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梅
随着新课程不断改革,视觉思维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被广泛地关注。视觉思维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数学 视觉思维理论 应用分析
高中数学内容比较多样且复杂。学习高中数学,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分析能力以及数学思维能力。现阶段,学习高中数学阶段的学生,其思维活跃较低,欠缺视觉思维能力,从而使得数学学习效率达不到理想化的效果。在高中数学教学当中,应用视觉思维理论,能够改善高中数学学习的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还能充分发挥视觉思维的重要作用。
一、视觉思维理论概述
视觉思维理论是一种心理学理论,通过视觉效果,深入了解数学中比较抽象化的概念。认知视觉思维的本质特征,有利于在数学教学中,正确应用视觉思维理论,最终实现理想化的预期效果。当代文化教育研究中,视觉思维是新鲜又原始的重要课题。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视觉思维,会出现间接性、概括性两个特征。其中概括性指的是随着学生知识点不断的积累,以及深入的认识,会对遇到的数学知识点自觉进行分类和概括,分析已经学过的知识点。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人们掌握基本概念的主要前提就是要拥有概括思维以及抽象思维,学生掌握概念的程度以及掌握的多少,则会受到概括水平的限制,对同一类别的事物进行比较、分析,之后运用抽象的思维,对这类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概括。第二,概括能力表现出了思维活动的反应速度、深度与广度品质以及灵活程度,具备高超的概括能力,才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灵活的转移,会在潜移默化当中,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第三,概括能力是科学研究的七点,是培养思维的关键点,运用抽象概括能力,将单纯的事物表象升华到视觉思维认识上。
二、高中数学学习中视觉思维的主要功能
(一)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借助数学符号、语言等工具,获取视觉思维理性思维、感性认识之间的知识经验。在学习高中数学时,通过知觉、想象、感觉等感性效果,让学生获得表面、事物外部的认识。而理性思维是实践活动的重要关键点,视觉思维的应用,能够将两者有效的连接在一起,对感性认识不断深化,促进理性思维的提升,能够使得学生在分类、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方面,得到综合发展,最终使得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比如,如下图A、B、C、四个图形所示,哪个图形表示的是判断?
解析:当我们在解答这一类似的题目时,首先要分析这是什么样的题型。本题主要考察的是流程图基本符号,其中A表示的是终端框,表示流程处理程序的结束或者开始,B表示的是执行框,指的是各种程序处理功能,C表示的是输入框,即指的是输入某种程序,D表示的是判断,判断所输入的条件。通过这道题,考查同学们对流程图概念的认识,解决这道题目的关键点,就是要根据流程图的常用表示方法来进行判断,就可以得出最终的答案。
(二)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智力是一种心理特性,主要是认识方面的一种心理特性。由逻辑思维、记忆力、想象力、语言能力、注意力以及感知能力等多方面组成,其中,影响智力的关键因素就是逻辑思维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视觉思维理论,在基本的认知能力的基础之上,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性、能动性,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进而帮助学生智力发展。
比如,一盒子中装的不是糖,而是乒乓球,下面抽几位同学从盒子中分别摸出一个球,并判断其颜色,由此猜想盒子中所有球的颜色。
问:这个猜想对吗?
答:不对。
问:怎么判断这个猜想是不对的呢?
答:把所有的球全部拿出来或者一个一个摸出来看。
问:为什么要一个一个摸出来看呢?
答:因为是有限的。
问:如果是无限的呢?
答案:则不能一个一个摸出来看。
三、培养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视觉思维方法
(一)教师重视引导作用,激发学生主动探索信息
高中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由于多年的学习经验,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大多数都是被动的接受,所以,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信息的能力以及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显得至关重要。视觉思维的情感性、直觉性,为教师引导学生培养思维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通过视觉思维的直觉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视觉思维的情感性,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创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教学环境。
例题:如果输入n=2,那么执行以下算法步骤的话,其结果为多少?
第一步:输入n
第二步:n=n+1
第三步:n=n+2
第四步:输出n
A:3 B:4C:5 D:程序出错,没有结果
解析:
第一步:输入n=2
第二步:n=2+1=3
第三步:n=3+2=5
第四步:输出5
故而答案选c
在新课标教育理念的作用下,为考试而学习的数学知识,在现代化教育中已经被逐渐淘汰。对教改理念不断的完善之下,改变高中数学教学,应当加强指导学生视觉思维的形成,掌握数学相关规律,学分综合、分析之后,把握数学的本质特征,就能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克服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二)透过视觉思维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当中,应用视觉思维的主要目的在于,从现象到本质、感性到理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引进该理论,积极引导学生思维自觉发散,学生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通过视觉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奥秘之外,还必须要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与实际生活情况、其他学科进行联系,促进学生发展数学应用意识,进而形成良好的数学应用思维,促进实践能力的提升。所以,应用视觉思维理论,可以利用逻辑性较强的数学思维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碰到的日常生活问题。
例题:x=1;y=2;z=3,x=y,y=z,z=x,问x、y、z结果为多少?
解析:先把y的值赋给x,即x=2;然后再把z的值赋给y,即y=3;最后把x的值赋给z,即z=2。所以,x、y、z最后的结果分别为2、3、2。
(三)培养学生通过图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描述视觉图形,清楚的认识到数学当中每一个抽象的概念,将抽象概念简单化。面对新的而且还比较深奥的数学抽象概念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图形的理解,利用最简单的办法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用最简单的办法来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
例题:空间有三条直线可以确定多少平面?试画图说明。
解:0个 1个 2个和3个如下图所示:(所画平面为辅助平面)
考点:异面直线的判断:主要根据异面直线的定义和判定定理。
四、总结
总体来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视觉思维理论,能够将抽象化的数学概念变得更加简单易懂,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主动探索新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较强的逻辑性思维,让视觉思维能力得到锻炼,改善学习方法,促进学校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陆远东.论高中数学教学中视觉思维培养之途径[J].广西教育, 2014,(22).
[2]吕成荣.高中数学教学中视觉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生数理化,2015,(10).