精神状态处于高度兴奋阶段,人虽进了课堂,但心中还想着课间的玩乐,此时若用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入课堂,可以给学生一个强烈的刺激,引起他们兴奋中心的转移,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精细地诱导学生的求异意识。
如对于下面的应用题:王师傅做一批零件,8天做了这批零件的2/5,这样,剩下的工作还要几天可以完成?学生一般都能根据题意作出(1-2/5)÷(2/5÷8)的习惯解答。此时,教师可作如下诱导:教师诱导性提问学生求异性解答:①完成这批零件需要多少天8÷2/5-8或8÷2/5×(1-2/5)。②已做零件数是剩下零件数2/5÷(1-2/5)的几分之几?③剩下零件数是已做零件数(1-2/5)÷2/5的几倍?④能从题中数量间找出相等方程解法(略)关系吗?⑤从题中几种量中能判断出比例解法(略)比例关系吗?
通过这些诱导,能使学生自觉地从一个思维过程转换到另一个思维过程,逐步形成在题中数量间自由往返调节的变通能力,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极为有益的。
三、调整学习模式,让学习方式“多样”
合作交流学习是以小组互动、团结协作、合作交流为学习活动的途径,从而完成学习目标,最终获取成功的有效教学方法。科学建立合作交流学习小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交流学习小组建立要克服随意性,不流于形式;新课程标准提倡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要合作交流学习,应注意适当地选择;不能迎合教科书、做做花架子,在一堂课上盲目多次进行合作交流;例如:分解因式:就不必进行合作交流学习,可运用公式做一做,让学生理解平方差公式的含义并能应用,就能实现学习目标。可以开展合作交流学习内容的选择要有实施性、可操作性;对于规律性较强、涵盖面广、迁移和应用范围大的定理、公式和一些数学思想、方法。例如:“用字母能表示任何数”,这一数学思想方法可以让学生在经历搭建火柴棒过程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索、交流合作、质疑反思,最后明确“用字母能表示任何数”的实际意义。
对于学生难易掌握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利用类比联想、合作交流学习达成共识。因此,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情境的问题,灵活地运用合作交流学习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
一个班级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基体技能掌握不同,思维方式也有差异,合作交流学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的机会,营造了一个展示自己、了解别人的平台,促进共同提高。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经过解决具体问题就能形成一般性的认知和结论。
四、联系实际,让知识“走进”生活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自主地、创新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经常去尝试周围生活的诸多条信息中选择需要的条件、信息,从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需求解决生活问题,凸显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任何有效教学总意味着“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发展。教师只要时刻将数学的活力激发记于心,践于行,才能使枯燥的书本知识化腐为奇,让课堂活力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